上與二郎牧師 (1884-1984)

 

首頁Home / 日文文章 / 日人列傳總檔  / 本土信徒總檔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總檔/Google Search 網內搜尋

朱瑞墉整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濟南教會歷史與信徒》 牧師篇;又收錄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濟南教會網站 教會組織 牧者介紹。 按:上與二郎牧師 (1884-1984)是日本基督教會台北教會(後改稱為幸町教會)第4任主任牧師,1918年就任,1947年返日,就在東京創立「千歲教會」,牧會到1984年去世,享年100歲。  

上與二郎牧師生於明治17年(1884)11月3日,日本鹿兒島縣出水郡長島鄉人,父親上作右衛門,母親和佐。明治40年(1907)畢業於東京神學院,三年後在鹿兒島牧會,大正 年與崎結婚,大正5年(1916)在富士見町教會家庭夏期學校任講師(牧師為植村正久)。
經植村正久牧師的推薦,大正7年(1918)5月上與二郎牧師到任,是本教會 (當時稱為台北日本基督教會)的第四任牧師。當時日人在台北的建設已有 相當的成就,因此,在台北日本基督教會中亦有不少的政府顯要,即官員、技術者、教育 家等信徒參加禮拜。如台灣總督府的長尾半平及府立醫專(現台大醫學院)的高木有枝。
昭和8年(1933)上與二郎牧師決定台北日本基督教會要協助市內本島人在大稻埕新設教會以日語傳道,稱為太平町傳道所,二年後決定全力支援該傳道所,改制為「台北日本基督教會太平町教會」,並派日人教師梅崎正二郎為傳道主任。昭和14年(1939)年11月梅崎先生因健康關係辭任回東京,太平町教會就由上與二郎牧師和在幸町的母會(1937年5月將台北日本基督教會改名為台北幸町教會),繼續為此新設教會之成長而努力。昭和17年(1942)10月上謙二郎上與二郎牧師的次子任太平町教會牧師,次年2月21日該教會舉行封牧典禮,然而被徵去南洋當兵,戰死於雷伊泰島海上,大稻埕教會沒有牧師,會友就到大橋教會聚會,上與二郎牧師亦同時主持大橋教會。
太平洋戰爭勃發後,日本政府開始展開排華排美運動。1937年8月依照日本基督教聯盟通牒,要求台灣教會與日本教會(共九個團體)合組成北支事變全台基督教奉仕會」,會長由台北幸町教會上與二郎擔任牧師,兼任弔慰烈士遺族及替政府作宣傳等工作。1940年9月27日與德、意合組軸心國軍事同盟,公開向英 美宣戰,外籍宣教師離台,由英美外籍宣教師主持的基督教便被接收,台南神學院被迫關門,學生移到台北神學院就讀,該校校長由日人大川正接任,理事長也改由 上與二郎牧師擔任,1944年2月大川正離職,校長由上與二郎牧師兼任。1944年4月日29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被併入新成立的「日本基督教台灣教團」,由上與二郎牧師任統理者,於同月29日在幸町教會舉行開幕典禮。此團乃在台灣總督府的積極指導下,進行各種斡旋,以盡忠皇國,台北幸町教會成為一座隱晦形式的國家教堂。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該團正式解散,台北幸町教會改名為濟南街教會。由於上與二郎牧師曾領導全台教會,所以戰後,上牧師雖被遣返日本(在台服務29年4個月),他心中仍認為將來仍會再返台牧會(他認為五年後日本必重新奪回台灣,屆時向政府要回教產比較快), 因而雖將濟南教會所有會籍移交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卻沒有將濟南教會的產權交給長老教會北部大會,而交給台北市政府(市長游彌堅),導致後來濟南教會產權糾紛不斷。
戰後,日本人信徒陸續返國,當時其他各地日本教會的聚會都沒有了,大家都由各地聚集到台北幸町教會,一批一批的回到日本,這項工作亦成為上與二郎牧師的繁重工作。濟南教會成為日人教徒最後唯一集會點,濟南教會的各種文件圖片因而得以保存完整,由這些資料順利得以完成本文。
上與二郎牧師一家也於 1947年回到東京,隨即以由台返日的信徒為中心,創立「千歲教會」,先借用惠泉女學園禮堂做禮拜,1954年即移至東京都中野區鷺宮自購的會堂兼牧師館。上與二郎牧師在那裏牧會到1984年蒙主恩召,享年100歲,夫人3個月後安息主懷歸天,享年97歲。上與二郎牧師夫婦別世次年,千歲教會的新建會堂落成,並聘請了年輕有為的中村健一牧師繼任宣揚福音。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