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課本沒教的歷史──井上伊之助

 

首頁Home / 日文文章 / 日人列傳總檔  / 本土信徒總檔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總檔/Google Search 網內搜尋

郭燕霖(苗栗山腳國小老師)撰 「一段課本沒教的歷史」《台灣教會公報》 3111期 2011年10月10-16 日 p.14


魏德聖導演拍攝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內容描述1930年的霧社事件。霧社事件後倖存的賽德克原住民,被台灣總督府遷到川中島,也就是現在的仁愛鄉清流 部落。電影在莫那.魯道自殺後劃下休止符,但歷史的腳步並未停歇……。

50多年後,霧社事件主角花崗二郎遺孀高彩雲來到埔里鎮上鄧相揚所開的醫檢所,鄧相揚問起高彩雲霧社事件後的故事。「我從霧社前往川中島後的一個禮拜,產下男嬰阿威.拉奇斯(高光華),卻因失血過多而瀕臨死亡的威脅。那時有一位日本醫生救我,不過他已經死了,你可以幫我找到他的墳墓嗎,我想親自跟他道謝。」

「那位醫生是誰呢?」

「井上伊之助。」

就這樣,鄧相揚答應請託找出井上伊之助的墓,後來他總算在 1999 年找到井上伊之助的墓,位在埼玉縣入間墓園。墓碑上銘刻著「愛」字,下方用日文刻著泰雅 族語:「神織給」,意即「上帝在編織」,鄧相揚見之動容不已,打電話給井上伊之助公子井上祐二先生,說明受高彩雲之託尋墓之事,井上祐二感動之餘,邀請鄧相揚到他家作客,民間的台日文化交流在這段尋墓過程中充分彰顯人性的光輝,化解了不少歷史的仇恨。

◆以愛勝恨的基督心

井上伊之助會到台灣來行醫療傳道,有一段很曲折的故事。1906 年,井上伊之助的父親井上彌之助被花蓮太魯閣族人殺死,當時的井上伊之助正在日本參加退修 會,聽到父親的噩耗悲憤不已,燃起報仇之心,但上帝的話卻在他耳畔響起:「兩隻麻雀固然用一銅錢就買得到,但是你們的天父若不許可,一隻也不會掉在地 上。」於是井上伊之助決定以愛來贏過仇恨,要來台灣進行原住民醫療服務。1945 年日本戰敗,在台的日本人要歸國,井上伊之助向台灣行政長官公署陳情,表 明要留在台灣的意願,並取漢名為高天命。但 1947 年發生 228 大屠殺,井上伊之助接到歸國命令,被迫離開台灣。當他被迫離開台灣的消息一傳出,原住民部 落一片悲悽之聲。初來到台灣,是因為父親被台灣原住民所殺;返回日本,從台灣帶回來的禮物是 3 個孩子的骨灰,四子井上祐二曾經一度不認同父親以愛勝恨的基督心:「我恨透父親,恨他只照顧遠在霧社的異鄉人,卻從未關心過自己親生的家人……。」

◆藏不住的曖曖之光

台灣現行國小教科書,大抵說到日本統治台灣這段歷史時,往往以「殖民統治」的角度來敘述,這樣的講法固然沒錯,但是偏重側寫日本人黑暗面的史實時,也往往忽略人性光輝的一面,而這一面被遮掩住的史實是殖民教育者不願讓台灣學子願意知道的,這樣的「仇日教育」深植在台灣人腦海裡,有利於中華民國殖民台灣。所以,中華民國政府在歌頌霧社事件抗日的同時,井上伊之助援救賽德克族人的史實就較不為人知,不過井上先生高風亮節的人格,卻深深影響了一位留日的台灣女醫師──黃聰美。

1987年11月,日本的台獨刊物《台灣青年》突然收到100萬日圓的捐款,裡面附上兩行字寫著:「井上魯鈍突然死亡,為了尊重故人的願望──台灣獨立, 今天寄上香奠的一部分。井上魯鈍之夫啟上。」這位名叫井上魯鈍的女子原來是黃聰美,「井上」就是記念同為醫生的井上伊之助,而「魯鈍」是取材自托爾斯泰 「呆子伊凡」,表示自己很愚蠢、遲鈍,只能默默捐款給台獨聯盟,希望能實現台灣建國的理想。黃聰美死後,1993年,一群熱心的台灣人在美國成立了「聰美 姊紀念基金會」,並發行《台文通訊》,推動台語文事工。  

◆當來讓上帝編織

從鄧相揚尋找井上伊之助的墓,乃至於到《台文通訊》刊物的發行,無非是在追求台灣歷史的真相,但這樣動人的歷史故事,莘莘學子無法在課本上讀到,只能讀到中華民國政府所認可的御用看板人物故事,這不是很可惜嗎?課本沒教的歷史,不意味學生不能學習,只是要付出更多代價去學習;同樣的,井上伊之助能夠以愛勝恨的佳美事蹟,也不是從課本上學來的,而是閱讀上帝的話語,透過聖靈動工,尋求上帝的旨意來做,這才是真理,也才是為上帝做見證。上帝在編織,就算肉體死了,井上伊之助仍希望透過墓碑繼續向世人做見證……。

「神用我們作肥料,要讓福音的種子,在台灣山地部落裡結實長大。」井上伊之助如是說。誠願更多的基督徒讓上帝來編織,感動更多鄧相揚和黃聰美們來做上帝國 的事工,積極傳福音,榮耀主名。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