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牧師的醫療佈教、偕醫館

 

 

郭和烈撰《偕叡理牧師傳》(1971年12月31日刊) 第4章 第23節 偕醫院 p.372-386。 分小節 一、偕牧師開始醫療佈教、 二、租屋為基督教醫館、三、宣教師華雅各醫師來台、四、雞籠基督教醫院、五、偕醫館、六、偕醫館的問題。

偕牧師在北部開始佈教時,不僅很重視教育,而且也非常注重醫療工作。他學習耶穌在世時作傳教、教育和醫療的工作,他也作這三項工作,並創辦基督教醫院,目的是為了除去病人的痛苦,傅福音使他們獲得上帝的拯救。
偕牧師開始醫療佈教
在本書第1章第2節「一般事情」中的後段已說過了,在100年前台灣的衛生很不好,易於生病、而又沒有醫院。常時有中醫師,但是沒有中醫的醫學校,使他們接受醫學知識和實習,憑什麼祖傳的或自己的一些經驗而已。而且當時的人很迷信,以為生病是由於沖犯鬼神而來。因此,往往依靠巫醫,以符咒治病,或問神托佛,吃香灰。因此而喪命的,或延誤治療的時間,使許多病人在痛苦中掙扎,而後喪命。
當時內外科的病症的種類與現在一樣,什麼都有。不過最恐懼而且最普遍的疾病,在昔時是瘧疾。還有水土和氣候不合而來的熱症,牙疾也是非常普通的疾病。
關于偕牧師藉醫療佈教的事情請參看本書第4章第5節。偕牧師開始佈教,差不多同時也開始醫治病人。其一則給人家拔齲齒。其二則以西醫式的診病和施藥。他在巡迴佈教時都以這二種類的方法兼施。可是為要入院的患者,或需要診治的人家和教會有個關聯,首先在自己所租的房子做醫療所和禮拜堂。當然也做他棲身之處。
他於公元1872年6月1日的日記裡說:「如今我也診治病症,並且開設醫館,我到村莊裡去找患者,帶若干患者來到我的醫館。晚上60名來參加禮拜,很注意聽道。我講完,阿華也做見證。」醫館既設,並到村莊裡去勸患者就醫,並免費診治和施藥,患者就來他的房子,是禮拜堂,也是醫館。據他6月5日的日記,才經過4天,就有患者20名來求醫。因為當時還不知偕牧師的為人,並且有人嫌惡洋鬼,所以當時20名患者來求醫算是不少的。為著需要住院的患者,偕牧師就另外以竹搭一所房子給住院患者使用。偕牧師的工作加重了。佈教、教門徒的課、診治患者並調藥,晚上講道。當時門徒只阿華1人。6月10日從台南府南部會友許銳到淡水來幫忙偕牧師做雜役兼作門徒。偕牧師診治患者僅託阿華調劑。偕牧師於6月11日起,至15日止的日記裡說:「每天看病人,調劑醫藥給他們。並治好若干人。有一個人來住院幾天。他聽到我們所讀的,便說要再來。晚上的禮拜都有幾十個人,有時候八十個人。我的房子如今成了禮拜堂、醫館和學校。」
同年6月21日淡水洋行的醫生甫蘭克林(Dr. Franklyn)來幫忙偕牧師診治患者。據當日偕牧師的日記如下:「洋行的醫生甫蘭克林來幫助我,我50元美金給他。並向他買些藥品。以前病人未曾就近過他。」當時50元美金好像可以建築2所普通大的禮拜堂。因為偕牧師第2次例假前傳道師全部籌集100元美金贈與偕牧師為餞別金,偕牧師不收,並說用這100元美金再建設4所教會,因為當時有56所教會,再加4所禮拜堂就成為60所禮拜堂。可見50元美金給甫蘭克林醫師為謝禮是不少的。偕牧師的醫術高明,於同年8月23日給一個孩子開刀割掉長在手裡大如人頭的瘤。
吳寬裕於同年10月29日來做偕牧師的門徒,因其母親反對,所以時讀,時請假。同年11月吳寬克裕的妹妹患病,問神託佛,請司公(即道士)來趕鬼驅邪,並請中醫,錢花光了,都沒有功效。偕牧師和阿華帶藥物去探訪,並給她診治,終於治癒吳寬裕的妹妹。其母親才讓寬裕來做偕牧師的門徒。嗣後一生做傳道師。可見服務對傳教的協助是非常的重要!據偕牧師於公元1872年12月1日的日記,患者來醫館領藥時,偕牧師的門徒向他們傳福音。由偕牧師的醫療佈教工作而信主的福音的人也有,雖不信,但對基督教不敢反對的也有,雖還未信,因獲得偕牧師的診治和施藥,當偕牧師等人在佈教遭遇欺侮時,勇敢地擁護偕牧師等人或為偕牧師等人排解的人也不少。
因醫療和佈教的合作,效力那麼大,那麼重要,所以偕牧師也教門徒醫學,使門徒駐任於各禮拜堂也作醫療佈教。醫療佈教在台灣於107年前,南部教會就開始了。在世界傳道史上這種傳道方法很早就有了。不!耶穌基督首先便開始了這種傳道方法了。
偕牧師自從來淡水經過1年後診治過1,023名的患者,拔齲齒680個。
租屋為基督教醫館
偕牧師自公元1872年4月開始佈教起,便開始診治患者。至6月1日他便在自己棲身的房子裡分為三部分作(一)禮拜堂、(二)診所、(三)學校(教門徒),也搭竹屋為病房,並將謝禮給洋行的外國醫師甫蘭克林(Dr. Franklyn),也向他買藥。
患者多了,禮拜人數也增加了,偕牧師自已也要有安靜的地方住,因這些理由,於公元1873年5月5日就在撓仔街租屋為醫館和禮拜堂之用,與他自已棲身之屋離開。並請淡水港邑的外國洋行固定的醫師林咖(Dr. B. S. Ringer)(註1)。來幫忙並負責診治患者。偕牧師每日做林咖醫師的通譯。偕牧師平常也傳授醫學給門徒,並往往率領門徒來醫館幫忙及學習醫術。很多患者來找林咖醫師看病,偕牧師看林咖醫師非常可取,因為醫術高明,奉獻精神旺盛。洋行的外國人都贊成這項善舉,第一年他們贈與醫館272元美金。第一個月的患者130名。全年的患者,初診593名,複診535名 (註2)。林咖醫師工作到公元1880年為止。
三、宣教師華雅各醫師來台
加拿大長老會國外宣道會鑒於偕牧一人在北部傳教、醫療、養成本地傳教者過於忙碌,而且工作機會好,必要再擴張,以盡教會的使命,即於公元1874年10月指派宣教師華雅各醫師,也是牧師(Rev. J. B. Fraser M. D.)來台協助醫療工作(Medicalwork),但不是做基督教醫館的負責人。醫館的負責人及醫療工作還是託林咖醫師。華雅各醫師是在加拿大長老會總會服務許多年的諸書記中之一的華神學博士(Rev. W. Fraser D. D.)的兒子。華醫生是畢業於神學院,再實習2年的醫學 (註3)。
華雅各醫師和家眷於公元1875年1月29日入港。翌日偕牧師等人下船迎接他們,帶他們至鼻仔頭,安排他們暫時住在淡水鼻仔頭。偕牧師暫時遷移到廣興隆(東洋館西鄰)的左邊之宿舍,至新建2棟房子在炮台埔給偕牧師和華醫師兩家各住1棟為止。
華醫生不僅在醫館診治患者,有時也往各地去巡迴診治患者。據偕牧師於公元1875年2月至3月中的日記所載,偕牧師等人在三重埔(南港)佈教時,35名患者來看病。翌日40名,嗣後不久45名來求醫。偕牧師即請華醫師和門徒王長水來三重埔協助佈教和診治患者。
華醫生來台後,偕牧師等人在巡迴佈教中,仍然一方面診治患者,另一方面佈教。在淡水的醫館還是林咖醫師負責與診治患者。如果沒有什麼意外事故發生,北部教會的發展一定很可觀的。因為華牧師是神學院畢業的,也是正式的醫師。偕牧師是神學畢業,再深造過的牧師,雖不是正式的醫師,但不僅醫學知識高深,而且臨床經驗也相當豐富。兩人在醫療和佈教合作時,其力量大,而且當時的醫療佈教的機會非常的好。可是世上往往好事多磨。於公元1877年10月3日上午0時半(即深夜)華醫生夫人別世,翌日葬於淡水。華醫生來台僅2年8個月,即同年10月10日終於攜帶著兩位喪失母親可憐的小女孩回加拿大。這對於偕牧師和北部教會是失去一位佈教開拓時代很重要的大人物。
在淡水基督教醫館,林咖醫師還負責幫忙。公元1878年傳道師們診治過患者1,456名。偕牧師診治過2,916名,並拔齲齒1,436個。華醫生回國後經過2年1個月餘,即公元1879年3月15日,偕牧師買建醫館的土地,同年9月14日在淡水建築一所新的醫館竣工,並舉行開幕典禮,會友和醫館的助手都來參加。宣教師閏虔益牧師讀聖經,偕牧師講道。
四、雞籠基督教醫館
偕牧師等人於公元1879年5月5日在雞籠佈教時,曾請雞籠洋行的外國醫師熱母斯•曼醫師(Dr. James Mann)來幫助診治患者及開刀。據偕牧師的日記說,在雞籠醫療佈教的機會也很好,因此,他於同年5月18日在雞籠開設一所基督教醫館,並請曼醫師負責幫忙。據偕牧師於公元1884年8月18日記所載,法國侵台之中,中國傷兵到他在雞籠所設立的醫館來治傷。船裡的醫生來幫忙。這所醫館以後如何,不得而知。
五、偕醫館(Mackay Hospital)
美國密瑟根州(Michigan)南部的一個城市底得絡依得(Detroit)有一位船長馬該(Captain Mackay)的夫人(Mrs. Mackay of Detroit)贈與偕牧師美金3,000元,使偕牧師建築1所偕醫館,以資紀念她的丈夫船長馬該。關于這所偕醫館,在「台灣遙寄」裡,偕牧師說:「有1所具有病房(複數)及各種必要的設備的醫院。起初我僅有1個房間,但是在公元1880年為著醫院的目的,以3,000元美金的經費,建造了1座宏大而方便的建築物,是底得絡依得的馬該夫人為紀念她的丈夫船長馬該而捐贈的。該醫院現在名為偕醫館(Mackay Hospital)」 (註4)。船長馬該夫人還捐贈500元美金給偕牧師在新社建築一座宏大而美麗的禮拜堂,為紀念英國長老會派往中國大陸的世界偉大宣教師賓威廉牧師。偕牧師畫藍圖,陳火(榮輝)牧師監工,竣工時,經費絲毫無差 (註5)。
淡水基督教醫館由林咖醫師負責至公元1880年為止,自公元1880年起偕醫館由洋行的外國醫師約翰遜(Dr. Johansen)幫忙負責,至公元1886年為止。嗣後,自公元1886年至1892年洋行的外國醫師雷呢(Dr. Rennie)幫忙負責。洋行外國的醫生自公元1886年繼續負責偕醫館至1892年為止。據偕牧師於公元1890年1月31日的日記,洋行的外國醫師昂基爾(Dr. F. C. Angear)來偕醫館幫忙,作雷呢醫師的助手。昂基爾醫師(Dr. F. C. Angear)自公元1892年起,繼續雷呢醫師的工作負責偕醫館的全責任。偕牧師說:「昂基爾醫師擔任這重要部門,他也和他的前任者們一樣都不惜犧牲時間,為佈教作極有效率的服務。」 (註6) 據偕牧師的日記,洋行的外國醫師威勒金遜(Dr. Wilkin son)來幫忙偕醫館的工作,那是在公元1897年1月5日。可能他是繼續昂基爾醫師負責幫忙偕醫館的工作。
中法在淡水戰役中,中國負傷兵都收容在淡水偕醫館。當時的醫師是約翰遜,英艦「金龜子號」(Cockchafer)的醫師布撈恩(Dr. Browne)也來幫忙醫治負傷兵。因此,於公元1884年10月19日,中國淡水炮台防備司令孫開華提督親自到偕醫館去銘謝 (註7)。當時偕牧師已離開台灣往香港避難。據偕牧師的日記,公元1892年3月29日,中國政府請一位代表攜帶100元美金來贈與偕醫館。可見偕醫館的工作不僅受民眾的讚頌,而且政府也了解偕醫館的工作,對於民眾、軍兵和國家的大貢獻。
據偕牧師的日記,公元1900年3月25日偕醫館獲得日本政府的許可。偕牧師一方面在神學校教其門徒醫學,一方面在偕醫館給他們實習的機會,並時常率領他們去巡迴作醫療佈道。因此,其門徒之中,在醫學方面,有數名較出色的,即陳能、郭主(筆者註:嗣後改稱為希信)、林清火、柯新約、陳錫、林有能等獲得醫師執照 (註8)。雖然沒有執照的門徒都學會些救人的技術。例如柯維思先生,當偕牧師躺在病榻中吃葡萄,鯁在咽喉,約5分鐘不能呼吸,顏面變黑時,施以人工呼吸術,使那粒葡萄,在呼吸開始一剎那吞下去,使其起死回生。又門徒林孽在紅毛港時,把吃鴉片自殺將死的人,浸在水中,救他於死地 (註9)。偕牧師成百的門徒在各地禮拜堂以診治施藥,全體所救的患者之例不勝枚舉。
茲將偕牧師時代的醫療成績與醫館的醫師統計列表於后,以窺共一斑。
一、初診與複診的患者
(1)公元1872年6月 20名。首次開基督教醫館時。
(2)公元1872年全年 1,023名。偕牧師在巡迴中和在醫館裡。
(3)公元1873年全年 1,127名。在淡水基督教醫館。
(4)公元1875年全年 3,000名。偕牧師在巡迴中和在醫館裡。
(5)公元1881年全年 5,128名 在偕醫館。
(6)同 年  全年 1,213名。傳教者們在禮拜堂裡。
(7)公元1884年(因負傷兵在內,無法計算其數。)在偕醫館。
(8)同年(因負傷兵在內,無法計算其數。)在其隆基督教醫館。
(9)公元1890年全年 11,680名。在偕醫館。
(10)偕牧師在台一生給人拔齲齒,3萬隻以上 (註10)。
(11)本地傳教者們在偕牧師時代給人拔齲齒,合計也有3萬隻(筆者推測)。
二、醫師與其工作期間及服務地方
(1)甫蘭克林(Dr. Franklyn)公元1872年6月 - 1873年5月,在基督教醫館。
(2)林咖(Dr. B. S. Ringer) 公元1873年5月 - 1880年,在基督教醫館。
(3)華雅各(Rev. and Dr. J. B. Fraser M. D. )公元1875年1月30日 - 1877年 10月10日,巡迴與在醫館。
(4)曼•熱母斯(Dr. James Mann)公元1879年5月5日-?,在雞籠醫館。
(5)約翰遜(Dr. Johansen)公元1880年 - 1886年,在偕醫館。
(6)雷呢(Dr. Rennie)公元1886年 - 1892年,在偕醫館。
(7)昂其爾(Dr. F. C. Angear)公元1890年 - 1897年1月,在偕醫館。
(8)威勒金遜(Dr. Wilkinson)公元1897年1月 - 1902年,在偕醫館。
(9)偕牧師(Dr. G. L. Mackay)公元1872年6月1日 - 1900年6月10日,巡迴與在醫館。
(10)偕牧師的門徒  公元1873年 - 1902年,巡迴在醫館在禮拜堂。
從右記的表看醫療的醫師很多了,其實除偕牧師與其門徒之外,每年的醫師可說是1名而已,因為1名離開1名來補充其缺。
六、偕醫館的問題
(一)在「台灣遙記」裡,偕牧師說,偕醫館是公元1880年建築竣工,並使用,是底得絡依得的馬該夫人捐獻美金3,000元建造以資紀念她的丈夫船長馬該的。公元1880年適逢偕牧師例假歸國中,向來初代北部教會一切的問題,尤其建設的事件,都由偕牧師設法,怎麼他不在中有這所宏大的偕醫館被建造呢?因此,民國60年5月台灣神學院畢業論文中有一篇論文的作者推測偕牧師結束他的例假於公元1881年12月29日返回淡水時, 於公元1882年才計劃與建築,並於公元1883年某月才開幕啟用。筆者不敢反對他的推測,根本這所偕醫館的建築時期對筆者是個謎。例如船長馬該夫人捐獻美金3,000元何時交給偕牧師?誰劃製藍圖?誰監工?建築竣工後奉獻禮拜誰主理,誰講道,在91年前是那麼宏大的醫館的奉獻禮拜教會有多少信徒來參加?政府、淡水地方人士誰來參加祝詞?關于這些疑問,「台灣遙寄」一點交代都沒有。關于這麼大的事件(在當時),甚至偕叡廉牧師翻譯他的令先尊偕牧師的日記時,也沒有指摘出來。是否偕牧師的日記原來就沒有記載這件大事?
(二)台灣神學院畢業論文的作者假設是公元1883年建築竣工,這乃有可能性,但是他沒有求證,僅說因為偕牧師的公元1883年的日記失掉了,故可能於該年竣工。這不能做求證的理由和根據。總而言之,事件是實在的,可是怎樣構成的,對筆者幾乎矇在鼓裡。
(三)據偕牧師的日記,偕牧師於公元1879年3月15日買了建醫館的土地,9月14日新醫館建築竣工,並舉行開幕典禮,會友或朋友和醫館的助手都來參加;宣教師閏虔益牧師讀聖經,偕牧師講道。經過不到1年,即公元1880年又1座偕醫館(紀念船長馬該的)被建築使用。是新建未到1年的新醫館拆掉再重建(如果是這樣的話,太浪費),還是擇地再新建築(如果是這樣的話,未到1年前所造的醫館作何用途呢?)這件事也沒有一個交代。
(四)偕醫館的土地和建築物還在淡水。傳教中心遷移到台北市中山北路來。偕醫館停止活動,新的馬偕紀念醫院出現。雖然事情是這樣,兩所醫院一定有所關聯。因此,茲舉五項理由於后,而作一建議。
一、偕醫館是當時美金3,000元建築的,是一筆巨款,要紀念船長馬該,而幫助偕牧師的醫療佈教,使偕牧師方便而有效地工作,利益北部教會設教甚鉅。
二、奉獻者有指定要紀念其夫君船長馬該。紀念事業如沒有能力繼續開辦,而廢止,那就沒有話說,其實北部教會還開辦較偕醫館更宏大的醫院,而且也有分院。
三、我們要維護船長馬該夫人對偕牧師和對北部教會的好意以及她要紀念其夫君的目的。
四、希望將來有人像船長馬該夫人要紀念其心愛的人,相信有能力維持其紀念事業之中,不會廢棄其所要紀念的事業,而勇敢且安心願意奉獻。
五、中國人是飲水思源的思想很濃厚的民族。
因以上四、五項的理由,是否在現在的馬偕紀念醫院裡設法一棟「船長馬該紀念病房」或一室「船長馬該紀念藥局」或「船長馬該紀念……」或再光復淡水的偕醫館,才有道義。筆者在此鄭重聲明,絕對沒有一點兒意思反對紀念偕牧師而設「馬偕紀念醫院」。
民國44年(即公元1955年)在台外國差會主張暫時(約3年)關閉馬偕紀念醫院,而北部大會主張不能暫時停辦。必需繼續開辦。可是聯合差會最後攤牌,即如不聽他們的意見關閉3年,把所有的職員及醫務人員全部解職,待3年的整頓後再重新出發開辦者,外援,即金錢和人員(醫務和護理),全部撤退。當時北部大會選舉筆者為北部大會議長,並派為馬偕醫院董事長,以及為北部大會與外國聯合差會間的聯合委員會會長,處理這件艱鉅的工作。一方主張停辦3年,一方主張必需維持開辦,但沒有經濟能力。筆者站在兩方之間,要使兩方滿足,並使教會有益,患者受惠,便採取使外國聯合差會能夠滿足的程度,立刻改革醫院內容,以鐵面無私,不惜自己的生命的危險(因為當時收到醫院方面來的許多恐嚇信件),革除醫院久年來所堆積的弊害,使北大與聯合差會兩方都滿足而繼續開辦馬偕醫院。因此筆者那裡會反對紀念偕牧師的事業,即馬偕紀念醫院呢?筆者現今是對教會歷史來看偕醫館(即紀念船長馬該的醫館)的事件而已。筆者對現今的馬偕醫院必需改善,使教會獲得榮譽,患者受惠等事,另有許多意見,但是不屬於本書的範圍內。
註1 G. L. Mackay, From Far Formosa, 1896, P. 319, P.331.
註2 北部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發行,羅馬字版,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51頁。
註3 G. L. Mackay, op. cit. P.331.
註4 Ibid. op. cit. P.316.
註5 Ibid. op. cit. P. 223,公元1889年12月11日偕牧師的日記。
註6 Ibid. op. cit. P.331.
註7 J. W.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l903, P. 230.
註8 齋藤勇編,マッカイ博士の業蹟,P.124 柯維思作
註9 Ibid. op. cit. P.123. 柯維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