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仁壽醫師傳 Dr.George Gushue-Taylor 摘要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董英義.陳秀麗撰
《台灣癩病患者的守護天使--戴仁壽醫師傳》
台灣教會公報社 2010年10月 252頁;
撰者提供「摘要」如下。[書的自序]
 

一、豐盛的生命

加拿大東部紐芬蘭島上,古老的教會裡凝聚了蘇格蘭裔的拓荒精神,藉著上帝的裝備,充滿豐盛的生命力,有遠大的目標,關懷世界,孕育出兩位聞名世界的宣教師,一位是協助韓國獨立的馬丁博士與另一位是終身奉獻於台灣,造福癩病患者的戴仁壽博士。

二、為主而生

戴仁壽 (Dr.George Gushue-Taylor)於1883年12月5日出生加拿大紐芬蘭,其父為牧師,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篤實的信仰,也領受上帝的福份與恩典,播下仁壽一生熱忱侍奉上帝事工的種子。仁壽出生那天晚上,當地教會正舉行佈道會,因此其父母一直認為仁壽是神所預備重用的人。

三、天花怕肥皂與水

仁壽小時候,當地天花大流行,有位醫療宣教師前來挨家挨戶為孩童種牛痘,仁壽幼小的心靈裡有疑問,醫師為何不怕被感染?詢問後,醫師回答:「不用怕,天花病毒怕肥皂與水,只要勤洗手就可以。」這可能是仁壽對醫療工作者的最初印象。

四、格利菲的影響

戴仁壽常常提及他深受醫療宣教師格利菲博士的影響,格博士是倫敦家喻戶曉的名醫,卻放棄優渥的待遇,到窮鄉僻壤的勞伯灣從事醫療宣教,他鼓勵年輕人要勇於追求理想,有次格博士到仁壽就讀的學校演講,談到東方落後國家,對福音的渴望與醫療的需要,觸動了仁壽年輕的心靈,決心大學畢業後,要申請倫敦大學醫學院。

五、大學生活

仁壽由衛理學院畢業後,順利獲得倫敦大學入學許可,他一心要學醫成為醫療宣教師,但家庭經濟並不寬裕,所以他埋頭在圖書館苦讀,又不眠不休地做實驗,他的學業成績優異。第一年即獲得186英磅的獎學金。在學期間也曾在兒童之家兼職,遇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瑪嘉麗小姐,是一位美麗溫柔的護士。

 六、優異表現

仁壽在校表現優異,獲得多項獎學金,幫他完成醫學院學業。他在學術界也受到肯定,不僅得到醫學士學位,也取得家醫科、內外婦產科等專科醫師資格,及生理學、解剖學的獎學金與證書,同時是皇家內外科院士。

 七、台灣的呼喚

1911年台南新樓醫院急需一位醫師協助馬雅各二世醫師,戴仁壽醫師主動向英國宣教師會申請,倫敦醫院給宣道會的推荐書中提到:〝戴醫師在醫院的表現優異,具有基督徒奉獻的精神與成為宣教師的熱忱,健康狀況亦良好。〞經過新樓醫院首任院長馬雅各一世醫師的面談,委員會慎重的討論後,決定接受戴醫師的申請,並告知第一年年薪250英磅。 1911年9月19日由當時議長安南舉行任命典禮,同年11月15日戴醫師與瑪嘉麗小姐舉行婚禮後,兩人當天即由馬賽港登船,向台灣出發。

八、接掌台南新樓醫院

初抵台灣,生活、文化的差異,衛生、環境的髒亂,以及原住民獵人頭等等的惡習,對新婚的戴醫師夫婦都是嚴峻的考驗。戴醫師留在台南協助馬雅各二世醫師,三年後,馬院長回英國,1914年戴醫師繼任新樓醫院院長。

九、首次面對癩病患者

戴醫師在新樓醫院看診,首次發現癩病患者時,內心甚為震撼,並為患者悲痛,因為當時的台灣社會,視癩病患者為遭天譴,不容於人群,其處境甚悲慘。戴醫師以醫學觀點,瞭解這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他視病人猶親,開始用心研究癩病。

 十、編寫內外科看護學

戴醫師為提昇醫療品質,著手訓練本地醫療人員,並編寫《內外科看護學》一書,這是台灣第一本這方面的專業書籍,本書的編撰、出版工程浩大、艱辛,戴醫師和多位宣教師,將英文譯成台語,由郭馬西牧師、陳廷棟醫師等多人協助而成。該書分四篇: 第一篇:解剖學與生理學 第二篇:普通看護學 第三篇:外科看護學 第四篇:內科看護學 (註:該書目前在台灣僅有數本,新樓、彰基、馬偕的歷史文物館各有一本,董芳苑教授亦有收藏。)

十一、培養本地護理人員

戴醫師不僅著書,希望設立護理學校訓練護士,他也著手招考本地看護婦,加強訓練,以便照顧病患;他認為婦女較有愛心、耐心,較適合這工作。他也提到看護的職責是高尚的,益人益己,又可傳揚上帝的福音。

十二、照顧同儕

戴醫師不僅照顧當地的病患,對宣教師的健康也照顧得無微不至,當時的馬偕醫院院長宋雅各醫師,因為替患者開刀時,不慎受傷而引起感染,腫脹得很嚴重,恐有致命之虞,戴醫師趕往台北,為他做根治手術,救回一命。在彰化的梅鑒霧牧師,因肺炎送到台南新樓醫院,經戴醫師悉心照顧,挽回生命,但健康受損,身體虛弱,於是戴醫師建議梅牧師回英國休養。

 十三、回英倫進修

戴醫師在新樓的八年任期已到,且戴夫人健康狀況不佳,需要調養,於是辭職獲准,於1918年返回英倫,到倫敦醫院進行博士後研究,戴夫人接受治療後也恢復健康。

十四、馬偕醫院的呼召

馬偕醫院宋雅各院長,因健康不佳,回加拿大。以致1919年馬偕醫院停辦。1923年加拿大宣教會得知戴仁壽在英倫進修,於是呼召戴醫師回台擔任馬偕醫院院長之職,重開醫院。戴醫師應聘回台,途中特地前往印度,訪問英籍癩病專家梅爾博士,參觀癩病療養院,並獲得當時的癩病特效藥──大楓子油廿瓶。

十五、重整馬偕

停辦許久的馬偕醫院,重新開幕,在戴醫師優異的醫術及領導之下,業務蒸蒸日上,他認為治療病患的同時,也是宣揚福音、救贖靈魂的最佳時機,他特別強調信仰、祈禱的力量,每次手術之前,與病患及其家屬一起禱告,祈求上帝賜予力量醫好病人。

十六、得力助手

戴醫師在馬偕醫院的病人日益增多,手術個案也多,他每日忙於醫療及醫院管理工作,而戴夫人也是一位學有專長的護理人員,她能力強、有愛心、耐心,除了協助訓練看護外,也督促行政及護理部門,提昇醫療品質,是戴醫師最佳的工作夥伴。

十七、增派宣教師

戴醫師深感醫務繁重,卻只有一位醫師,常因過勞而不得不歸國休假調養,以致醫療工作停頓,因此要求宣教師會增派醫師、護士、牧師來台,這是馬偕醫院有史以來最輝煌的一頁,同時有三位醫師、兩位護士獻身於此。

十八、外科界翹楚

1927年馬偕醫院的宣教師又紛紛離台,感謝上帝,此時,原在中國的羅明遠醫師因戰亂,選擇到台灣協助戴醫師。為何羅明遠醫師會到台灣?因為他發現在台灣的戴醫師在倫敦大學受過完整的外科訓練,也是皇家內外科院士,當時的海外醫療團隊中,無論學術或實務,戴醫師都是首屈一指的,於是決定來台向他拜師學醫。

十九、癩病患者

1925年2月,戴醫師在馬偕門診治療過一名癩病兒童,因他對患者親切,醫術又好,很得病患信任,患者之間口耳相傳,到該年年底,每週就有九十名左右的患者求診。 由於太多癩病患者進出馬偕醫院,引起當地居民反彈,要求停止癩病患者的門診,但戴醫師本著基督的博愛精神,及信仰的力量,更投入於照顧癩病患者,他要順從主的教誨〝醫治病人……叫長大痲瘋的潔淨。〞他呼籲教會及醫院盡力治療照顧癩病患者。

廿、癩病疫情

戴醫師提到癩病是古老的疾病之一,約三千年前就在印度、埃及的記載中出現過。 主耶穌也曾經醫好過癩病患者(馬太10:8),1873年挪威籍的漢生醫師首先發現是由痲瘋病桿菌所引起,所以又稱為漢生疾病。 發病的部位,主要在皮膚、神經和表皮淋巴腺,全球約有五百萬名患者,台灣約有一萬名,接受治療者不到5%,是世上尚未完成的工作之一。

廿一、癩病在台灣

台灣最早收容癩病患者的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彰化縣令秦士望設的〝邑養濟院〞,但日據時代被關閉,病患流落街頭。日人伊能嘉矩在其著作中提到〝昔有癩病患者,於遠離的土地上建房隔離,不與其他人往來。〞

廿二、癩病特別診所

癩病患者日益增多,顧慮到本地的風俗民情,怕影響一般門診,於是戴醫師購得雙連教會的舊教堂,設立癩病特別門診,於1927年10月8日正式啟用,這是台灣第一所癩病診所,當年登記有案的病患有187人,就診人次達5278人次,70%的患者病情有改善。戴醫師對個案從事研究分析,其專注與投入,實令人感佩。

廿三、教會醫院設癩病門診

教會醫院基於基督的博愛與人道精神,分別於北、中、南三地設癩病特別門診,以彌補當時政府對癩病患者的忽視。馬偕醫院於1925年設特別門診,接著彰化基督教醫院於1926年設立,南部的新樓醫院則遲至1931年設立。

廿四、癩病患者的救星

戴醫師設立的特別門診,引起當時傳播媒體的注意,前往訪問,並詳細報導:〝戴醫師是癩病患者的救星,患者中絕大部份是貧困窮人,付不起醫藥費,戴醫師就向加拿大教會募捐,有時是由他自己的薪水來支付。記者又問:〝拿手術刀的您,為什麼會一頭鑽進癩病的領域?〞戴醫師說:〝我一面執手術刀,一面讀聖經;聖經記載耶稣潔淨長大痲瘋的病人,因此我立志要撲滅癩病。〞

廿五、癩園藍圖

戴醫師在他的工作紀要中說,在馬偕醫院門診時,發現癩病患者,就覺得病患亟須早期治療��也需要設立療養院。於是1923年晉見當時的總督上山滿之進,提出在台灣設立一所能容納兩百名患者的療養院之計劃,總督看過後深表贊同,答應支助。

他的癩園藍圖是設計在郊外的鄉間,有田園供尚有工作能力的患者耕種、畜養家畜等;工作對患者的身心都有助益;隔離治療,是準備病癒後,能重回社會過正常生活。預定在國外及島內募集三十萬圓來籌建這理想的癩園。

廿六、教會的支持

1926年4月第十三屆台灣長老教會大會在台北召開,會中戴醫師提出創設〝台灣癩病救治會〞,經討論後,決議接納。1928年3月第十四屆大會在台南召開,經大會通過設立〝台灣癩病救治會〞,並議決推派戴仁壽、偕叡廉等五人為理事。並於當年10月召開籌備會,通過〝癩病救治會十項規則〞。1928年台灣總督府撥款兩萬五千圓援助設癩園,並准許〝台灣癩病救治會〞向外募捐。

廿七、新莊癩園

戴醫師在新莊街頂坡角,迴龍的山坡地,找到一處適合建癩園的地方,邀請當時的衛生部長前往勘查,得到部長認可,並核准作為癩病醫院的預定地。不久,衛生部長換人,新部長要求戴醫師帶他去視察癩園預定地,沒想到部長很滿意,卻對戴醫師說:〝這地點很適合建癩病醫院,現在日本政府決定徵收此地,由政府來建癩病醫院。〞戴醫師一聽,很生氣,非常不服,但冷靜一想,為患者建癩病醫院,與自己的目標是一致的,也就拱手讓出。

廿八、參加世界癩病協會

1929年世界癩病協會在羅馬召開,總督府特別撥款三千圓給戴醫師,作為參加會議,與考察世界各地癩病療養院的旅費。

從1929年1月至1930年3�����,他到過英國、加拿大、印度等地的癩病醫院與療養院,也特地到美國路州,參觀以研究癩病與治療而著名的漢生病研究中心,並前往夏威夷摩洛開島,這是因戴明神父的獻身而著名的島嶼。

廿九、尋覓新樂園

新莊園地被政府徵收後,戴���師積極另尋適當地點,要按自己的理念、構想來建設、經營;於是與當時擔任台灣神學院院長的明有德牧師,前後共找了卅多處地方,終於在彰化地區找到一理想的地點,又可就近與彰���的蘭大闢醫師互相支援,對患者有助益;但日本政府不允許設在中部,要求一定要設在北���。

最後戴醫師與明有德牧師,在淡水八里觀音山麓,找到一處水源豐富、���景絕佳的理想園地,選派對當地很熟悉的郭水龍牧師前往與地主交涉、談判;終於在1931年6月購得觀音山麓西南、長頭坑的土地19甲,並命名為〝樂山園〞。

卅、群起反對、抗爭

1931年11月2日,台北知事核准戴醫師興建樂山園,並發出許可證,但淡水與八里压的居民獲知消息群起反對,抗爭、阻撓不斷。

該事件由11月16日延燒到年底,歷經多次溝通、及政府官員的斡旋,終於在12月29日由平山知事親自出面調解,要求雙方各讓一步,並由知事正式發表聲明,平息爭議。

卅一、建構樂山園

1932年1月19日舉行奠基典禮,由當時台灣總督與警務局長安放定基礎石,與會的有英國總領事與來賓百餘人。

樂山園的建構,過程十分艱辛,建材中只有石材是由觀音山就地取材,其餘皆由台北運來。為建築工程順利進行。每天,戴醫師親自參加會議,後來改為兩週一次,開會之前都先有禮拜與講道,由戴醫師與郭水龍牧師主持。

當地居民看到樂山園以水泥為建物的根基,並將教堂建在斜坡上,一直津津樂道。

戴醫師說〝樂山園的建構,不僅是修路建屋而已,更是在『預備主的道路』,將彎曲的修直,崎嶇的成平坦,將人們引導至安適的泉源。〞

卅二、紅磚聚落

樂山園的紅磚聚落,共有四十餘棟,包括教堂及患者住宅等,這些都是戴醫師個人向英、美、加拿大、日本、台灣教會,以及公司行號、團體、個人募捐,以所得款項建成的,其間還獲得日本貞明皇太后及台灣總督府的援助建了兩間紀念館,可謂是引進當時國內外教會、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而成。

卅三、醫療樹

戴醫師深思熟慮,一開始就想到樂山園要能自給自足,所以種稻、種菜,還種了大楓子樹,大楓子油是當時治療癩病的特效藥,他把這種樹命名為〝醫療樹〞,正如聖經啟示錄22章2節所記載:〝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種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卅四、落成與啟用

樂山園於1934年3月30日舉行落成典禮,當時的台灣總督府警務局長、文教部長等官員出席,另有歐美各國駐台總領事、長老教會巴克禮博士、副議長及全台各地代表與仕紳等五百餘人蒞臨參會。

會後任命戴醫師為院長,戴夫人為護理長,郭水龍牧師為總務主任;戴醫師的理想逐漸具體化,他認為樂山園的地點適宜,風景怡人、空氣清新,是癩病患者最理想的安住、療養院所。

1934年4月20日,樂山園首次收容兩位幸運患者,一位婦女與一位少女,於是樂山園正式開始營運。

卅五、樂山園園規

為規範樂山園的正常營運,戴醫師擬定詳細的園規:

(一)有關入園手續規則

(二)有關入園費用事項

(三)入園患者處置事項

(四)入園患者日常生活有關事項

(五)入園患者注意事項

(六)患者嬰兒處置事項

(七)會客事項

(八)患者退園事項

卅六、樂山園樂活

(一)工作即治療

戴醫師很高興為癩病患者建置了遠離人群,可以安身立命的居所。戴醫師夫婦也同住園區內,如一家人;園民可依照自己的意願與體能,從事農耕或飼養家禽家畜等,戴醫師認為工作即治療,因此樂山園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圈。

(二)音樂治療

戴夫人瑪嘉麗不僅護理技術、經驗豐富,她的音樂素養也深,經常教導園民唱詩歌,抒發內心的憂傷與無助,她組織了詩班與口琴隊,透過音樂的陶冶心靈得到慰藉,樂山園隨時傳出喜樂的讚美歌聲。

(三)戲劇治療

人一旦患了癩病,就不敢將自己的面目暴露於人前,因為世人總是給他們貼上標籤,將之隔離,所以他們也盡量避開眾人。

戴醫師想到戲劇的演出,要粉墨登場,正可以掩蓋病患的真面目,激發其潛能,成為舞台上的主角,所以戲劇的演出也是他的治療計劃之一。園民中剛好有一位傑出的演員,戴醫師就請他組織劇團,訓練園民表演。1935年的聖誕節,由園民自導自演,演出非常成功。

明有德牧師觀賞後說:「我們觀賞的不僅是一場聖誕劇,而是一場人生的戲劇,是樂山園園民以心血把自己的人生呈現在舞台上,正如聖經記載:〝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

卅七、擇善固執

(一)戴土公

平常一派斯文,富幽默感、愛心與耐心的戴醫師,是受過嚴謹的醫學教育的,他對醫療品質力求完善,常教導醫療人員與學生,做事要嚴謹,不可馬虎,〝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馬太5:37)

對於本地人講人情與關說的習慣,他堅持以他信仰的原則行事,他的鐵面無私、耿直又強勢的作風,馬偕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怕他,給他取了個绰號叫「戴土公」。

(二)樂山園V.S.樂生

樂山園的園民是自願入園的,沒有圍籬高牆,也沒有警察,但戴醫師嚴格要求園民守園規,每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與體能,從事生產工作,成為自給自足的樂園。

而政府設立的樂生園,園民是被強迫入園的,有圍牆,但經費充足、福利好,對園民的要求少;因此樂山園的少數園民要求戴醫師比照樂生的待遇,但遭到斷然拒絕,因此有少數樂山園民搬到樂生去。

卅八、捨我其誰

戴醫師在癩病的領域是國際著名的學者,曾任國際癩病學會的秘書長,也多次代表官方參加國際癩病會議,對癩病的醫療問題有其宏觀的思維和前瞻的作法,是一位不世出的宣教師,但他的作為難免被一些保守人士誤解。因此有人質疑,戴醫師身為馬偕醫院院長,院務繁重,卻投入那麼多時間、精力去籌設樂山園,甚至到世界各地去募捐,疏忽了院長的職務。

戴醫師堅信 神呼召他到台灣,就是要潔淨痲瘋病,「撲滅癩病」是 神付於他的神聖使命,面對這尚無法完全控制的疾病,對他是一種挑戰,他亟思以專業和科學的方法,投入於其病理及治療方法,繼續留在癩病實驗園地的樂山園,完成他的使命,期待不久的將來,美麗的台灣不再有癩病的存在。

戴醫師每想到 神的呼召與神聖使命,就有〝捨我其誰〞之感,於是在1936年底毅然辭去馬偕醫院院長之職,打算長住樂山園。

卅九、烽火連天

戴醫師籌建樂山園的紅磚聚落時,並未為自己預備一間,等他們夫婦想退隱山林,要建一紅磚屋為安身之處時,卻成了無法實現的夢。因為中日戰爭開打,隨著戰火蔓延,樂山園也失去昔日的寧靜與安祥。

樂山園位據淡海要塞,觀音山周邊佈滿高射砲陣地,前來樂山園的訪客必須通過軍方的安檢關卡。戴醫師雖然因從事癩病醫療工作,曾獲得日本皇室的褒獎,與政府官員也維持友好關係,但仍然無法避免陷入困境。

1940年10月,英美兩國政府勸告僑民離台,戴醫師也開始作準備,為樂山園的永續經營,必須尋覓適當的院長人選及紮實的經營團隊,經過多次開會,由11位本地人組成董事會,是一群有才幹又願意獻身的基督徒組成的,但在戰爭中,基督徒的處境很艱難。當年(1940年)11月30日,大家耽心的事終於發生了,數名日本憲兵來到樂山園,以間諜嫌疑為名,將戴醫師夫婦驅逐出境,這是戴醫師首次離開樂山園。

臨行,戴醫師要求日本人善待留下來的67名園民,並把鑰匙交給護士葉錦花小姐;戴醫師夫婦走出樂山園,走到八里街上,戴醫師忽然轉頭對夫人說:「我忘了一件事,妳等我一下。」他跑回樂山園,對護士說:「我比較不怕冷,這件風衣留下來給大家穿。」他脫下風衣,說聲:「再見!」轉身趕上夫人,兩人就由基隆搭船回加拿大。

接任的劉清風代院長,是留美的醫學博士,他有心經營,但樂山園快樂的日子似乎隨著戴醫師夫婦的腳步遠離了。因為戰況日趨激烈,1943年駐軍佔據整個觀音山,樂山園也遭到台灣總督府接管,把樂山園的病患移往政府設置的樂生療養院,這是戴醫師原先選定的地點,真是造化作弄人!至此,樂山園的癩病工作暫時劃下休止符。

四十、戰後整頓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軍撤離,接著國民政府軍與難民進駐;此時,戴醫師的好友明有德牧師來台,與孫雅各牧師重整樂山園的經營團隊,組成戰後第一屆董事會,選出張鴻圖先生為董事長,幾經交涉,駐軍與難民才撤離。1947年7月27日樂山園全區收回,也接回被迫遷往新莊樂生療養院的園民。

董事會積極在各地教會名醫中物色院長人選,獲得台南名醫王受祿醫師首肯,聘為戰後第一任院長。1948年年底王受祿醫師離職,又聘趙篤生醫師為第二任院長。趙院長秉持戴醫師的作法與精神,注重園民的福祉,並力求自立自足。1952年趙院長退休,由內地會差會宣教師海淑英醫師繼任院長,李淑恩小姐擔任行政副院長。

其間國民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擁有卅三甲土地的樂山園經營團隊未能及時因應,以致土地被徵收。幸好明有德牧師知悉此事,火速通知戴醫師返台協助處理。

四十一、回到加拿大

戴醫師回到加拿大,起初住在多倫多,後移居亞伯特,在凱撒琳醫院服務。這期間,巴來黎醫學院院長得悉戴醫師的事蹟,特別邀請他對醫學院師生演講。

戴醫師以〝健康生活〞為題,將其豐富的醫療經驗與科學資訊的精華,加上在台灣的醫療傳道,尤其是癩病醫療工作為例,闡明世界上還有無數的弱勢團體,需要醫療人員服務,呼籲醫學生要突破傳統的醫學藩籬,成為醫界勇士,走向世界各地,去援助弱勢者。

與凱撒琳醫院的契約期滿後,戴醫師應聘前往卑詩省的聖米歇爾醫院,那是沒有醫師願意去的,正是他要伸手援助,為主服侍的地方。於是,他在瓜利金海邊建一間花園小屋定居下來,與南神前院長滿雄才牧師為鄰。

四十二、回台灣建教堂

戴醫師無時無刻掛念著台灣的樂山園,戰爭一結束,他就有意回台灣。於是他由西雅圖登船,1952年1月17日抵達台灣,並於1月21日在孫雅各牧師娘陪同下,拜訪樂生療養院。

在樂生療養院,戴醫師不僅協助改善行政管理,指導最新的癩病治療法,也為醫療傳道及拯救靈魂,在樂生院籌建教堂;當年4月8日,由議長主持奠基典禮,戴醫師獲得安放第一塊基石的榮幸,並由樂生院最年長的兩位信徒,安放第二塊基石,因為這兩位病患,雖然外貌有殘缺,但心靈是美麗的。該教堂於1952年10月5日落成,命名〝聖望堂〞,作為樂生療養院病患敬拜上帝之處。

戴醫師意識到自己能為台灣癩病患者奉獻的餘年不多了,因此,在此次回台之前,已物色到海外的癩病專家來接任樂山園院長,即曾在中國西北地區從事癩病醫療的海淑英醫師,及李淑恩小姐。這是他回台的另一主要目的-〝預備道路〞,經董事會通過,並佈達人事命令。

四十三、夫人安息

1952年5月戴醫師由台返加,此時戴夫人的健康狀況不佳,戴醫師除了家事外,也要照顧常臥病的瑪嘉麗。以往每當戴醫師的十二指腸老毛病發作時,瑪嘉麗是最好的特別護士,如今瑪嘉麗病倒了,輪到戴醫師照顧她。經過一段纏綿的病程,1953年9月2日瑪嘉麗蒙主恩召,留給戴醫師無盡的哀傷與孤寂!由於過度哀傷,他舊病復發,住入加護病房半月之久。

瑪嘉麗的告  別禮拜由滿雄才牧師主持,安葬時滿牧師特別用台語禱告。

四十四、為樂山園再度返台

戴醫師得知樂山園被徵收,為討回樂山園的產權,病中寫信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及台灣官員,請求協助,並決定抱病親自返台處理。

1953年11月22日,戴醫師由西雅圖乘船出發,一個月後抵達基隆港,適逢聖誕節前夕,他唯一祈求的聖誕禮物就是討回樂山園。

12月26日戴醫師以創辦人身份,與擔任行政副院長的李淑恩小姐,一起拜訪政府高層官員,要求歸還樂山園的土地所有權。

歷經艱苦的奮鬥,又獲得一位友善的政府高層官員之協助,政府終於瞭解戴醫師為〝志在撲滅台灣癩病〞所做的貢獻,將產權歸還樂山園。

四十五、匆匆離台

樂山園的土地問題解決了,戴醫師覺得這趟遠渡重洋的任務已達成,即決定返加。在台友人捨不得他離開,紛紛設宴為他餞行。

1954年4月17日,來自台灣各地教會的友人,及政府官員等趕往基隆碼頭送行。有人��:「您不在,樂山園怎麼辦?」他微笑著說:「繼續做下去,善事要繼續做……。」此時,���歌���響起: 〝願主保護咱後會有期………〞

戴醫師與送行者一一握手,在歌聲中一步一步登上船。

四十六、與世長辭

戴醫師搭乘���船,由基隆開出,途中停留神戶、橫濱裝卸貨物,他也趁機重遊神戶、橫濱、東京等地。輪船��續���橫濱啟航,1954年4月23日,戴醫師患了重病,他自己診斷是十二指腸潰瘍的老毛病復發,這毛病困擾他很多年了,不久前還因此住院半個月;非常遺憾的是,如今船上沒有別的醫師來醫治���,船長果決地下令船轉往日本北海道,並急電告知日本當局,日本海岸巡邏船隨即由札幌帶著���師前來,戴醫師也已被安置在日本船上,準備送上岸治療,然而,事與願違,由於海上風浪太大,船��未靠岸,戴醫師就在日本船上休克昏迷,溘然與世長辭!

他的遺體就在札幌火葬,骨灰運回台灣,按照其遺願,安葬在八里樂山園的戴醫師伉儷紀念園,並立碑紀念。

四十七、戴仁壽伉儷紀念園

樂山園大門前有一圓環,正中央豎立一大石碑,刻著: 誌念故醫學博士戴仁壽暨夫人

左邊刻:醫學博士戴仁壽西曆1883年12月5日生於加拿大紐芳蘭島之羅巴斯灣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1954年4月23日由台返國途中溘然長逝於船上其遺骸於1954年7月15日安葬此地。

右邊刻:戴仁壽夫人西曆1882年生於英國之挪威基城1953年9月2日病逝於加拿大柯利崁城

背面刻有:西曆1911年戴博士偕夫人為英國基督長老教會任命來台在台南新樓醫院服務1923年受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聘請主持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院務在台北任職期間曾創設一專為療治痲瘋患者之診療所戴氏不顧一切困難障礙及當地人士反對不斷為實現救主基督耶穌之使命叫「長大痲瘋的潔淨」(馬太福音第十章五至八節)而奮鬥此項工作發展至頗具規模的現址乃係於1931年所擇定者樂山園療養院在1934年3月30日始正式開辦它本身乃創辦者工作之一種紀念。

此碑為敬愛他倆夫婦之友好所建立用以誌念者。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