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合議體制及合一遠景 吳威廉牧師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鄭仰恩撰 《台灣教會公報》3168期 2012年11月12-18日 p.14

吳威廉(William Gauld, 1861~1923)是出身加拿大農莊的長老會青年,從小隨父親學習農事和木工,並因經濟壓力曾擔任小學教師,後來進入多倫多大學就讀,對數理極有興趣,但也展現堅定的哲學和信仰理念。在16歲那年,他受到馬偕宣教演講的感召,立志成為宣教師,大學畢業後進入諾克斯神學院就讀。1892年8月和師母吳瑪利 (Margaret Mellis Gauld)結婚後,隨即航向美麗島。1年後,馬偕全家第2次例假返回加拿大,吳威廉發現自己突然「成為一位神學院教授、教會牧師、看顧60所教會及2600多位信徒的主教,以及必須料理整個教會經濟與事務的總經理」。接下來,甲午戰爭爆發,日本殖民台灣,他必須在動亂不安的無政府狀態中,顧守受盡苦難的北部教會。他所表現出的勇氣、才能與領導力,得到加拿大母會的讚賞,1901年馬偕過世後,北台灣教會進入建設和組織的新時代,吳威廉致力教會的自立與自治,期待藉助組織和制度來幫助台灣信徒明瞭民主真諦、學習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並進一步參與普世宣教合作。令人欣慰的是,在他推動下,北部首屆長老中會於1904年成立,並由他擔任議長,為北部教會奠定堅實基礎,更逐漸邁向自治之路。在他領導下,台北中會及教士會洋溢著民主及互相尊重的對話精神,來自西方先進教會的宣教師們和本地後進教會的牧師、長老們得以在平等的立足點上一起工作。他在教士會中常向其他宣教師如此說:「在實行這項決議之前,我們得先和本地弟兄們商量一下」。
更值得一提的是,藉著一次加拿大海外宣道會幹事來訪的機會,他和台灣南部的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有了更密切的接觸,進而在雙方的討論協議下促成1912年台灣大會的成立。台灣大會開啟了南北合一的新時代,也啟動長老教會和台灣這塊島嶼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吳威廉功不可沒。
當然,吳威廉在台灣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所監督建造的許多建築,其中最耀眼的就是座落於中山北路的馬偕醫院,當時被稱為「東洋最好的基督教醫院」。因為他的建築及數理專才,日本官員常將有關公共建築的疑問向他請益,包括台灣總督府的監造工程、「紅毛城」側方英國領事官邸的增建,甚至台北鐵路局火車時刻表的規劃等。此外,他又建造了淡水女學校的新校舍、位於雙連的台北神學院(原本預定作為「聯合神學院」的校舍用地),另外還設計建造許多教堂,遠至東海岸的鳳林、東北角的宜蘭、風城的新竹,近則北投、桃園、基隆等。有一次,在監督最後一間由他建造的新竹教會時,所乘坐的人力車翻覆,所受創傷也嚴重影響他的健康,一直到他於1923年去世為止。
吳威廉非常重視教育,除協助推動中學教育及女子教育外,他也是出色的神學教育家,教授新約,並擔任台北神學校的校長。他那結合理論與實際的教學方法,一直深受學生的喜愛和讚賞。他是一位堆砌磚塊的宣教師,為北台灣教會的體制以及醫療、教育、行政建立堅實的基礎。台灣神學院為記念他對北台灣教會及社會的貢獻,特別將第一棟建造的行政大樓兼教室命名為「吳威廉紀念館」。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