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甘霖在CCF的回憶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Kenneth W. Steider(施甘霖)述 鄭基慧譯《扶幼季刊》115期 2000年10月

譯者補記:Mr. Kenneth Steider,中文名施甘霖。曾任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Christian Children's Fund)台灣分會副會長。原籍美國,擁有英國文學圖書館碩士學位。1966年,以門諾會宣教師身份來台,先在台中馬里遜學校教書, 繼在CCF工作。離開CCF之後,又於1973年底回台,在花蓮門諾醫院擔任行政工作,直到1993年退休。退休時,他寫了一首詩,有這樣的句子:「27年前,我以外國人的身份來到台灣;27年後,我則以外國人的身份回到美國。」 施先生熱愛台灣,更樂於助人,不論在台中或在花蓮,工作餘暇都義務地教導英文,他的學生也都會成為他的朋友(譯者即是其中之一)。即使現已退休,仍誨人不倦,而住在台灣(花蓮)的時間比在美國多。譯者為前CCF新竹家扶中心主任。


1967年6月上旬,我開始參與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台灣分會的工作。那時候的辦公室座落在���權路上,既老舊又擁擠,但卻有效地掌控著協助貧困孤苦兒童的工作。家庭扶助中心、月扶助金、個案號、個案工作員、認養人關係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名詞。在短短的時間內,我就以自己是CCF的會員為榮,並且喜歡自己的工作─先是英文通訊的工作,繼則成為副會長。我在CCF的工作,從1967年6月持續到1972年10月。

在CCF五年當中,我有許多快樂的回憶,而最令我懷念的莫過於高甘霖牧師(Rev. Glen D. Graber)。他熱心地鼓舞年輕的伙伴們致力於協助貧困孤苦兒童,憑藉異象拓展CCF在台灣的業務,並設定正確的目標與方向。他有眼光與能力選擇適當的人賦予適當的 職務。漸漸地,台灣CCF充滿了深具工作能力及獻身熱情的年輕男女工作者。

1967年秋,辦事處遷入新的建築物內,我仍記得每天工作前的晨更,同工們端坐在會議室中,探討一天工作的方向,我最喜歡唱〈每日靈糧〉(Our Daily Bread)這首詩歌,它的歌詞仍深印在心靈深處。在辦公室的三樓,每天照例有「茶點時間」(tea time),時間一到,鈴聲就會響起,這是讓大家彼此認識和增進友誼的時段。當年的同工,日後雖分散各地,至今仍有深厚的情誼,即是當時培養出來的。同工聯誼會讓平時分散於台灣各地的工作同仁齊聚一堂,共同認識、探討台灣CCF的業務。平時在各地的分支機構,探訪兒童是例行工作;而兒童個案數則是各中心的新血肉。

我進入CCF的第一年,是在台中惠明盲童學校教英文。雖然院童們的眼睛看不到,但每天我到學校時總會聽到他們說:「我很高興和你見面。」多麼令人感動啊!他們實在是眼盲心不盲。因為職務的關係,我有幸訪問過所有CCF所屬的家扶中心與育幼院,甚至遠到馬祖和澎湖。我曾與許許多多認養人有過信件往返,也與來過台灣訪問兒童的(外國)認養人有所接觸。我更曾目睹許多年輕人成功地從貧困中站起來,在學問或事業上有所成就。

我有幸得以協助台灣貧困孤苦兒童,而與諸多熱心獻身於此工作的CCF男女同工共事,實屬榮幸。CCF在台灣的工作,確實使許多在經濟蕭條時期生活貧困的家庭獲得改善。我衷誠祝賀CCF在台工作屆滿50週年,也衷誠祝賀它因應社會變遷的需要所繼續提供的服務。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