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霞的一生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1921年2月20日,玉霞出生於台北大橋頭。父親郭和約長老原是鰥夫,在鐵路局當技工,有4個孩子;母親陳甜原是寡婦,有3個女兒。兩人婚後又生6個孩子,玉霞是13個孩子中的第9個。 English


一九二一年二月 20日,玉霞出生於台北大橋頭。父親郭和約長老原是鰥夫,在鐵路局當技工,有四個孩子;母親陳甜原是寡婦,有三個女兒。兩人婚後又生六個孩子,玉霞是 13個孩子中的第九個。鄰居有一對夫婦常吵架,卻很喜歡乖巧可愛的玉霞,就頻頻要求收養她。玉霞的父母以為這對夫婦有了玉霞就會恩愛了,遂答應他們。不料,他們終究還是離婚,那女人後來又改嫁,玉霞就一直跟養母過著貧困的生活。念小學時,別��每天帶便當吃午��,她常只能喝井水充飢,卻不說一句怨言,凡事逆來順受。

她��穎過人,沒錢上中學,就自修��上護士學校。當時的護校是半工半讀,每當發薪的日子,她的養父就來學校,把��拿走。那時郭家的經濟情況已好轉,玉霞常回雙連去看生父母,卻從不把冤屈困苦說出來,��怕他們難過。( 四五十年後,她還很幽默地說:「我那時還以為我是『現代約瑟』,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她在台北帝大醫院 (前臺大醫院) 工作時,一位日���歐巴桑特別欣賞她,常告訴同醫院一位姓蕭的實習醫生:「玉霞真是個好女孩,做事伶���勤勞,待人熱忱親切。」華銓對玉霞早���有��感,就積極找機會更認識她。兩人的感情論及婚嫁時,遭華銓父母反對──門不當、戶不對,玉���還是基督徒。為了不要破壞華銓和他父母的感情,玉霞遠避日本;華銓則非她不娶,勸她回台灣,同時努力遊說父親,父親終於同意來台北看一看。

一天,父親從高雄坐夜車來到台北,再坐三輪車到大家約定見面的雙連教會。途中,他看見一女子在候車站看書,就讚嘆:「多麼勤學的女子呀!」等他到了雙連教會,才知道那女子就是玉霞。他越認識玉霞,就越喜歡她。1940年 11月 17日,華銓和玉霞終於在郭家舉行婚禮,由陳溪圳牧師證婚,但男方只有華銓的父親、弟弟和一姐夫來參加婚禮。

婚後,婆婆聽信一親人的讒言,對玉霞很不友善,這親人常常來騷擾迫害,華銓遂放棄龐大家產的繼承權,於 1942年太平洋戰爭中冒險移居日本。長女百合和長男奕仁相繼在戰火中出生,他們常受燒夷彈的攻擊,但神保守平安,在 1946戰爭結束後才回台灣。剛回來時,他們什麼都沒有,只好向玉霞的姊姊借兩萬元,在台北租個房子在樓下開診所,樓上當住家。玉霞背著剛出生的老三,一邊為病人配藥打針,一邊照顧老大和老二;日子雖艱辛勞苦,一家和樂勤儉。幾年後,神的祝福更是滿滿,再給他們三個健康乖巧的孩子。

華銓的父親晚年得了重病,那時華銓剛白手起家,經濟很緊,玉霞還是每月從收入中抽一大筆,到銀行換成新鈔票,再夾張問候及報告近況的信,寄到高雄給公婆。寄了六七年,婆婆對玉霞還是不理不睬。婆婆臨終前,玉霞到高雄照顧她一段日子,常見她閉眼流淚,卻不知為何。信佛的婆婆去世時,華銓的妹妹叫人做了一個華麗的紙屋,屋前有一郵差和郵筒,她說:「媽媽生前最快樂的事,是每月初收到玉霞寄來的信和錢,她總是看了又看…。」玉霞聽了就大哭,悔恨自己不知此情,否則她會更常寫信給婆婆。

華銓的母親去世時,那位曾逼迫他們的親人終於在眾親友面前說:「玉霞實在是位有才德的女子,過去我很對不起她,現在如果她要我跪下來道歉,我也甘願。」幾年後,這親人就英年早逝。在華銓和玉霞的幫助下,他的孩子中有幾位完成大學教育,後來也信了基督。

在蕭家六個孩子成長的二十多年裡,玉霞在「相夫」和「教子」都得甲等成績。每個病人都知道有問題時,一定要找「蕭醫師娘」。( 她的孩子小時最怕和媽媽上街,因為每走幾步路,就有人要和「蕭醫師娘」講話。) 每學期第一天,玉霞必親自用月曆紙把孩子的每本新課本包好,一邊包,一邊禱告求神幫助孩子用功讀書。孩子做完功課後,她就幫孩子削鉛筆,並拿起孩子的「國語課本」大聲唸,要孩子矯正她的發音。在那時代,很少人能像蕭家父母那樣注重孩子的德、智、體和音樂教育,他們更以身作則,時時為孩子設立好榜樣。孩子還小時,玉霞就把他們帶到教會,從兒童主日學、少年團契到青年團契,孩子可說是在教會長大的。她還常常開放家庭,請中南部來台北唸書的青少年來吃飯和作家庭禮拜。那時台北和平長老教會每年母親節都有抽「乾媽媽」的活動,大家都以抽到蕭媽媽為大獎。三十多年後,多位散居台灣和美國的乾兒子和乾女兒仍常和蕭媽媽保持聯絡。

玉霞自幼勤儉成性,即使婚後生活寬裕了,她仍喜歡很有創意地利用廢物,一張日曆紙、一個有缺口的茶壺、一把破藤椅,她都有辦法改變用途。她對別人卻很慷慨,教會和孩子的學校需要錢時,她一定馬上解囊。親友那麼多,她都以愛接待;大家都知道玉霞是有智慧的才德婦人,有問題、有心事,找她最好了。若有親戚考上大學卻付不起學費的,她一定設獎學金幫助他們。

一九七三年玉霞來洛杉磯,藉經營 Motel辦移民。在適應語言、文化、社會的種種困難中,她曾流淚和怨嘆,但為了丈夫和三個還在台灣唸書的孩子,她堅強地工作,直到拿到綠卡。這段艱辛日子的經歷,使她以後知道如何安慰鼓勵新移民;她總是能幫助他人在負面的境遇中,找出正面的意義來。來美國定居後,玉霞對縫紉越來越有興趣。她一面向會縫紉的朋友請教學習,一面自己揣摩創作。每次女兒要回娘家,她就興奮地等著要修補女兒帶回來的衣服,為要證明自己還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她的十五個孫子,每人都有 Ama編織的毛衣和毛毯,也都穿過她縫製或修補的衣褲。她還會很創意地做東西,例如椅墊、鋼琴布、麵包機套子、沙發手墊等等。她最喜歡子女送訂單來,沒「生意」時,她會拜託女兒們把墊子破了的椅子送來,讓她敲敲打打好好整容一番。她還喜歡別人把盆景花樹送來「住院」,讓她重溫起死回生的欣悅。

玉霞和華銓一向以關懷牧師為己任,他們決不背後批評牧師。在台灣時,牧師家庭來看病,一定不收錢。孩子年輕時,每逢過年過節,玉霞就派孩子送禮到牧師家,為孩子立下關愛牧師的好榜樣。在洛杉磯定居後,蕭家成為許多牧師過境的休息站。

一九八九年 Torrance南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剛成立時,華銓和玉霞開放他們家,讓教會舉行主日崇拜和查經,四個月後,主日崇拜改到 St. Andrew’s Church。 1995年教會開始籌備建堂,華銓任第一任建堂委員會主席,率先把自己的養老金奉獻出來,玉霞則和教會的姊妹們積極參與義賣。雖然體力已大不如昔,她還是用心禱告,用腦出點子,用口鼓勵同工和找顧客。兒女們看見父母年高體衰,卻一頭栽進這種任重道遠的事工,實在不忍心,父母卻甘之如飴。2003年南灣台灣長老教會完成建堂,大家都鬆一口氣。玉霞沒想到她來美國 30多年裡,竟能參與兩間長老教會的建堂,是欣慰,也是感恩。

一九八二年始,玉霞罹患嚴重的氣喘病,有時她被折磨得很消沉,卻不願讓人知道,即使兒女打電話問候她時,明明聽到她的氣喘聲,她還說:「我很好 …。」1989年,她曾兩次被 911送入醫院急救,甚至插呼吸器。經過大女婿光民的精心醫治,及老伴的悉心照料,她一次又一次地戰勝病魔。1990年 11月,子孫及教會的兄姐為華銓和玉霞舉辦盛大的金婚感恩禮拜,在眾人的祝福中,兩人重新步入鋪紅毯、飾鮮花的禮堂,開始「老夫老妻」的另一里程。

二000年夏天,她體重直下,呼吸沉重,終於被迫入院,以為沒法度過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然而神再次憐憫醫治她,11月他們慶祝鑽石婚時,十年前和他們一起在同鄉會慶祝金婚的許多對夫妻中,現在只剩玉霞、華銓這一對。在蕭家和郭家的歷史中,甚至他們的朋友中,沒人慶祝鑽石婚的。因此他們常似「福星」被邀請去參加年輕人的婚禮,他們也深以此為榮。

二00七年五月,媳婦純瑛因膽癌去世,玉霞憂傷了一年。次年七月,華銓因腦溢血去世,她再次被打入低谷。為了讓她生活在她熟悉的老家,兒女和孫兒女都排班來陪伴服事她;思念先夫的同時,她為子孫的孝順而感恩滿足。教會的兄弟姊妹也常常打電話來問安,甚至煮可口的台灣小吃來為她加菜,還有人提供隨叫隨到的服務,許多的關愛支撐著她過了六個月。

二00九年元旦,女兒和孫子帶她去看華銓的墓碑,她在墓前深思良久。第二天她就開始咳嗽並氣喘,吃抗生素和 Steroid無效,住院治療也止不住病情繼續惡化。一月 12日下午,在眾人的淚水和呼喚中,她安息主懷。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