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100 指向台灣府城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001-025

教會史話 026-050

教會史話 051-075


  1. 白河白水溪之遺跡

  2. 教務教案檔

  3. 陳祐稟白水溪案

  4. 郁永河反巴黎論

  5. 中西紀事

  6. 馬禮遜之來華

  7. 禁教令之弛廢

  8. 早期派員來華之宣道會

  9. 倫敦宣道會

  10. 沿海傳道家郭實臘

  11. 亞比絲喜美總會

  12. 美國歸正教會

  13. 英國長老會的宣道

  14. 縮影教會更料

  15. 記念賓威廉

  16. 杜嘉德駐廈門

  17. 全台紳民公約

  18. 天主教捲土重來

  19. 天主教的步伐

  20. 同治天主堂被毀案

  21. 台灣之開埠

  22. 杜嘉德聽到呼聲

  23. 馬雅各醫生應召

  24. 一八六五年五月

  25. 指向台灣府城


 

 

     在台灣開拓傳道,其基站該設在哪裡?英國長老教會選定了台灣府城(台南)作目標,是有充分的理由。

    同治年間台灣尚屬福建省。在省之下設有「台夏兵備道」,每半年交替調駐台灣、廈門兩地。其任務除了任道台外,兼任按察使佼(司法)及學政使(科學、教育),並協同台灣總兵處理軍務。在道台之下,有台灣知府,管轄台澎政務,府下有縣,設知縣。在軍事系統上,台灣總兵管轄全台治安,在府治另設海防同治,全台分為幾個管區,下再分為汛塘,層層管轄。府城是全台中樞,道台、知府、台灣知縣(府治外廓成一縣),台灣總兵,海防同知均駐於府城。

    府城亦是當時全境最大的市鎮,有士、有商、有兵勇、有無賴、有乞丐,各種行業均可見。有城垣圍之,周圍就有「二千五百二十丈」,規模之大,蓋全台之冠。城內有衙門、考棚、鴻指園、孔廟、關帝廟、府城隍廟、赤崁樓……氣派十足。府治分四大坊(東安、寧南、鎮北、西定),大街小巷,通往各城門(有八門),為商旅興販通道,城廓兵駐守。大西門為涌外口安平之關,內外街市尤繁榮,商夏連簷櫛比,商民挑夫接踵,街路雖狹窄不規則,但熱鬧異常。

    安平在府西,有一大潮渠通此,小船竹筏積載貨物來往如織。海口一帶多為沙洲,大船不能容納,如輪船就要停泊港口,是缺點,但港由條約開埠而且是府口,外國船隻來往不絕,其貿易額在改隸日本以前,一直凌駕淡水、打狗、雞籠三口。18645月安平設新關。

    18655月馬雅各醫生一行抵台時,打狗已有數家洋行,天利行(MacPhail & Co.)是其中之一,由James W. MacPhail所主持。登陸3日後,一行步行抵府城,就住在天利行分行行東Neil MacPhail之家,在大西門外北勢街(今神農街)。隨即出去四找房屋要租,但在城內始終無法尋得,最後靠海關吏馬威廉(William Maxwell)之好意,頂租其空出大西門外看西街(今仁愛街)一房屋,尚稱便,就決定六月16日正式設醫館開始傳教了。

    在此順便一提必麒麟(William A.Pickering)的動向。必氏隨馬威廉來台,1863年任打狗關檢查員,1865年被派駐安平分關,前於1867年受聘主持天利行府城分行業務(Pioneering in Formosa. Chapter I.)。後來天利行改組,合於怡和洋行(Elles & Co.),而怡和洋行在鹿港收購樟腦而被沒收,正是1868年樟腦糾紛之起端。



《台灣教會公報》 1985 主後19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