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093 天主教捲土重來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001-025

教會史話 026-050

教會史話 051-075


  1. 白河白水溪之遺跡

  2. 教務教案檔

  3. 陳祐稟白水溪案

  4. 郁永河反巴黎論

  5. 中西紀事

  6. 馬禮遜之來華

  7. 禁教令之弛廢

  8. 早期派員來華之宣道會

  9. 倫敦宣道會

  10. 沿海傳道家郭實臘

  11. 亞比絲喜美總會

  12. 美國歸正教會

  13. 英國長老會的宣道

  14. 縮影教會更料

  15. 記念賓威廉

  16. 杜嘉德駐廈門

  17. 全台紳民公約

  18. 天主教捲土重來

  19. 天主教的步伐

  20. 同治天主堂被毀案

  21. 台灣之開埠

  22. 杜嘉德聽到呼聲

  23. 馬雅各醫生應召

  24. 一八六五年五月

  25. 指向台灣府城


 

 

  

  17世紀天主教初次傳入台灣。1626年西班牙人佔據北部台灣,教士也隨軍入台,在雞籠(基隆)、淡水、噶瑪蘭(宜蘭地方)一帶傳教;1641年荷蘭人攻佔北部台灣,教士也隨軍撤去。

    天津條約締結後,天主教士乃捲土重來。咸豐8年(1858年),菲律賓道明會(多明我會.Dominican )決定來台佈教,就派郭得剛(Fernande Sainz,一般譯為桑英士)及杜篤拉(Joseph Duttoras)兩神父先赴廈門;杜神父因通華語,留於廈門;翌9515日(18596月)郭神父偕洪神父(Angel Bufurall又譯蒲富路)與華籍修士三人教友二名,自廈門赴台,518日在打狗(高雄)登陸,22日進入戱獅甲(今高雄市新興區)。不過不久兩神父受人民控告,被鳳山縣解送台南府下獄。經交涉,兩人得於61日出獄。洪神父因病即返廈門,而郭神父在前金庄(今高雄市前金區)傳教。7月鳳山知縣佈告,嚴禁以土地或房屋貸租或出讓於天主教教士;經交涉後縣勉強將佈告撤去。到了10年(1860年)郭神父在前金庄建立了第一座天主堂。此堂原是一小座,但於同治元年(1862年)就改以紅磚、硓估石以及三合士建造,命名為玫瑰聖母堂。(1928年重建,採後期文藝復與期建築,規模壯大;可惜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炸燬,戰後復興,其淡灰色的牆顯得壯麗,正門上尚掛有1864年咸豐帝頒賜「奉旨」牌一方)。此堂屹立於愛河高雄橋畔。

    咸豐11年(1861年)安東(Marano Anton)神父來台協助教務,於是郭神父就深入萬金庄(今屬屏東縣萬鑾鄉),向群居該地的平埔族人擴大傳教,成績甚好,不到一年就獲得力力、赤山、加匏朗三社二百餘人成為信徒。初有一小堂,於同治8年(1869年)12月正式修建,次年28日完工,就是赤山天主堂,今稱萬金天主堂,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天主堂,故被政府指定為「台閩地區古蹟」(第三級)。日人藤島亥治郎曾在「國寶」月刊,推賞介紹該堂,尤重視其雕刻裝飾帶有西班牙及台灣混合作法,此堂位於屏東縣萬鑾鄉萬金村萬興路24號。

    至於重開北部傳教,是何安慈神父(Celedonio Arranz,又譯阿蘭子)於光緒13年(1887年)在和尚洲(蘆洲)設教為始,翌年何神父又在大稻程(台北)設傳道所。



《台灣教會公報》 1978 主後19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