爉炬成灰涙始乾── 思念楊慶安教授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蔡榮聰撰 《太平洋時報》 2015年 5月28 日。楊啟安(Alexander K Young) ,1928年12月12日生,2015年5月6日去世。

我在作緊急的手術過程中,由於患者是身體超重的哥大教授而且夫人是曼哈頓的律師,雖然手術困難也不能出錯的壓力下,在手機呼叫聲後,護士細語告知我是太座來電,問何時回電?牽手一向都是留話或text。我回說半小時,護士輕說您的朋友走了。我心神一下受到嚴重衝擊,一時整個開刀房也靜極的凍結,手術幾乎不能完成。楊教授,我知道是神的恩賜帶您回天家了。
四天前,我們通過電話,因為由於心臟衰退、經由您外地回家的兒女傳過電話,您一向沙啞低沈卻肯定的話語仍然在耳邊環繞,我們請您多多保重,來日方長。未料沒有再次機會請安請敎。
認識楊慶安教授起緣起於2003年末,當時筆者和林淑麗女士、辣媽王淑芬女士有感於台美人的特定族群的意識形態,對家園的回憶和思念,對台灣前途的走向混沌,甚至在台灣人當總統的環境下,並沒有得到全民以及全世界應有的支持和鼓勵、尊重,而憂心忡忡。我們移植國外了,但我們並沒有忘記從哪裡來和我們是誰。我們認為每一張臉後面一定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值得述說,寫下台灣人的故事,推上國際舞台。我們對自己和子孫滿有信心,有一天會像猶太人一樣在美國打下一片天。為了強調提昇台灣人的尊嚴、價值、驕傲與藝文水準。並鼓勵台灣人勇敢提筆寫作的小小心願,決議成立大紐約地區海外台灣人筆會。我們邀請德髙望重、學官兩棲的紐約州立大學教授楊慶安一起做為我們的指導steering committee。十一月二十九日(星期六),外有強勁的冷風,一共來了七十多人,子孫三代,把新澤西州Livingston 佳壇基督教長老教會,擠得水洩不通,令人感動。蕭清芬牧師、廖登豐、Kin Ko、林資深、王柏農、杜新茂、涂劉石連、林景福、李正三、李惠仁、林興隆、楊涵珺、林武忠、王政卿、鄭國寶、黃正雅、郭正昭、彭良治以及佳壇教會兄弟姊妹的掖助。感謝台美人意見領袖,知識份子及社區菁英的參與灌溉。十年來筆會的成長和功効,大家有目共睹。
楊教授出生於台南市,父親楊士養牧師與巴克禮博士,兩人補翻出版台語聖經,並曾留學普林斯神學院一年。楊教授台灣大學法學院畢業後,跟隨父親的足跡,於一九五○年代後期,是第一位榮獲普林斯頓神學院博士的台灣人。之後,到哥倫比亞大學研讀「國際關係法」博士學位,畢業後仼哥大講師、研究會會員。爾後,仼教於紐約州立大學「國際關係法」達長三十年。為了記念父親,於二OO二年,在普林斯頓神學院設立「楊士養牧師獎學基金」,期盼能對台灣的神學研究與發展栽培,略盡棉薄。
楊教授著作等身,學術研究嚴謹,並以研究美、日關係及跨國 企業名揚國際社會。一九八二年,美國國會根據楊教授的論文著作,通過「The US Export Trading Company Act of 1982」,由雷根總統簽名生効。一九九二年日本政府以「勳三等瑞寳章」的勳章,表彰他對美日經濟文化交流的貢獻。後來,楊教授深感李前總統與民進黨對台灣民主化、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的努力,逐漸把研究焦㸃從美日關係擴大至台灣的未來、安全、外交問題上。李前總統於一九九七年讀到日本的「世界周報」發表的「從內外戰略情勢論析台灣安全保障議題」一文,印象深刻,指示翻譯成中文逐日刊登於中央日報。中央日報社論並為文發表「挑戰一種虛構的國際秩序」說明提升國際地位幾乎是所有台灣人民的心聲,也是台灣理所當然的權利。當時,凝聚了不分藍綠台灣大多數人的向心力,也為了台灣人作總統舖路。二○○五年,在紐約Hilton 與前眾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國會議員Ben Gillman共同舉辦「美、日、中三角架下的台灣」為題的三天國際會議,台灣的議題,再次引起國際關注。筆者有幸列為講員,說明「Why Taiwanese Pen Club Matters?」,為筆會推上國際講台。
二○○八年選舉前,筆會邀請藍、綠代表性二位敎授主任級同台,由黄再添先生主持,新州西東大學中文系主任楊力宇和紐約州榮譽教授楊慶安各自表述及交叉比對,Young to Young 's Debate 內容豐富,非常激盪轟動,聼眾欲罷不能。祗記得楊教授分析李前總統支持馬市長的當時的狀況,而此時,時空背景下已經不同,選擇馬會是台灣的大災難。今天的台灣經濟蕭條、外交休兵、辱國喪權、軍人無格、食品不安、官員無擔担、沒有遠景,台灣夢不再。台灣大災難不幸被他言中。去年,在台北會議場合,碰見已經退休的楊力宇,他也搖頭說「好學位不一定是好領導者,祗在鏡子裡找人,我們也無能為力」。可惜,楊慶安報授已等不到二0一六年了。
在寫本文時,打開屜竟然一整桌都是楊教授的文章、書信、書冊。他一直都是很努力的以愛台灣的心情做研究報告,在所有日本、美國、台灣的媒體都會出現他的文章,因為立論正確、言之有物、英、日、中文筆流暢、也總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是媒體的寵物。更因學術的地位與多位美國眾議員交流頻繁,友誼深厚,站在美國和日本國的立場,能有份量的遊說。在他手寫的書信和在電話中,他從來不吝惜地鼓勵、感謝、稱讚,令人後輩的筆者感動也汗顏。他的去世不僅是台美社區的重大損失也是全台灣人的悲哀,我們實在無法彌補這麼好的人材。在台灣没有您之後,大家更應該同心協力加快腳步,為我們的家園重生再造努力。他也說中國的歴代領導人也都說愛台灣,但他們不是以台灣本土、家園、前景為思念的著力點。聖哉斯言!
美國開國元勳也是第四屆總統 James Madison曾寫信給他的妻子說「我必須學習政治、軍事,所以我的兒女才能有機會去學習算術、科學、教育,而他們的兒女才能有榮幸去學習美術、建築、音樂、戲劇」。楊教授有能力去學醫,卻學習政治,為我們打先鋒。身為悲哀的台灣人,我們感激他的奉獻。也請他的家人尤其是夫人日美人Setsuko San節哀。
"Death leaves a Heartache that no one can heal , Love leaves a memory that no one can steal 。" ------Irish Proverb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