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德教會協議會公報 (1995年)

德國福音教會(EKD)與德國教會聯合宣道會(BMW)代表13名接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及教會合作協會(NCCT)之邀請,並與本地代表15名共同參與於1995年5月5日至11日在台灣台北市舉行的協議會。

自從1980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接受西德基督教會的邀請,派遣代表訪問德國至今已過15年。在這15年間發生了一些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影響台灣及德國至鉅。因此,台灣教會與德國教會乃決定召開另一次協議會,來強化宣教伙伴的關係,並激勵更多的宣教行動。

會中討論的主題包括教會生活,教會的普世關係,以及各自教會對中國教會的關係。在正式協議會之前,德國教會代表接受邀請分別參加原住民、外籍勞工、雛妓以及婦女關懷等各項訪視活動。這經驗讓德國代表深刻的見識到今日台灣社會的一些實況。他們也對台灣教會及基督徒委身以實際的幫助與精神的支持來服務需要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教會生活  

1989年11月9日東西德圍牆倒塌,兩國於1990年10月3日統一,終於結束人民被分裂所帶來的苦難。然而,湧至眼前的是40年分裂所產生的問題。今日教會不僅需要努力去克服本身統一所帶來的問題,同時也要努力促成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統一。  

另一方面,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及中國的政府皆聲稱擁有台灣的主權。多年來,這已形成對人民的壓迫且背離人民的願望。特別是台灣原住民的權益和意志完全被忽視。存在於原住民、福佬、客家及1945年以後來自中國移民者間的族群衝突,已嚴重影響到社會和教會的生活。雖然近年來台灣在經濟上已較富裕,政治也較民主,但是卻仍有著國際地位以及國家認同的問題。對台灣婦女迄今仍未能參與將在中國北京舉辦的1995聯合國世界婦女會議非政府組織的議會,協議會代表們認知台灣婦女對此事深沈的失望。  

我們瞭解台灣與德國之間社會的差異性,但在耶穌基督裡,我們分享彼此教會生活的問題與挑戰。兩個國家同時面對社會快速變遷而帶給無權勢者、老人、婦女、青年、兒童、殘障者、難民、外籍勞工以及原住民的困苦生活。教會蒙召即是為在社會中作創造性的回應,諸如通過家庭協談中心,社會服務與教育宣導的工作等來服務。

二.教會的普世關係  

德國教會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所經驗到的寬恕與復和,促使他們願意為普世的友誼與資源的分享而努力。

另一方面,台灣教會在普世團體中的角色,因為國家政治的不安定而有些困難。同時,基督徒在台灣的社會亦屬於少數團體。在此困境下,他們有特殊的宣教任務和機會。台灣教會共同組成教會合作協會,以促進與其他宗教的友好對話並發展社會工作,並鼓勵教會間的相互交通與宣教合作,並且將台灣教會與人民的聲音帶到國際普世團體中。  

我們雙方的教會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世界普世運動中的一部分。身為普世教會的一部分,我們生活在一個愛與責任的信仰團體裡,我們互相尊重各自的獨特性。

三.對中國教會的關係  

台灣教會與德國教會皆曾歡迎中國教會加入普世教協的大家庭。  

德國教會支持台灣教會與中國教會分享上帝的愛與恩典,並在努力追求建造上帝的國度時彼此尊重。德國教會認知並尊重台灣教會有權利追求台灣人民的尊嚴和決定自己的前途。台灣教會認知也尊重德國教會,維持並發展與台灣教會及中國教會之伙伴關係。

四.將來努力的方向  

我們很高興此次的會談與分享,並學習彼此的經驗。我們要保持聯繫且加強彼此的合作。  為達成目標,我們提出下列方案︰

-訊息交換,檢討所發行的消息內容。

-教會與基層的互相訪問。

-婦女與青年團體間的聯繫。

-德國的台灣人基督徒以及在台灣的德語基督徒牧會關懷。

通過此次協議會對話的機會,雙方代表贊成不久的未來應另外召開會議,以加強彼此的關係並分享同屬耶穌基督肢體的宣教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