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虔益和他的八角塔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蘇文魁撰 見於部落格「Mr. Tamsui 淡水開講」附 圖像


淡江中��八���塔一直是淡水最迷人的古蹟,隨著近年來淡江校園的開放,以及不久前「不能說的秘密」���開������八角塔可說聲名大噪、紅得發紫,一般古蹟解說員也許知道她是加拿大宣教師羅虔益所設計建蓋,但知道羅虔益身世的人實在不多。

羅虔益到底是誰?

羅虔益( Mr. Kenneth Dowie )1887年5月9日生於加拿大新蘇格蘭 (今Dartmouth,Nova Scotia,Canada)。父親是英國茶葉進口商的職員,羅虔益在家中五個子女中排行老三。因其為蘇格蘭裔,自小就回蘇格蘭讀小學,後又搬到英國南部,到高中時才舉家搬遷回加拿大蒙特婁附近讀高中。在馬宜大學(Science Faculty of McGill University)就讀科學院時,加入學生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並擔任幹事。其後,取得「建築工程學(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的學位,其專攻土木與結構學程。大學畢業後一度於「自治領橋樑事業(Dominion Bridge Co.)」工作,其後又回馬宜大學進修取得建築學位,並且於該校「長老教會神學院(Presbyterian College of McGill University)」進修部分課程。來台前在「洛氏與法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Ross & Macfarlane Architects)」工作時,接受加拿大長老教會宣道會的呼召後,便預備成為海外宣教師。

羅虔益是1913年10月31日 派抵台灣的,雖為宣教師但其不具牧師身分,是當時來台宣教師之中唯一以「宣教行政(Department:Administrative)」為身分的Mission architect(他在教會和議事上有「長老」的職份),除了輔佐偕叡廉校長,也為專職建築、掌帳與從事基督教青年會(Y.M.C.A.)侍奉的海外宣教師,平時也教幾何數學。風流倜儻很受學生歡迎。1914年他赴東京習日語時於1915年結識基督教女青年會(Y.M.C.A.)派遣至日本的美籍宣教師古利安姑娘(Miss Marion Osgood),兩人便結婚,兩年後(1917年)羅虔益夫婦倆返回淡水。而加拿大母會也任命他們在台北創YMCA。他也曾代理過淡中校長一年四個月之久。

羅虔益到淡中最主要工作還是規劃校園、建設校舍。當時淡中以老舊而規模有限的牛津學堂為校舍並非長久之計,而且女學校令人稱羨的校舍也陸續完成。一所足於表現其創校精神和教育理念,以及供未來發展所需的校園才是當務之急。

1919年日本政府允此項建築計劃募款, 不久在台募得一萬六千元, 同時也向加拿加大申請輔助。

不過當時北臺灣教會的建築事務都由吳威廉牧師負責,羅虔益一時無用武之地,情勢也很尷尬,讓他一度請辭也想轉調韓國服務。因此,宣道會於1920年,讓羅虔益至洛杉磯,以6個月的時間學及營建業務。八角塔的設計圖就在這時完成的。

1921年返台後便展開了營建工作。1923年第一所建築體育館(雨天體操場Gymnasium-Assembly Hall)落成啟用, 這棟恢宏的建築是為6月5號的北部教會設教50週年作為紀念會場而先行竣工的,這間在台灣建築史上極具地位的建物,10年後還是被選為設教60週年的紀念會式場。

羅虔益還在同年為艋舺教會建了一所禮拜堂, 作為北部教會50週年紀念建築物,那所建築之風格與體育館極為相似,至今仍為老信徒念念不忘稱讚有加。

然而, 羅虔益至今仍為人所樂道的仍是主體校舍「八角塔」。它於1923年11月開工, 一直到1925年6月竣工。

八角塔融合了中國寶塔、台灣三合院的格局, 也採用了很多台灣地方性建材。對於中西建築形式的拿捏,和建築技術的掌握, 一直被譽為中西合璧建築的精品。據傳統說法八角塔的建築,是羅虔益脫胎自美國南加州理工學院(Santa Monica)和中學校舍。

八角塔至今大致還完整保存, 也讓淡江中學的校園充滿浪漫情境,也是影視廣告最常用的外景地。此外,在建八角塔的同時,羅虔益也為女學校建了的女生體育館,是今日淡江校園較少人知道的古蹟。

羅虔益並沒有看到八角塔的落成啟用,為了安置病重的夫人,並顧及三個子女的教育於1924年回國,後來定居美國南加洲,在「摩氏與孫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architectural firm of Witmer&Watson)」工作,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轉往加州首府沙加拉緬度(Sacramento)定居,轉赴於「加州橋樑部(California State Bridge Department)」工作。

二次大戰期間,羅虔益充任美國海軍情報局翻譯官,負責破譯文件與偵訊戰犯,官拜海軍少校。於1945年12月其戰艦由菲律賓雷伊泰抵台進基隆港,藉機宣慰臺灣教會,成為戰後第一位返台探視之外籍宣教師。教會人士還在台北神學校開歡迎會,羅虔益帶著五百個台籍日軍戰俘名單為禮物,並轉達加拿大母會的關心。他還親口表示戰時很關切八角塔和淡江校園安危,曾托到台北轟炸的海軍飛行員,低空掠過淡江校園幫它看一看,得知淡江校園安然無恙,玫瑰花(春仔花)盛開。「二.二八」事件時,他還曾受偕叡廉老校長和女兒偕安蓮之托,設法營救陳能通校長,惜未成功。

退役後,羅虔益返回加州橋樑部門工作,並轉任至洛衫磯的辦事處。後來在「美國亞比絲喜美總會(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A.B.C.F.M.)」的安排下,准許他前往日本花幾年的時間,出任全體基督新教派的營建顧問職,負責重建戰後日本已毀的基督教學校、教會堂、宣教師宿舍等。這期間曾經回台到艋舺看他所建的艋舺禮拜堂。

羅虔益退休後搬遷至加拉蒙市(Claremont)與昔日宣教師朋友比鄰而居,他也為自己建了一棟「小白宮」,那是仿造他在淡水的家(今真理大學最東側宣教士宿舍),他必是非常懷念淡水的生活。羅虔益於1965年6月2日 離世。

 

代理校長時的羅虔益與淡中師生攝於其宿舍後方(拍攝位置在今校門口前方

代理校長時的羅虔益與淡中師生攝於其宿舍後方(拍攝位置在今校門口前方
羅虔益(前排右四、右三是其夫人)曾參與淡中建校工作
官拜海軍少校的羅虔益是戰後第一位回台的宣教士(1945年12月攝於雙連)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