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慕理 談南神禮拜堂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台南神學院禮拜堂 建築背景資料
《台南神學院通訊》復刊 第58期 2007年3月 p.12  

安慕理牧師,《神學與教會台南神學院九十年史特刊》19673p.112-114


  • 70年時,學院一片荒廢,校舍老舊將癱瘓。70-80年間,學生人數劇增。新校舍建築由美國諸教派,通過金陵基金會給予協助。(大陸的金陵神學院已喪失。)
  • 80週年時已有三座新建築(2new,1re-build),院慶在新庭園(玫瑰花園?)舉行,由金陵基金會執行幹事Dr. Stanley Smith主持典禮。
  • 大小:設計教堂的5年前,學生由30人劇增至150人,幾經考量,決定建築一個「平時容納180人,人數增加 至300人亦可容納;而即使少至50人亦不會太空洞的建築」。故採取頂層樓座,以及後面兩側與中央寬闊之甬道,以便必要時增加椅子。座位外緣各有一排柱 子,其上築開假樓,使中央之空處縮小,看起來大家濟濟一堂,顯得有親密感。此用意為:若人數在100人以下,我們可排十字形的座位,兩側門之間不排椅子, 除去36個座位,使禮拜堂之前半座位成為70個。
  • 方便:為使教堂涼快,故建築採東西向。東西兩邊盡量少置窗戶,南北向則多置,使微風能夠吹入。因禮拜時間多半 在太陽上升及西下時,我們不使傾斜的陽光照射在會眾臉上。而西邊的Rose Window是錯誤的,它雖不影響樓下,但樓上於午後會因西曬而變熱,後來增加了管風琴,補救此一缺憾。
  • 樣式:本想找一位確實能夠創造現在本色化教會建築式樣的建築師,未果,故據歷史經驗而設計。但中國宮殿與寺廟建築方式 不能採用;19世紀英國Gothic建築似乎也離譜;16世紀之建築又太過強調『聖母教會』之形象。於是以第四世紀亞洲教會(西方亞洲教會),普遍教會建 築式樣為羅馬公所型之教堂,中央設置聖桌,背後有半圓形之座位,似乎正可適用為聖餐時長老們或學院重要行事時教授們的座位,因而設計了今日禮拜堂的樣式。
  • 裝飾:原則上保持一切素樸,但禮拜堂東邊之半圓室需著色。為了利用早禱時的陽光,安置一塊深色的玻璃於半圓室 小小的高窗裡,以象徵基督與他的門徒、使徒的關係(來到基督面前向祂學習,且出外為祂做見證。)玻璃下有:『主曰:非爾選我、乃我選爾、命爾結實、而實恆 在���則托我名求父者,可賜爾。』這可說是本院的真實宗旨。凹壁上本想完成一幅圖畫,以表使徒(或我們)被差遣到世界;在壁上掛著木頭浮雕品,以此來描繪台灣的平原,背面有���脈、�����市、工廠、鄉村、人民、教會及其他,甚至可看到海外南北各地,和南洋群島,這些皆為台���教會「海外宣道」之景象。遺憾是宥限於經費,以及老輩牧師反對花窗玻璃,因而未能實現此理想。故以長老會特有的藍色窗簾替代。
【備註】
  • 現在將藍色窗簾改為亮翠綠色。
  • 為何在此特地強調『亞洲』?(以為這樣就有亞洲色彩?)
  • Basilica,why?
  • 何以反��花窗玻璃和圖像?(避免跟民間宗教相似?或者,真的如此謹守加爾文以降的素樸��若是,那為何蘇格蘭教會使用?) .整理一份年代記事表,較為詳細些的格式。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