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人之難‧信仰傳家──陳老英長老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曾韋禎 撰 《新使者雜誌》 107 期 2008年8 月10 日 p.39-42  

陳老英(1859-1938)長期擔任嘉義教會(嘉義東門教會)長老,奉獻興建禮拜堂,協助設立鹿麻產教會(今鹿滿教會),捐助興辦台中中學(今台中���������中)、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且急人之難,救助孤兒寡婦,其中包括台灣第一位博士盧萬德。 老一輩的嘉義會友或許都聽過陳老英或是「英安堂」,關於陳老英的事蹟,������多少少也會有人提及,其後代更是遍佈全台、美、日各教會。不過關於陳老英,這個對早期嘉義教會發展有許多貢獻的信仰前輩,相關的論述卻不多。本文希望在有限的資料及相關���友的回憶下,讓大家重新認識這位信仰前輩。
■跟隨安彼得習醫
陳老英生於1859年,據陳老英姪女陳碧玉表示,陳老英的父親陳媽枝原是富商,熱衷於迎神拜佛,但因罹患怪病,散盡家財也無法醫治。後為安彼得醫生(Dr. Peter Anderson)所治癒,全家因而改信基督教。安醫生見陳老英兄弟天資聰穎,本欲把他們帶回台南舊樓醫館,傳授醫術,以為醫療傳道人。不過陳母心疼么兒陳助太小,只讓長子陳老英隨安醫師習醫。後在嘉義開設診所「英安堂」(今嘉義市中山路205號)行醫。
日本統治台灣後,因專業醫療人員不足,為防治鼠疫等傳染病需要,發佈「台灣醫生免許規則」,讓跟隨宣教師習醫的助手可以獲得醫師執照,在官方的監督下,限地行醫。陳老英因而成為嘉義地區的「限地醫」。
■推動教會事工
陳老英長期擔任嘉義教會(嘉義東門教會前身)長老,熱心教會事工,成為教會最大的資助者,他把禮拜天的看診收入全部奉獻給教會。
1906年因嘉義市進行市區改正,嘉義教會將禮拜堂售出,暫時遷往陳老英位於番社口(今嘉義市興中街182號)的自宅作為聚會場所,除禮拜堂外,也設有牧師館、宣教師館。嘉義教會在此聚會長達12年之久。同時,陳老英也資助嘉義教會興建新禮拜堂,嘉義教會新禮拜堂於1918年落成,嘉義教會才從陳老英宅遷回嘉義東門教會現址的新禮拜堂。嘉義東門教會後進行改建,日治時代由陳老英資助興建的禮拜堂則於1972年遷往番路教會。
據陳老英的姪女陳碧玉表示,她當初去台南唸中學返家時,只要在嘉義火車站跟司機說她要去舊禮拜堂,大家都知道是在哪邊。嘉義教會遷回後,陳老英利用新禮拜堂的空間,規劃開設幼稚園,於1937年創立嘉義保育園(榮光幼稚園前身),由78歲高齡的陳老英擔任園長,致力幼兒學前教育。
陳老英也協助設立鹿麻產教會(今路滿教會)。原是嘉義地方法院一位基督徒書記官嚴崎於1907年8月前往鹿麻產調查案件,得知江大兵家傳有鬧鬼之事,嚴崎就去向江大兵傳福音,於是江大兵偕友蕭文傑前去遷往陳老英宅的嘉義教會作禮拜,深感路途遙遠,向陳老英商議開闢教會,陳老英一口答應,聘人前往鹿麻產設立教會,初在吳法的自宅作佈道所,1911年在原地興建禮拜堂。
■熱心公益 救濟貧困
陳老英最為人所稱道的是熱心公益、疏貧濟困。嘉義地區在1904年11月、1906年3月接連發生強烈地震,災情慘重,陳老英皆投入救災,賑濟災民,並協助災民重建家園。也因陳老英的熱心公益,讓他在1906年獲推為保正(類今里長),並獲頒紳章。
陳老英也極重視教育之推廣。1914年,林獻堂捐出母誕所收之禮金,號召募款設立一間屬於台灣人的台中中學,陳老英也立即捐助,成為創校捐資者。原為私立學校的台中中學,後被總督府接收為公立學校,成為今日台中一中的前身。陳老英與林獻堂、辜顯榮、林熊徵等捐助者之芳名,皆見於今日台中一中的創校紀念碑上。
台南長老教中學(長榮中學前身)在之後也想立案成為官方認可的正式中學,而非僅是教士會所期待的神學校預備學校,而須募集一筆龐大的教育基金,在林茂生的奔走下,台灣中南部的教會界鉅紳,包括劉瑞山、李仲義、陳老英、李道生、彭清約、吳秋微等皆慷慨解囊,讓長老教中學能在1931年完成十萬元之募款。而陳老英家的子弟,在小學畢業後,也多前往台南的長老教中學、女學繼續就學,再報考台北醫專或赴日深造。
台北帝國大學(台大前身)出產的第一位博士盧萬德醫生,就是陳老英所資助栽培。盧萬德的父親盧允樹在1915年死於心臟病,留下四十三歲的遺孀賴仁、子盧萬德、女盧寶及龐大債務。賴仁變賣所有家產償清債務及喪葬費後,僅餘五元,親戚以盧允樹家改信基督教而拒絕援助。陳老英見狀,立即免除盧允樹身前的所有醫藥費,接濟盧家母子三人住進陳老英宅,讓賴仁得以把自宅出租他人。盧萬德小學畢業後,陳老英建議盧萬德唸神學校擔任傳道人,遂全額資助盧萬德赴長老教中學就讀。中學畢業的盧萬德因年齡不足,無法進入神學院,於是改而準備報考台北醫專,獲陳老英的鼓勵。1924年盧萬德以第二名優異的成績自醫專畢業,返回嘉義水上開業。效法陳老英的精神,資助鹽水教會青年楊朝賞完成中學、神學教育,惜楊朝賞擔任牧師數年後,因急性盲腸炎而英年早逝。盧萬德也一手創立水上教會,用看診收入支付建堂費用。黃武東牧師曾回憶,他當時到水上教會擔任傳道師時,盧萬德就不收取傳道人家庭的診療費,後黃武東也繼承這一美好傳統,其子黃昭聲擔任醫生,也免費為牧者看病。1937年盧萬德結束在水上的診所,進入台北帝國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進行研究,次年陳老英以八十歲的高齡蒙主恩召,盧萬德於1941年10月通過博士論文口試,成為台北帝大創校第一位博士,也是台灣第一位土博士。盧萬德在戰後設立嘉義北榮教會、協助成立台灣宣道社、成立沿海醫療團。可說是繼承了陳老英當年的精神。
■教育子姪有成
即便生活忙碌,陳老英也相當重視信仰教育,陳老英宅每天早晚都有家庭禮拜,除了家人外,寄居在陳老英家的所有人也都必須參加,小孩做完家庭禮拜才可以去上學。四、五歲的小孩就被要求讀白話字,如果唸得不好,陳老英會嚴厲地請小孩母親加強,因此母親平常就會要求子女讀好聖經。家庭禮拜也是陳老英家彼此聯繫的重要場合,如果小孩欠缺書籍文具費,都是在家庭禮拜結束後,找陳老英要。如果有什麼人需要幫助、沒錢繳學費或是難以維生,陳家女眷也會在家庭禮拜時告知陳老英,陳老英總會說:「我們家這麼大,就教他們搬過來一起住好了。」陳老英家子女的人格教育,也在家庭禮拜中無形養成。
據陳老英的姪女陳碧玉表示,陳老英平常嚴肅,只要出個聲,大家就會怕。陳老英的外孫林慶秋回憶,陳老英下午都會來到庭院散步,有次小孩們惡作劇,挖了一個洞,被陳老英看到,就斥責小孩,這樣會害人跌倒受傷。
陳老英前後娶過二位寡婦,加上其弟陳助早逝,其姪也都與陳老英住在一起,所有的子姪皆以兄弟姊妹相稱,一同排行,人口眾多,在陳老英的堅持與鼓勵下,皆受良好的教育,也有堅定的信仰,並成良好之遺範,隨後世的拓展,遍跡世界各地。其多行醫者眾,堪稱是一醫生家族。
陳老英的第一任妻子方塾是一位寡婦,長子陳吻是妻子與前任丈夫所生,原沒隨母親過來陳家,後傳陳吻的父家只願他作工,不給他唸書,陳老英遂花錢把陳吻接過來。陳吻的子女陳紅桃、陳嘉得、陳嘉音也都是著名醫生,並熱心於教會事工。
陳老英次男陳宗惠是日本慈惠醫大博士,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第一任台籍院長,因父喪,返回嘉義行醫,曾擔任台灣民眾黨嘉義支部常委,熱心於社會運動。其子陳英惠、陳英豪、陳英誠也是著名的醫生。
陳老英長女陳全有嫁與鄭德和,鄭德和是當年跟隨蘭大衛學醫的助手,後也取得執照,在嘉義開設英和診所。其子鄭彰義、鄭彰茂、鄭彰雄也皆擔任醫師,鄭德和也是前行政院長張俊雄的外公。陳老英次女陳全妤,其子闕文榮醫師後移居美國,是休士頓台灣同鄉會創會會長。三女陳全員嫁與林朝乾,林朝乾原也是住在陳老英家的孤兒,後唸總督府醫學校,曾暨大舅子陳宗惠之後,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第二任台籍院長,其長子林慶秋曾利用陳老英宅開設十全幼稚園,現已退休。其子林慶中、林慶國也都是醫師。四女陳全美當年隻身赴東京女子醫專習醫,未婚。
在方塾過世後,陳老英續絃娶了一位寡婦林月。林月與前夫所生的兒子莊石斌(四男)被陳老英接過來撫養,後赴日就讀東京醫專,與唸東京女子醫專的陳淑女結婚,生有一子莊壽洺擔任台大醫學系教授。陳碧琴(六女)也是林月與前夫所生的女兒,嫁與台南關廟名醫張榮泰。陳老英與林月生有一子三女,陳宗敏(六男),後去日本學習音樂。陳全花(十女)嫁與牙醫何啟生,其子何錄滄現為中山醫大的醫師。陳全柳(十一女)未嫁,現與陳全花同住。么女陳錦足(十二女)嫁與福音路德會的牧師任治平。
陳老英弟陳助的長女陳銀杏(五女)嫁與李連頂醫師,其長子是外科名醫李俊仁,娶黃武東長女黃西香;子李昭仁曾任清大工學院長,子李哲夫曾於美國大學任教,子李豐仁是一名牧師。陳碧玉(七女)其父過世時她還在唸中學,因為妹妹決定唸醫科,她就選擇唸長女,後嫁與蔡長義牧師,現居艋舺。陳碧鳳(八女)前往東京醫大就讀,與九州醫大的張榮宗結婚,長男張宗豪為高醫醫師,次男張宗隆為牧師,三男張宗達、長女張理美皆為醫生。次女張理瑲嫁潘立中,現居加拿大溫哥華,夫婦經商有成。陳碧月(九女)嫁與黃麒麟醫師。
陳老英逝於1938年,其相關資料非常零散,但其後裔已遍及全台甚至美、日,在各行業,特別是醫界皆有卓越之成就,陳老英的德風懿行,已透其後世默默展現。
1.口述資料:陳老英姪陳碧玉、陳老英外孫林慶秋。
2.台南長老大會,《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七十週年 紀念》。台南:人光,2004。
3.吳學明,〈終戰前「台南長老教中學」的歷史觀察〉, 《南師學報》。
4.嘉義市政府,《嘉義市志‧卷七人物志》,嘉義:嘉義市 政府,2002。
5.盧秀賢,《奇妙恩典:父親盧萬德長老的一生》。高雄: 台灣教會公報社,2003。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