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銘 出書之路 勤能補設 書寫誠蹤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胡忠銘撰 《台灣教會公報》 3239期 2014年3月24-30日 p.14-15
胡忠銘牧師,1960年3月10日出生於台南善化的鄉下小村莊,為第四代基督徒。 1986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後,便偕同新婚的妻子連芬娟到花蓮豐田教會牧會(1988年10月30日封牧),以及玉山神學院服事長達12年。此間,曾參加留學考試,有幸獲得「世界宣道會」(The 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獎學金,前往英國伯明罕大學Selly Oak學院進修一年。之後,又到美國芝加哥神學院士(Th.D.) ,以及東南亞神學研究院讀書,獲有道學碩士(M.Div)、神學碩士(S.T.M.)與神學博士等學位。現為高雄德生基督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個人之所以會寫作和出版書,得從生長環境開始談起。我是1950年代末,於台南縣鄉下的農村出生。讀小學前,沒有機會認識字,遑論能夠寫字、看報紙;進入小學後,不但「國語」講得「不輪轉」,連作文也寫得不知所云。儘管如此,與鄰里的同輩群相較,我比他們幸福得多,因我出生在基督教的大家庭,自懂事起,便被要求每天晚餐後,得參加祖父所帶領的家庭禮拜,禮拜天,還得隨父母親到教會上主日學,因而比同村的小朋友多了一個聆聽聖經故事的機會。
剛進入神學院就讀時,因不會寫報告,老師常給我:「詞不達意,有待加強」的評語,為此,我常感到懊惱。為能加強自己的不足,同時改善寫作能力,只好硬著頭皮請教。感謝的是,經過同學與學長姊的協助與指引,並藉著長年的閱讀、靈修、禮拜、聆聽講道及與親近上帝的機會,才逐漸領略寫作的要領。
1986年夏天,神學院畢業後到花蓮牧會時,為了預備講道篇,乃要求自己以逐字稿的方式撰寫,且每天書寫靈修心得,同時用心參考他人的寫作技巧。加上牧會的第一站,花蓮豐田長老教會的宿舍老舊,且教會的用地又屬國有財產局所有,為了建築與購地,我嘗試透過寫書義賣的方式籌募基金。
雖然1987年所寫的第一本書 [按 1988年1月底出版 《信仰的信賴》1200本 義賣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實在是「見不得人」,但卻因為這一本書,而得以順利的完成建築與購地之事工,且奠定了我日後寫作的信心。時至今日,我已經發表過上百篇文章於各大報章與學術雜誌上,並出版了24本個人著作,旨乃為了傳揚福音與成就他人的生命而寫。
其實,自己並非有多大的能耐,能夠寫出這麼多的書和文章與他人分享。猶如前面所述,我在鄉下長大,本就孤陋寡聞,加上沒有什麼課外的閱讀環境,且大腦又比較慢開竅,只好以「勤能補拙」的方式,不斷的從閱讀中學習,同時揣摩他人的文筆、思路、方法與結構,再加以記錄讀書心得,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當然,這過程中,還包括兩次藉著出國進修的機會,勤跑圖書館,廣泛閱讀書籍所獲得的結果。
畢竟「話是風,字是蹤」,人若能將信仰體驗和思想透文字書寫下來,不但能成為永恆的「語言」,還能使之轉變為永恆「記號」,留在世上,榮神益人。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