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生生涯真滿足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胡忠倫撰 「生涯真滿足,最後入天國」《傳揚福音雜誌》44卷 2013年8月號 p.21-22,撰者胡忠倫牧師是父親胡茂生牧師(1925-2012)的三男,圖像 胡茂生、忠倫父子在孫雅各牧師銅像邊。

對我而言,父親胡茂生牧師的一生(1925-2012)實在十分精彩。自己現在身為牧者,父母多年的教導常常突然浮現在我腦海。自1985年來美學習,特別是我回應上帝呼召成為全職牧者之後,每逢人生重要關鍵時刻,父親總是欣然出現。例如我在洛杉磯的第一份工作、女兒恩慈的滿月、神學院的畢業典禮、差派禮拜、我在多倫多舉行的按牧典禮、多倫多新生命教會建堂的落成、回台灣紀念珍莉的安息禮拜、我在美國爾灣愛恩台福教會的就任禮拜等,特別是去年我與玉蘭回台在南門教會的婚禮,父親仍撐起老弱身軀,堅定的與我同行,為我祝禱。父親對我的影響真是一生之久,永誌難忘。
父親對我的影響,無法細數,僅就父親自己多年的身教、言教,再次回顧歸納成十個層面,特以紀念並共勉。
嘴巴甜一點。父親生性活潑、幽默、急智,一生從未學過國語,講起南腔北調的國語常惹得哄堂大笑,父親常自嘲其國語為「胡茂生台灣狗椅(國語)」。父親生性開朗活潑,所到之處,老少咸宜,他常說牧師要,「會唱會比、給人歡喜、老人甲意(喜愛)」。及至退休,父親常自嘲要「知老、認老、順老、備老、創老、樂老」,退休後與二哥一家同住多年,這些內容他都一一作到了。
腦筋活一點。父親因受早期宣教士影響與啟發,反應敏捷、充滿創意。一生參與教會、社會、社團、組織,服事無數。從視聽聯合會、聖經公會、馬偕醫院、台灣神學教育等,六十餘年全省奔波,足跡遍佈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看事務常能從多層、多元角度。父親常勉勵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常使我能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行動快一點。父親自年輕受日本軍官與劍道柔道訓練,養成每日清晨即起,跪在床邊禱告後,展開一天行程,將昨日的勞苦愁煩拋諸腦後,即知即行。他每次出現,上台、下台絕對小跑步、乾淨俐落、舉止得宜,講道後大步走到教會門口,一一與信徒問安;如今我每逢主日證道,上台、下台、走到大門與人問安、代禱時,皆自動浮起父親的身影。
效率高一點。父親做事之前,必提早十分鐘抵達。主持會議、帶領聚會必準時開始、準時結束。凡事豫則立,行動之前必在頭腦或行動上反覆演練,一旦開始即按表操課、全面進行、排除萬難、達成使命。父親常說:「居要整潔,用要簡樸,體要健康,心要純正,是非明辨,學要勤勉,努力上進,奮鬥到底。」這些話常在我心中。
做事多一點。父親清晨固定靈修、禱告、讀經,抓住心中當日目標,「心頭抓互定、目標下互正、好膽向前行、大家來打拼」(台語)。父親善於結交各方朋友,常說:「德不孤、必有鄰」,「有友無敵、有恩無怨」,他也喜歡與不同的人甚至初識者同工共襄盛舉。擔任馬偕醫院董事長期間,認識、提拔醫生朋友無數;教授神學期間,安慰鼓勵、拉拔、培養牧者無數;而任總會議長及海外宣教董事期間,海內、海外、島內、島外,皆秉持其「���度開明、信心十足、精采多元、簡單明瞭、情理兼顧、尊重包容」,解決許多教會重大紛爭與關鍵瓶頸���突破。
理由少一點。父親一生服事多、挫折困難也多。六十年盡忠事主,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痛苦����惱時刻,但也累積無數人生歷練。我在多������教會開拓建堂期間,��了最後階段也是困難重重,父親在信中記下忘年摯友張群(當年鄰居,張繼忠牧師���父)的人生哲學,「心中常喜樂,口頭無怨聲,愛人如愛己,報恩盡忠誠」,迄今仍是我為人處事的重要指標。
度量大一點。張群影響我父親的另一句話:「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父親也自許「笑笑未氣、性情古意、長執唯是、非三國誌」(台語意指,牧會中不應有三國演義中的權謀)。讓我能秉持「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腓二14-15)有時有些事一時間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只有禱告後悔改、交託上帝,然後繼續歡喜做、甘願受,背起十架、勇敢前行,但不必灰心難過,因「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四4-5)凡事我們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對得起教會、對得起主即是。
脾氣小一點。父親一生不僅是台灣北部教界近百年宣教的縮影,在民主化的過程中,也親身經歷「中日終戰、二二八、白色恐怖、中美斷交、國是聲明、人權宣言、普世教協事件、美麗島事件、政權轉移……」。他目睹台灣社會急遽改變,也會因當政者不「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而生義怒;見到教會一些軟弱與分裂,也會灰心失望;遇人無理取鬧、自私自利,也會憤怒、激動、斥責。一旦父親「面對、接受、處理、放下」後,也能盡棄前嫌、海闊天空。父親常勉勵我:「以動養身、以靜養心、以學養志、以貌養容」,一切由己做起,他自己也即知即行、全然信託。
說話輕一點。父親年輕時,有「永遠的主流派」與「胡大砲」之稱。退休後,力行「食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行動到老」,也自許「老身常康、老居常住、老本常備、老伴常隨、老友常聚、老心常樂」,與二哥一家常住後,愈顯溫柔。我每次返台,他必與我牽手同禱,每次返美,他也流淚禱告,臨別時主前虔敬祝禱,常成為我腦海中最難忘的畫面。有時,聽我激動講一些內心事,他常微笑的說:「說話再輕一點、再慢一點,為人處事、志向再高一點,姿態再低一點」,給我無數啟發。
微笑露一點。父親在我一生重要時刻出現,台下聽我講道時,在爽朗的大笑後,最後常會露出一抹神祕、又難以形容的微笑,那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微笑,更是一種父子心靈相通、特別符號密碼。父親自許「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飽、常常跑、多笑笑、莫煩惱」,我相信這已被我承接。有一天我和父親一起在天上筵席時,我們將共同聆聽主說:「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廿五23)當我們互看時,我那抹難忘的神祕笑容將再浮現。
家父於2012年9月9日,在自己白手建立、發展,且持續關懷牧養55年的台北南門長老教會,禮拜天中午吃飯禱告時,突然心臟病發,幾乎無任何痛楚地在教會及親人的懷抱中翩然而逝。這固然讓作子女的我們完全措手不及,感情上也百般不捨,但父親戲劇性的告別,也完全符合他一生自許,「進場退場姿態要優雅,人前人後手腳要乾淨俐落」的作風,這也讓我每每午夜夢迴時,悲傷的心稍得安慰。唯願藉由父親的家訓:「時常讀聖經,心神就精英,生涯真滿足,最後入天國」,作為我永遠的緬懷與提醒。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