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青年團契的指導者——林朝棨長老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整理/ 陳明道 《如鷹展翅—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六十週年回顧》2007年 6月 P.62

林朝棨長老1910年(民國前2年)生於台中縣豐原鎮,父親林慈為當地望族,是中部地區早期的基督徒,十四歲時在豐原教會受洗,決心一生追求主的道,信奉耶穌基督為他唯一的信仰。
年輕時代林長老就開始熱心教會事工,負責教會主日學,又因愛好音樂,擔任聖歌隊指揮,中學畢業後北上,在台北高等學校就學期間,參加住所附近的大稻埕教會聚會,積極投入教會主日學及佈道事工。台北帝國大學時期,除專注於課業外,每周日一大早,就和室友黃彰輝等人到住所旁的板橋教會做禮拜,並協助康清塗傳道師牧會,往往忙至夜晚才回家。大學畢業後,於九份台陽礦業株式會社服務期間,盡力獻工於當時卓輝隆牧師所主持弱小的九份教會。
1937年,經由恩師早坂一郎先生的刻意安排,到大陸東北偽滿州國新京(長春)工業大學執教,時值大戰初期,動亂不已,又因初期林長老娘不會說北京話,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教會,有一陣子沒有到教會做禮拜。直到1939年轉往北平市北平師範大學地理學系任教,並兼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時,找到一所日籍牧師牧養的教會,才又重新開始教會生活,但是那位牧師一直把林長老當作台灣殖民地的次等國民,態度不親切,加上林長老工作忙碌,因而一度影響他對教會事工的熱忱。
※ 任職東門長老達34年
二次大戰結束後,林長老接到青島山東大學的聘書,本欲轉往任教,但是他台北帝大的學長徐慶鐘先生說:「台灣剛剛光復,正缺少北方來的教授,你怎麼可以去那裡教書?其次,這也是我們的母校啊!」另一方面,想到自己的老師早坂教授仍留在台灣,不會說北京話需人照顧,於是林長老便決定回台大任教。
回到台灣以後,一開始約有半年時間前往由廈門來的莊丁昌牧師所牧養的和平教會做禮拜,後來接受舊識葉金木牧師的邀請,來東門教會參加聚會,從此一直熱心地參與教會的各項事工。1951年11月25日被選為長老,連續任職達34年,定期長執會上他總是建言最多的一位,在其居間努力溝通下,東門教會長執會的和諧及與牧者之密切配合,是遠近馳名的。他建議以最好的酬勞,來對待牧師,因為他認為牧者的工作是無上崇高的,但生活十分清苦,必須給予特別的禮遇,他的這種看法直接地影響會友們對牧師的尊敬。在東門教會,牧師猶如大家長,受到會友特別愛戴與敬重,林長老的居中推動是很大的因素。教會開設初期,因葉牧師年歲已大,且工作繁重,林長老全力協助,有時也擔任祈禱會與家庭禮拜的主持與講道,而且以他受人尊敬的風範,影響且帶動了一批優秀的年輕人參與教會事工,後來他負責主日學事工,擔任校長十餘年。另外,他也特別關心青年事工,曾被選為青年團契會長,之後還擔任顧問。也許少有人知道林長老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初代青年團契的指導者,曾擔任TKC的總幹事,培養出多位牧師及教會領導者。
※ 提供家庭給青年聚會
教會擴建前,因禮拜堂場地窄小活動不便,林長老便提供他的家庭給年輕人聚會,當時還常請黃鵠長老主廚,準備多種菜餚來慰勞年輕人。1964年,禮拜堂重新改建,林長老被選為重建事工主任委員,但他認為顏春安長老是建築方面真正的專才,而懇請顏長老全權負責策畫、設計及監工,另外,請王天記長老擔任會計掌理財務,他則僅在旁協理各項繁瑣事務,在他們密切配合努力下,當時國內罕見的近代哥德式建築,就在隔年(1965年)的11月12日,舉行獻堂典禮。
平日,林長老過著時時禱告,勤讀聖經的生活,週日禮拜時由於他重視守時,一定都提前出發,準時到場,他習慣坐在教堂右側第二排的固定位置,虛心且認真地聽講道,並做重點速記,回家後再周詳整理。他常以科學家的立場,用理性與謙遜的態度探討神學、追求信仰,他認真研讀聖經,特別是對舊約創世記第一章有深入的研究,自創一套進化神學,是國內進化神學論的權威。林長老除了熱心教會事工之外,也致力於如何將信仰貢獻於社會公益,參與創辦台北市基督教青年會、東海大學,及台北基督教社會互談會,不支薪擔任台神兼任教授,充分實踐基督徒為世上的光及地上的鹽。
就讀台北高等學校理科班時,林長老就已下定決心要成為第一位台灣人地質學家。畢業後以高等學校優異的學業成績直升台北帝大,並選讀理農學院地質古生物系,成為該系第一屆唯一的學生,民國22年還在大學肄業時,完成他的第一篇日文論文「台灣哺乳類化石產出狀態」,從此就與第四紀地質研究篇結下不解之緣,之後不但獲得日本東北大學理學博士的學位,還被學術界尊稱為「台灣第四紀之父」。
※ 地質學權威 參與重大建設
林長老在專業領域的傑出表現,不但表現在學術上,在實務方面,他也有輝煌的貢獻,舉凡對於台電、中油及台煤的協助,鑿山、隧道、水壩、道路測量等各種重大建設,他都賣力地工作。在奧萬大壩、霧社壩、瀧見壩等水壩設計工作,小梅、竹頭崎、寶山、出礦坑等油田之調查與大溪煤田、三峽煤田、澳底煤田之勘測等不勝枚舉的建設工作中,無不有他的心力挹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林洋港先生擔任台北市長時,積極建設「翡翠谷水庫」,遭受各方以安全為由的重大壓力,特別是國會的反對力量更是強大,林市長不得已只好找台大學長林長老協助,林長老欣然答應,以他對該處地質的深入了解及曾與服務台電的孫運璿先生共同設計、建築多處發電用水壩的專業經驗,在立法院向國會議員演講,為地質方面的安全及水庫壽命做保證,並表示願意義務參加建設,擔任地質顧問,促使這有關大台北地區數百萬人口所需用水的重大建設工程順利通過,由於他的傑出貢獻,曾有友人對長老娘說:「孫運璿與林朝棨兩位先生都是為了建設國家而累倒」,而令長老娘頓時激動不已。
林長老年輕時接受父親的嚴格體能訓練,鍛練出強健的體魄,就讀台北帝大時,由於第一屆只有他一位學生,一旦四位日籍老師要做野外地質調查,他一定要相隨左右,因此經常爬山涉水。日據時代,長途跋涉都要打上綁腿,十分辛苦,在山上休息時,他喜歡脫掉鞋子,在清涼的小溪浸泡雙腳,如此一來,因為腳部溫差的關係而過度刺激神經,加上有時為了趕時間渡溪涉水都不脫鞋,導致兩腳長時間潮濕,而引起腿部的風濕性神經痛,因而使他在往後的人生中飽受痛苦,直到臨終時前數月,竟然連三、五分鐘的安寧都得不到。1976年,在南部橫貫公路勘察時,為搬運化石致脊椎受傷,均與長期的腳痛有關,漫長的腿部神經痛使他變得更堅忍、更謙卑、更有毅力,更能體驗出上帝的存在及特殊的旨意。
由於林長老對教會的工作一向不遺餘力,在1981年,被封立為名譽長老。 1985年7月4日凌晨,因身體衰弱安息主懷。過世前他曾說:「上帝知道我年輕時爬山過多,不能再爬,要讓我休息了。」東門教會以隆重的教會葬來思念他一生的佳美信仰腳蹤及愛人如己、犧牲服務、宣揚主名的美好基督徒風範。綜觀林長老的一生,始終追求真理,堅毅執著,敬業愛國,潛心研究,作育英才,待人寬,而責己嚴,對年輕人提攜關懷,對教會與社會的工作不遺餘力,實為歷盡豐富人生的長者,另人緬懷不已。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