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林皙陽.林珊宇父女封牧典禮有感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孫志硯撰 2010年4月12日收。 按林皙陽.林珊宇父女封牧典禮,於2009年9月12日假紐約法拉盛錫安基督教會舉行。


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是一個典型的紐約炎夏午後。我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拖著行李穿梭在行人擁擠、來去匆匆的法拉盛街頭穿梭。在當天,有許多人像我一樣,從波士頓、紐澤西、華盛頓特區,芝加哥,甚至海外前來,為的就是參加林皙陽牧師與林珊宇牧師的封牧典禮。

這是一個特別的封牧典禮。如同許多人對這場封牧典禮所作的評論,父女同時、同地、同一中會封牧,若非史無前例,也絕對是為數不多。我想,這絕對是上帝極大的恩典與榮耀。

與許多到場祝賀的朋友與長輩一般,我懷著一顆感恩、期盼與祝福的心來參加這場封牧典禮。在典禮當天,我看到有不適宜長途跋涉的長輩由家人推著輪椅前來。我看到有研究報告進度延遲的弟兄開了九個小時的車參加完典禮就必須立刻折返回工作崗位。我也看見許許多多好久不見的教會長輩與弟兄姐妹,放下心中牽掛、露出微笑,歡歡喜喜的前來祝賀。在今天,我看到上主的公義與恩典在兩位林牧師與其家人身上彰顯。也更相信,上帝有祂成就一切的時間,且絕不虧待為祂盡忠的管家。

對我個人而言,認識了林皙陽牧師一家(當時還是林傳道一家),是我在美國求學過程最大的收穫之一。在波士頓攻讀博士學位的期間,林皙陽牧師與李秀卿牧師娘對我以及許多其他留學生都給予極大的關心與照顧。也因此,我們建立了如同家人一般的情感與關係。

在我眼裡,林皙陽牧師是個奇特且有趣的牧者。他直率豪邁,卻有著極其開明的神學眼光與信仰胸懷。因此,他總是能夠耐心傾聽與回答我們用各種批判觀點對聖經進行的詮釋與挑戰。李秀卿牧師娘,則像是一位自學的人類學家與社會學者。她常以極其敏銳的觀察與分析,指出台灣人教會在現今與未來所必須面對和思考的種種議題。至於林珊宇牧師,則是我個人信仰的夥伴與導師之一。看見她,我就對新一代台灣人基督徒的前景多了一分希望。她充滿熱情,對問題的批判也總是一針見血。我特別感謝珊宇牧師幫助我看見我自己想要突破卻又無法看見的盲點,讓我更了解自己,也更明白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如果沒有遇見這一家人,我幾乎無法想像這些年在異鄉漂泊的日子會是怎樣的景況。

或許因為這樣親近的關係(某種程度來說,這或許也可視作我的侷限),讓我幾乎無法理解為什麼林皙陽牧師的封牧之路會是這樣一條漫漫長路。從小在教會長大的我,參加過許多次封牧典禮與就任式。我一直以為,一個牧者只要取得應有的學位、在自己的職分上忠心,封牧就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過的結果。然而,在林皙陽牧師的封牧過程中,我卻看到了許多與信仰無關的教會政治角力。作為一個社會學家,我在這個過程中看見的不只是單一個案中的人際關係角力,更是台灣移民教會整體未經深思且盤根錯節的信仰與結構問題。

在得知林牧師確定在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當天封牧之後,我記得我吐了一口好長的氣。或許是感嘆、或許是紓解,也或許是歡喜。但是,這些難以辨識的情緒,終於在封牧當天全部被轉化成為了平安、寧靜與對神的讚美。

在撰寫此文的此刻,已是林皙陽牧師封牧六個月之後。在封牧之後,我再看見林牧師講道,覺得他加添了自信、也更有作牧者的從容氣度。不知道這是封牧之後的影響,抑或是這兩年他在全美各教會牧會,面對不同聽眾所磨練出的本領。但不論如何,我相信,封牧只是一個起點。我們都很期待看到林皙陽與林珊宇牧師的未來動向。而不論他們的下一站為何,我相信能夠得到他們服事的教會與機構,必是大大有福!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