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林秋江醫師 (1921-2001)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林于昉撰 「一生熱愛台灣的父親」 《蘋果日報》2015年08月06日 台灣時光機 

人人都有一個故事,我的父親林秋江醫師,他這一生的成長、行醫經歷、幾乎走過全球大小國家,他對台灣土地深厚不變的感情,影響了我的成長,教導了我如何認識及愛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
父親生於大正10年(1921年),台中村上町(現大全街)一帶。大全街本為岱全街,周邊土地幾乎都是林家所有,靠的是曾祖父林岱全的精準眼光,經營布行、不動產租賃致富。而我的阿公林金城在大正初期到東京念書,可惜身體虛弱,30多歲就辭世了。也因為幼年失怙,父親很獨立很用功,小學入學前受教漢學,中學讀台中二中,有日本同學找他一起去內地考試(當時的內地就指日本),結果父親考上長野縣松本高校,同學失敗。
畢業後,父親很爭氣,進了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二戰結束才回到台灣。即使出生商賈,可是因為父母早逝、叔輩眾多,分產之後,弟妹仍全部在學,父親從日本回台就得擔起家長責任,生活也非外界想的那麼寬裕。
父親先在台大醫院上班,戰後的台大醫院沿襲日本舊編制,儘管有東大醫師資格,也只能當醫局員(類似師仔)沒薪水,另得通車去基隆教課才有錢,後來北門附近的林本源醫院請他當院長,收入才增加。1955年,父親自己開業,從此一直到2001年發病時一直堅守著他的診所。父親生性樂觀,認為醫學是一門通往藝術的科學,尤其與病患的溝通更是重要,曾有遠嫁來台的一位德籍太太告訴父親:「每次想到今天要去看診,就覺得病好了一半了。」因為德籍太太最喜歡和父親聊天。父親雖然從小接受日本教育,可是語文能力很好,精通台、中、日、法、英、德多種語言,他會用台語讀報紙、法文寫日記、德文寫病歷,也曾應患者的要求用古漢音朗誦詩經《關睢篇》安撫病危的心情。他執著於學習新的事情,70歲開始用電腦寫文章、畫畫、開畫展出版了2本畫冊。當書蟲之餘,他尤其愛好美食,他認為台灣大江南北的美食是蔣介石帶到台灣最大的貢獻。父親很喜歡稱讚人家,曾經發生他跟母親去買房子,價錢已談好,父親卻不停稱讚、感謝對方賣這麼好的房子給他,結果預定簽約那天,對方後悔不賣了。
1960~70年間,台灣有一批接受日本醫學校教育的醫生出走潮,時值退出聯合國、台日斷交等局勢不穩,正好日本很多鄉下地區缺乏醫師,於是這些受日本教育又有日本醫師執照的醫師大量移民日本,當時也有人來邀請父親赴日,可是他都婉拒了。因為父親對自己家鄉抱有深厚感情,他的固定病患縱然有政府高官、台灣世家,但更多的是市井小民,甚至一家五代全部是父親的病患。也曾經有有力人士想推薦父親去幫蔣宋美齡醫治她的皮膚病,不過父親卻婉拒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薦賢不薦醫」!意思就是醫療行為沒有包醫包治的保證。他不參與政治可是一生熱愛台灣寄望著台灣民主化,他形容台灣是一個 「noisy paradise」,雖然吵雜卻亂中有序。有生之年最後看到2000年的政黨輪替,我想政治上他大概也無憾了。
我出國18年,在國外也算事業有成,可是他還是希望我回台灣貢獻。回國3年後父親就走了,發病到辭世大約2個多月,不過住院時頭腦清楚還能跟醫護人員開玩笑。那時我留在病房陪伴過夜,偶然之前鮮少跟父親同宿一房,除了當年父親帶年少的我去日本辦留學手續,在旅館同房數夜,才發現父親睡覺時鼾聲如雷,讓我不得好眠,甚至還跟母親抱怨:「妳怎麼可以忍受這種鼾音那麼久!」而看著父親病危入院,鼻子插著氧管,安祥無聲的睡著時,我突然了解父親生於日本大正時代, 成長於動亂的昭和,戰後回台灣,碰上228事件同僚受難、白色恐怖、國際時局動盪 , 但他仍努力根留台灣貢獻一生所學,他對出生地不變的熱愛也影響到我,看到他在病房安祥的呼吸著,我知道爸爸已經無所牽掛,要離開我們而去了。
林于昉《台灣時光機》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