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華「夏季學校」憶往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林昌華撰 《台北東門教會週報》2009年8月23日 (p.813-814)

按:林昌華牧師,1961年4月10日生於花蓮港邊的鳥踏石漁村;於1969年夏參加在畢士大療養院舉辦的夏季學校,參與幾年的夏季學校之後,就參加美崙門諾教會的主日學。這是他基督教信仰的開始。他記得當年老師魏海蓮(Helen Wilhem)的一句話。


(台北東門)教會在7月初兩個禮拜,辦理年度的夏季學校。忙碌於論文寫作的我沒有能夠參與盛會,但是聽到上課時的點滴,卻也讓我回想起60年代末期參與夏季學校的記憶,現在有幸能夠成為服事上帝的工人,實在要歸因於故鄉教會機構所辦理的「夏季學校」。

我是花蓮港邊漁村出生的小孩,整個村落只有一戶基督徒家庭,其餘的村民都是媽祖的信徒,我們家也是。民心保守迷信。暑假一開始的農曆6月,整個漁村的小孩都泡在海水裡,因為只要進入農曆7月,漁村小孩如果還膽敢走到海濱,那保證就是「竹筍炒肉絲」食一頓粗飽,因為只要傳說的鬼門一開,漁村裡面就是一堆的禁忌。

在那段時間,無所事事的小孩便開始注意村裡的電線桿,因為漁村附近的「畢士大殘盲教養院」在籌備完成後,就會在附近有小孩出沒的電線桿貼上「夏季學校」的公告,只要有公告出現,不到半小時,消息便會傳遍全村的小孩耳朵。村裡所有的小孩都引頸企盼「夏季學校」開始的那一天。

「畢士大」的夏季學校是在早上9點開學,時間一到,圍牆大門便會完全打開,門外早就擠滿一列列的小孩;早在7點開始就已經有小孩子在門外排隊打鬧。大門一打開,小孩們一窩蜂的湧入這個一年才開放一個禮拜的神秘國度。鋪著細石路徑邊是一叢叢的花朵,花叢之後是掛滿熟透,散發果香的芒果和釋迦果。圍牆邊是噴泉和悠閒游魚的水池,對於家裡只有泥巴地板的漁村小孩來說,天堂大概就是這樣子吧!

說實在的,當時漁村的人對教會的人一律稱為「吃教的」,吐出這個名詞時,眼睛要往上看,然後從鼻孔輕輕發出「哼」的一聲。那些一大早就到畢士大療養院門前排隊的小孩並不是爭著要去當「吃教的」,他們是要去吃點心。說實在的,「修女會」那些濃重德國腔調的老師所講的聖經故事,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小孩子們心知肚明,大家所期待的是課程結束前的點心時間,每人一碗香濃的牛奶以及一片讓我們嚐到天堂滋味的香蕉蛋糕。

1969年暑假,人類首度登陸月球,整個世界為之瘋狂。那年的「夏季學校」也不能免俗,手工時間是用厚紙板摺疊黏貼,製作登月小艇模型。這對於所有玩具都要承繼親戚二手貨的小孩來說,實在是慷慨的恩惠。經過自己認真製作,加上主日學教師的幫忙,親手製作的第一件玩具終於完成了。回想當時完成登月小艇的心情,實在是歷歷在目,興奮之情不亞於說出「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阿姆斯壯。

參與幾年的夏季學校之後,我開始思考應該去找一間教會參加主日學,以延續美好的「夏季學校」經驗,就這樣我開始參與教會的活動,後來也在此受洗。當時我參加的教會是門諾中央委員會(Mennonite Central Committee)所設立的美崙門諾教會,教會的成員大多是服務於門諾醫院的宣教師、職員和他們的子女。我永遠記得最重要一堂主日學的情景,是由一位年老的加拿大護士擔任老師,她的名字叫魏海蓮(Helen Wilhem),一生奉獻給台灣東部的原住民醫療,個性溫和但卻極端認真。她以濃重外國的腔調告訴我們馬可福音16章的大使命經節。我已經完全忘記上課的內容,只記得在上完課之後,老師問了一個影響我一生的問題。她問:「耶穌命令學生往普天下傳福音,你們有誰願意為耶穌傳福音?」,當時我心想:大概所有人都會舉手,如果只有我沒有舉手會不好意思,就立刻舉手。萬萬沒有想到,舉手的只有我一個人。

雖然當時的我年紀還小,手也一定還很小,可是上帝應該是看到了也記住了,所以祂就慢慢的帶領我,直到祂的時間到了,帶我離開故鄉,上來台北念神學院。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並不是沒有掙扎,但是上帝大能的手,就這樣牽著我走直到現在。從主日學、青年會以至於主日崇拜。雖然我是第一代信徒,卻是在教會長大,甚至有機會可以成為上帝的工人,這實在歸功於兒童時期的夏季學校經驗以及上帝的恩典。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