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惠芳與評註解「一首傳唱到彼岸的輓歌」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方惠芳述 於郭勝華《宜蘭頭城二二八-遣孀郭林汾的三國人生》新書會 2019年3月5日,見於《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一首傳唱到彼岸的輓歌」是我對這本書的註解;是郭勝華醫師和母親郭林汾女士傳唱給彼岸的父親郭章垣院長,也是傳唱在日本與台灣之間的生命故事、以及太平洋兩岸台美之間的歌。以下分幾點談這本書:
一、郭林汾女士將一生的悲歡離合用情書的形式向冤屈逝去數十年的先生郭章垣醫師娓娓道來,情書中並不書寫愛意,只是緩緩敘述日常遭遇的事情;也不書寫怨恨,只靜靜地呈現困境與走過的路。「巨大的痛苦以寧靜的聲音呈現,更是暮鼓晨鐘!」引本書P.19最後一段文字,可以看到無法與他人言宣的內斂情愫。
二、郭林汾女士不願意再婚,以遺腹女郭勝華醫師為其生命重心,用自己的生命歷程證實對先生郭章垣醫師的愛,而在文字中從未直接陳述。郭女士的敘述質樸無華,非常特殊的呈現她的世代—受到國家歸屬變遷影響下的台灣人風格;以日文成長、不願意學習注音符號、以台語呈現,卻在赴美後於教會學習了所謂國語,最終呈現這樣非常具有台灣特色的文字;足以作為台灣文學研讀資料之例。詳讀本書時,就如一位台灣母親用親切的語言講故事給你聽,雖然巨大的痛苦與淡淡的哀愁始終繚繞不已,但這就是台灣真實的歷史角落。郭勝華醫師文筆思路清晰,所加的註解文字與補充、編寫,使得全書十分完整與流暢。
三、在228國家暴力之後,困頓成長的母女,歷經三國的人生;本書雖然是為殘酷的歷史事實留下真相,卻是以寬廣的胸懷、理性的思路、繼承父親永遠關懷台灣的心境,緩步說明。終究,郭女士辭世時十分的安詳與受祝福的(請參見本書P.125,牧師的見證),該是值得郭勝華醫師安慰的。
四、2014年11月,在許雪姬教授主持下的計畫,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的三大冊巨作《獄外之囚 –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特別著眼於受難者的女性家屬,「在外界無形的牢獄中受苦,無論其心理、家庭、經濟、社交、教育與婚姻等面向,莫不產生變化…也很可能是受難者家屬難以向外人敘述的苦楚。『歷史可以原諒,但不可以遺忘』,這些過去遭遇,對歷史的釐清、記憶的傳承相當重要,…」(當然,原諒要有對象)。在我參與1991-1993左右,中研院近史所228口述歷史訪談中,經常聽到受難者家屬女性說:台灣人講「為女則弱,為母則強」,為了培育子女只好收藏起悲痛、想盡辦法生活。郭女士一心一意培養郭勝華醫師的心境,令人十分感佩。
五、郭、林兩家都是嘉義溪口、雲林土庫當地的大家族,也有多位優秀的子弟。郭章垣院長是畢業自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部的優秀外科醫師,這裡引用〈林金春先生訪問紀錄,吳文星教授訪問,1991.6.15〉,《口述歷史》第四期,中研院近史所,1993:在1947年3月18日郭院長等七人被捕載運於卡車上時,林金春先生被捕上車時,郭院長還安慰他:「林君,你也來了!不要緊,要堅強點。」後來林先生因故被帶下車另囚他處,成為唯一的倖存者,他回憶:「宜蘭醫院院長郭章垣個性溫和仁慈,理性而不激進,既是醫生又是學者,…」,郭院長的遭遇實令人不勝唏噓。而夫人郭林汾女士也是十分優秀的,畢業自台北第三高女,那幾乎是日治時期台籍女子所能就讀的最高學府了,而林家更是著名的大家族。這本書也呈現珍貴的家族史的資料,郭勝華醫師也願意坦誠呈現大家族的各個面向,留下家族史紀錄,實是不易。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