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到非洲去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郭惠二撰 「我為什麼到非洲去」1978年8月21日 見於非洲醫療問題-郭惠二教授文集 TUSO新聞台 2003-08-26

按:郭惠二曾於1971~1979年間,在西非奈及利亞大學醫學院任教,並成功研發出簡易的黃豆烹調處理方法,協助奈國政府控制當地民眾普遍罹患的蛋白質缺乏症,其成就受到國際的肯定與推崇,曾獲第六屆醫療奉獻獎(1996年),而被推崇為「非洲黃豆之父」。 TUSO (Taiwan Universities Service Overseas=台灣大專生海外服務團) 成立於2003年,由郭惠二教授主導,在成立為社團之前,前身為每年於寒暑假舉辦的「台灣大專生海外醫療服務研習營」。


我(郭惠二)是化學出身,畢業後在北醫生化學系工作兩年,1963年到加拿大進修8年之間,覺得應該為上帝奉獻為窮人服務。我特別感到對第三世界服務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並不是最優秀的人才,甚至從非洲來的黑人,有些實在很優秀,我到底配不配去擔當大任?心裏不無一些躊躇。

當我應加拿大政府之募徵的時候,他們決定要派我去非洲奈及利亞,是剛受過內亂慘劇的東部比亞弗拉。那是一場慘烈的戰爭,死者達一百萬人。當避難的宣教師要回奈及利亞的時候,因政治關係,美國人不能回去,英、加、法等西歐國家被允許回(或派)去限額人數。我被選中的時候,心裏有些不太樂意,但有些教會人士好羨慕呢。海外工作有許多困難,又往往有預想不到的事發生,須要優秀人才。被選派到海外的人在歐美社會是被認定為優秀的標識。歐美國家一向選派最優秀人才到最貧窮落後世界,不像台灣都市不要的派到山地或偏遠地區。

許多亞洲人希望到生活舒適的歐美去,而很多歐美人士卻要到蠻荒的亞非第三世��去���這是觀點的不同,人生的意義到底在那裏?安樂舒適的生活,或者經驗蠻荒世界,開拓新境界?從歐洲來的年輕醫師說一個小兒科醫師,在非洲一年��經驗等於在歐美十年的經驗。外科也是一年可得到歐美五、六年的經驗。什麼病都有,研究種種方法,把這些疾病一一克服,不是醫師的本願嗎?事實上,除長期服務的宣教醫師以外,還有不少���美國家的年輕醫師去做短期服務,一面工作,一面經驗學習,很有意思。第三世界很落後,所以很有發展的可能性,若以適當的方法,很可能大大地縮短其所須時間,這是對文明 ��界的一大挑戰。

文明世界的老人自殺者不少,無聊、失去人生意義的主因。但在貧窮落後世界幾乎沒有人自殺。

非洲的情況

我1971年前到非洲西海岸的奈及利亞。頭二年在大學教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那是戰後再建時期,一切從無做起。教室裏只有破舊桌椅和黑板,沒有書本、沒有 實驗器材。我所能的只是按照加拿大帶去的幾本教科書教他們。可是學生們也不錯,很用功。一年以後英國派一位教授去,按照倫敦大學的標準給他們考試,109人中竟有了104人及格,我們很高興。我自認很普通的人才,可是上帝的智慧竟勝過了人的智慧,很感謝。

其次,我看到非洲現況,深信非徹底改革方法不可。醫學教育、醫療制度,若以歐美的直接搬來,再過一百年也無法使全民有合理的照顧。目前非洲全人口之中,80%以上還無法得到現代醫學的恩惠。非洲是那麼貧窮落後,醫療人員是那麼缺乏國家沒有錢多增加醫師。新酒要裝在新袋,舊衣無法以新布補綴。

根本沒有可靠的統計。聯合國WHO的統計也是靠當地政府發表的,不可靠。有一次,我們在離大學醫院三公里的村莊調查,新生兒童的出生在3個月以內死了一半。事實上,出生後一年以內死一半,五年以內死五分之四是一般的常事。我在公共衛生講課的時候這麼說,沒有一個學生反對。只有政府官員抗議,那是面子問題。所以人口到底是否在增加也不知道。

關於外來的援助,實際上是越幫越忙,只會使富人更富、貧民越貧。印度農業是最好的例子。人口多,糧食不夠,每年餓死的不少。美國心意很好,以新技術、新機器援助。用了新式農耕機器,產量當然增加,但結果卻是地主越富,佃農失業、更貧。

又有瘧疾的例子。台灣以DDT消滅蚊子,解決瘧疾是世界聞名的,WHO就派專家, 請台灣的工作人員協助在馬來亞如法炮製。可是事情不那麼簡單。馬來亞有廣大密林,其間有空間是村落所在。問題是密林裏的蚊子和村落的蚊子不同。村落的蚊子和台灣的同性質,會停在房屋牆壁,容易被DDT殺死,但密林裏的不同,刺了人以後直接回密林,不會被殺。用了DDT的結果,只殺死了村落的蚊子,而以後密林裏的蚊子就騰空,更大舉來襲,一點辦法都沒有,瘧疾反而更流行。因為密林太廣,無法撤布十分有效的DDT。

新對策

無論傳道或醫療協助,都要配合現地的情況或文化習俗才會發生效力。其實,保羅老早就強調,「對猶太人就成了猶太人,對希利尼人就成為希利尼人」。

非洲的現況是這麼落後,必須找出一個它能配合的對策。這新對策的考案者是美國醫師,本來是外科,但深感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幾年來專做這方面的工作。他的新對策確能配合非洲人的日常生活。就是把公共衛生的常識配在民謠裏面,夜裏圍繞營火,大家一起唱,真是了不起的方法。

為了推動這項工作,從各部落選出適當的工作人員-20歲以上、已婚、有小孩、口才好、人緣好、受人們尊敬的女人。將這些人集訓3個月,教他們20種主要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她們在村莊已生根,不會離去,人緣好,可以大大發揮其能力。事實上,她們能診療80%的單純的病人,其他20%送醫院。她們在營火旁以講故事方式為民眾作衛生教育,歌舞內容也滲入衛生知識,很有效的。從前送留學生到歐美都失敗,他們大多一去不返,不能改善非洲情況。也從小學畢業生(大多十五、六歲)訓練3到5年或為醫療助手(Medical auxiiary),可做簡單的醫療。

最近幾年,非洲西部有了十幾名的中國醫師在工作,都是教會派去的。大約一半是新加坡去的,一半是美英等國去的。台灣在這方面應該多加努力,不要落於人後,我要強調,偏僻地方問題多,特別須要優秀人才。三流人才流放海外是過去的落後思想。

台長 :Vanessa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