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社首位台藉學生周再賜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蔡蟳撰 「周再賜」見於「愛玉香菜子的家」部落格 「同志社學界校友--1」 按:周再賜(1888.8.13 - 1969.12.2),父周步霞(號耀彩)為長老教會牧師 

在美國接受教育的新島襄十年後返回日本,正好碰上日本如火如荼施行『明治維新』的時期,同志社中學恰巧就在此時期誕生了(1875年,明治7年)。她是由美國海外傳道委員會捐款贊助興建的學校,以基督教精神立校的同志社,派駐有美國的宣教士,不僅傳揚福音,也擔任授業解惑的教學任務。
在同志社中學創立30年後的1905年(明治38年)第一位留學同志社的台灣學生周再賜,於該年的4月進入到同中就讀。他是在台北大稻埕傳教的周耀彩(步霞)牧師的次子,他們為虔誠的基督家庭,由於父親的職場與歐美宣教士互動頻繁,深知世界大勢,故鼓勵子女求取新知接受高等教育。周再賜的兄長周福全早在 1895年的12月,即赴日就讀於明治學院的普通科,兩年後返台,1904年畢業於總督府醫學校。在此種環境下的周再賜,自然也吸收了兄長赴日留學的經驗,只不過他用抽籤決定求學進路時,上帝為他開闢了同志社這一條路徑,爾後才有著700餘位的台灣學子們,在戰前(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陸續畢業於同志社的各系統學校。
-------------------------------------------------------------------------------------------------------
談及同志社校友們在學界的發展,首先不能不認識這位大前輩---周再賜先生。周學長為同志社的第一位台灣留學生,出生於屏東市的基督教家庭。專職傳教士的 父親有現代的視野,深知知識的重要,而且周本身也期待有更好的學歷,因此在他18歲(明治38,1905年)就讀於台北國語學校的時候,讓他前往日本求學。
在同志社普通學校(中學)讀書時,一般對於留學生雖然有些許的差別,不過自身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品格,讓他有著優異的表現,班長、寮長的職務也就經常落在他的肩上。期許自己將來過著基督徒的生活,並且步上父親的後塵,當一位傳教師的周再賜,大學神學部畢業後希望能在「內地」從事傳教的工作,可是由於民族的差別待 遇,以致無法如願!於是在1915年,再赴美國歐柏林學院進修神學,成為台灣人第一位赴美攻讀神學的學生,畢業再升入芝加哥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來又進入紐約的Union神學校就讀;他也是第一位在國外(日本)取得牧師資格(1923年)的台灣人。
在學期間收到了同志社的聘書,要他返回母校擔任大學神學部的助教授。除了負責宗教心理學、基督教社會學、英語的課程外,還兼任多項的學務工作,周學長不以雜務為苦,反而積極任事,具有留美背景的他,更是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不過就在一切都很順遂的時後,學校高層大量引進了東京大學的學者,希望將大學的規模擴大,招收更多的學生來改善學校的經營。質量相較,以質為重的周學長,這時因看不過同志社做如此的改變,在校園散發傳單,展開反對活動批判總長。
就在周學長考慮辭掉助教授工作的當時,與同志社素有淵源的前橋共愛女學校,因為校長的辭職,產生混亂的狀況,這時向同志社請求協助。於是在學校高層的斡旋之下,聘任周再賜學長擔任前橋共愛女學校第9任的校長,他也在此找到人生的第二舞台,為共愛女學校教育奉獻了四十餘年。
前橋共愛女學校當初是由同志社的畢業生,即熊本洋學校(熊本團)的一群學生轉至同志社求學,畢業後他們在��治21年(1888年)共同創立了「前橋英和女學校」(共愛社)於群馬縣,是該縣最古老的女子教育機構。���校之初,曾得到新島襄的承諾,願意全力予與協助,歷任的校長都和同志社有著密切的關���。
履任之初,該校的狀況相當不好,對於台灣人的校長,也沒有寄與厚望,可是周校長發揮了超人的意志,將學校的組織做了一番的改革,加蓋各種的設施結構,校園的基盤讓人耳目一新。經過了十餘年的努力,學校終於一掃過去低迷陳舊的印象,而周校長更得到共愛女學校中興之祖的稱呼。
周校長不僅從大處著手興革校園,也從小處著眼關懷學生,像是學生功課跟不上進度的,他還特別安排老師或同學給予輔導,或者叫到跟前給與激勵,尤其是來自韓國、台灣的留學生。就是畢了業,到他處就學的,只要他有出差到該地,亦會前往探訪關心,甚至帶上前橋的土產慰勞,令人溫馨不已。由於他的愛心細心全心的樂意奉獻,師長學生們無不感受到他為教育付出的誠意,當中雖然有過二次大戰的波折,校務都是在穩健中成長。後來剛好碰上「嬰兒潮」學校的理事會內部意見分歧,到底是要擴大學校規模廣招學生?仰或維持精英政策?雙方的落差幾乎是當年同志社的翻版,結果周學長選擇了辭退職務離開校園。
當時的時空環境下,以一個台灣人能夠在日本擔任校長四十餘年,作育英才無數,深受師生家長的愛戴,若非他有高尚的品格,堅定的信仰絕對無法辦到!更非三言 兩語能夠形容一位異鄉人,他是如何作到連日本人都敬仰的教育家!現在的共愛學園以共愛學園高等學校為核心,在前橋市的全面支援下,開設共愛學園女子短期大學,再升格為共愛學園前橋國際大學,來開展國際主義為基礎的全人教育,這可以說是周再賜學長教育方針的延續及精神的發揮。
接受過他的恩澤的人,還組成「賜千會」(取周再賜的賜字和他的夫人千代的千字)定期舉辦活動以感念他的恩德。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