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 John Lai's Archives

淺談《和合本》聖經的修訂

周聯華講 於2010年10月23日 「和合本的修訂講座」(周聯華牧師為台灣聖經公會董事,和合本修訂版聖經總編輯)

文見於《聖經季刊》 10卷4期 (總34號)2010年10月。


庚子年間(1900年)義和團之亂殺害了189位外國宣教士與其家眷,引起了八國聯軍。鑒於此事件源於普遍的百姓對外國教士的排斥,因而使得普羅大眾對福音產生不解與反感,在中國的宣教士們早已意識到應該要有一本大家都能讀得懂的聖經,好加速福音的廣傳,於是《和合本》聖經的翻譯事工得到了各國差會的一致認同。

中文《和合本》– Chinese Union Version,顧名思義就是歐美各國的聖經書會同心聯合起來參與的事工,這些聖經書會後來也都成了聯合聖經公會的會員。傳教士大會以當時普遍使用的中文類別,決定翻譯三種《和合本》中文聖經 –淺文理聖經 、文理(深文理)聖經、以及官話聖經。一般以為淺文理聖經將會最為廣傳,故學者或宣教士莫不以受邀參與文理聖經翻譯為最高榮譽;而官話聖經的事工則是最不被看好,相對的就常遭到受邀者的拒絕,故大部分由各差會的總幹事或負責人兼任,這些平時就很忙碌的代表身兼數職,也因此參與官話譯本的時間有限,拖延了完成的日期。全本官話譯本﹝亦稱國語和合本﹞在前後歷時三十年完成後,於 1918 年 12 月 31 日交給印刷廠,而在 1919 年 4 月 22 日在上海從印刷廠收到初版。這短短四個月期間,要人工鉛字排版、製版、印刷、裝訂,還加上多次的校對;動員之多速度之快,大概也是後無來例。

何謂官話?早期科舉時代,縣府知縣地方官乃透過中央朝廷的差派到各地省份任職,為了避免地方官在本地任職無法應付親朋好友的關說,往往將地方官派職遠離家鄉。這一來,南腔的地方官到了北方任職,語言成了一大障礙,於是地方官員共同使用一種源自皇朝北京城的語言,外國宣教士把這種語言稱為滿州宮廷所使用的語言,俗稱官話 – Mandarin。起初士大夫們瞧不起這種語言,認為它只適合用來口傳敘事,不適合寫成經典文體;想不到官話譯本一推出的同年,正是「五四白話運動」的同一年,很快地這個平民百姓的版本幾乎就取代了文理譯本,受到廣泛的接受,成為歷年基督徒最喜愛的經典中文譯本。

一開始就有修改的意見,然因戰事連連不得不拖延了修訂時間。然而語言往往隨著時代而消長或改變,在60年代又開始有學者對《合本》提出修訂的建議。於是在1982-1983年期間,聖經公會在香港、台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地舉行研討會,討論了《和合本》的修訂事宜,並列出修訂原則:

  1. 儘量少改,不必要的地方不修,有必要才改。

  2. 保存《和合本》的風格。

  3. 參考現代學術考古的結果。

後來又加上,

  1. 跟現代通行一致的詞語。

於是此修訂計畫於1984年開始著手,至2000年完成了新約。在這漫長的十六年修訂期間,由於聖經公會開始了另一個基於不相同的翻譯原則的計畫 - 《現代中文譯本》,又加上羅馬天主教與基督教教會嘗試共同翻譯聖經的計畫﹝由聯合聖經公會代表﹞而先後影響了修訂時間;更不需提原本為了配合兩岸三地的詞語字彙的配合與更改,例如「群眾」,在中國地區會產生與幹部唱反調特意挑釁的印象,就應避免使用;於是在詞句的反覆斟酌上也耗費了許多時間。

隨著新約的面市,舊約修訂的完成時間更受到眾人的關心。從2001年起,這九年來由海內外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聖經學者起稿,由聖經公會翻譯顧問群協助針對經文校勘,最後並經審議員審閱完成,每一步驟階段皆有文字記錄可考。最後這四年更是由編審小組每日一起朝九晚五的共同工作,字句斟酌考慮再三,力求不但能夠朗讀無礙更能經得起默讀思考。

和合本修訂本之新約部分依據聯合聖經公會1993年出版的《希臘文新約聖經》第四修訂版,舊約部分則依據1997年出版的《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第五版。由於新約經文考證學之研究已穩定成熟,有考慮價值的古卷及古譯本均已列入該原文聖經中,本修訂版即依據加以註解。至於舊約部分,如果遇到原文文本稍有差異,即參考聯合聖經公會「希伯來文舊約文本研究小組」(Hebrew Old Testament Text Project) 之記錄,凡該小組認為文本的原始性不太確定之處,需要考慮其他古卷或古譯本者,和合本在修訂時也採納該建議,並加註標示。

和合本的經文早已在華人教會裡成為經典傳統,而修訂本並不是一個新的譯本,乃是延續著先人精神的繼承著盼望對因閱讀和合本而接受福音的弟兄姊妹們來說,修訂本可以延續家族的信仰源遠流長。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謝謝!

Copyright (C) 2007 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
修訂日期: 2015 年 08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