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靠小傳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彭明輝撰 《新使者雜誌》30期 1995年10月  

按:彭清靠長老(1890-1955) 娶陳金嬰(又作金英,陳溪圳牧師之妹,參見陳兩故長老裔譜 )為妻,生一女三男,即長女彭淑媛(適林福耀,夫亡後再嫁陳端方醫師)、長男彭明哲(妻吳英姿)、次男彭明輝(妻楊月霞)、三男彭明敏(妻李純)。

彭清靠長老小檔案

1890

1912

1914-1933

1933-1935

1935

1947

1943-1955

1955

出生於馬公

台北醫學校畢業,取得醫師資格,進入馬��紀念醫院,受宋雅各院長訓練

在大甲開業「德仁醫院」,參與大甲教會服事

到日本進修醫科

返台,在高雄開業「彭產婦人科病院」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任高雄市會議會議長,從此不再過問政治

任鹽埕教會長老

蒙主恩召,享年65歲


◆ 第批馬偕醫院醫師

彭清靠為彭士藏傳道之四男(長男夭折),[1]當彭士藏在澎湖傳道時,他1890年出生於媽宮(馬公)。彭士藏於澎湖傳道二年後轉往阿猴街(屏東),後至竹仔腳、林後庄、嘉義、阿里港等地傳道,各一至三年,因此延遲了彭清靠的就學時間,至16歲始入阿里港公學校(現在的國小)。但學校給他跳級,僅讀三年就畢業,於1907年 (18歲)進入台北醫學校,1912年23歲畢業取得醫師資格。

其就讀醫學校期間,學費全是得自親朋借貸或資助。他的手記寫:「清靠台北醫學校在學中學費由來,全由上帝恩典才能得有今日,感謝上帝。1907年起至1912年止,支出下面數額,由以下人士協助:父親117.82元、姑母43元、叔父83元、鼎昌借入53元、大兄35.5元、二兄6元、劉俊臣牧師20元、自己郵局存金10元、祖母19.5元、阮氏2.5元,共390.32元,五年平均每年78.06元。」

取得醫師資格該年,馬偕博士創設於滬尾(淡水)的偕醫館,遷到台北設立馬偕紀念醫院,彭清靠是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第一批醫師之一,在宋雅各(Dr. & Rev. J. Y. Ferguson)院長的指導下,受訓兩年。在台北醫學校及馬偕醫院期間為雙連教會會友,認識雙連教會陳溪圳牧師的妹妹陳金嬰小姐,兩人於1915年在大甲教會結婚,由張金波牧師證婚,生有一女三男。

◆ 大甲行醫

1914年在台中州大甲街開設「德仁醫院」行醫,不久在苑裡設分院。在大甲開業到1933年,19年中曾任大甲教會執事、長老。這19年在大甲經歷過的牧師分別是張金波牧師、葉金木牧師和莊聲茂牧師。在大甲,因其住家鄰接大甲教會,偶有外地傳教者來訪大甲教會,多住宿於其家,因此認識日本聖教會的田中重治牧師、須田牧師和櫻田牧師等,與他們時有交往。不知是否當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包括大甲教會,與日本聖教會特別有密切的聯繫。後來在高雄,他與台南美以美教會戒能團平牧師、高雄日本基督教會江口忠八牧師,以及在山地的日人傳教者井上慶一牧師也熟識。

所以選在大甲開業的理由之一,係當時大甲街僅有一家日人開設之醫院,尚未有台灣人開設者。彭清靠認為需要由台灣人開設一家,可便利台灣人的病人就醫。他在大甲行醫19年,以仁慈、愛心照顧病人,特別是貧窮者,因此他在大甲街甚得人望。比如曾有一農家少年在山上看牛,掉落大安溪旁斷崖,雙腳折斷,全身癱瘓。德仁醫院雖無病房,他特別於病院後院安排房間給他免費住宿、治療幾個月,至他能使用枴杖步行。 

◆ 高雄「彭產婦人科病院」

1933年他結束大甲德仁醫院,舉家前往日本東京進修,研習婦產科兩年,於1935年返台,在高雄開設「彭產婦人科病院」。一方面是因為高雄市近於他的故鄉鳳山,另一方面因看到在高雄市私人的婦產科醫院僅有日人開的一家,尚未有台灣人開設的。
戰爭末期情勢緊迫,家族疏散鄉下,他因被徵召編入救護團,獨自留守醫院,1945227日高雄遭美軍大空襲,醫院全部燒毀。而高雄的醫院是他從日本返回高雄時,以所有的錢加上向信用組合(合作社)借款所購置的,是當時他所有的一切。大戰的火災使他變成一無所有,但於火災中他留給家屬的紙條寫:「耶和華賞賜,耶和華收回,讚美耶和華。我家於下午2點燒到現在5點,全部歸於烏有,此刻尚未熄火。清靠差一點險死,但平安無事,無受傷,遠遠在馬路看火在燒。感謝上帝。心神極端疲倦,只有感謝上帝。」三日後再寫:「在庭院睡二夜。彼時是很危險,但終得保存一條命。財物是耶和華賞賜,耶和華收回。沒有一點點不平,也不會捨不得。感謝耶和華,感謝給我們使用到今天。」表露他心底有真實的信仰。 

◆ 任高雄市參議會議長

當時,政府派他到旗山北方杉林庄的日人疏散村做專屬醫師。到戰後返回高雄,先在市內租屋重開婦科醫院,幾年後始建置一棟自己的房屋做醫院。

日本投降、戰爭結束時,日本政府停止市政作業,而國民黨政府尚未來台接收。高雄市民推舉幾個委員看管治安及其他事務,等候國民黨政府接管。彭清靠亦為委員之一,國民黨政府接收後成立市參議會,彭清靠則被推為議長。二二八事件發生,他以參議會議長身分主持事件處理委員會。當他與市長及其他三個市民代表前往壽山高雄要塞與要塞司令談判時,五個人都被逮補,三個市民代表被就地槍斃,同時要塞軍隊向市內攻進,殘殺在市府會議室等待談判結果的處理委員、聚集於市府前廣場的幾百個市民及集合於高雄中學和火車站附近的學生等。經歷此事件,他徹底認識中國人的真面目,從此不再涉入政治。 

◆ 教會與家居生活

在高雄,他設籍於北野町教會(現在的鹽埕教會),自1943年至1955年去世止,一直擔任長老。北野町教會於戰爭中,美軍空襲時略受損壞,戰爭後雖立即修 復,繼續聚會,但因信徒日增,小會有新建教堂的計畫。彭清靠聞知在瀨南街有塊日產空地,若用以建築新教堂甚為理想,乃和李乘鰲牧師及長執極力向日產管理處爭取租用該地,既租到就開始建堂,於1951年新教堂竣工,此即今日的鹽埕教會會址。[2]

彭清靠因其父彭士藏傳道受台南巴克禮牧師、李庥牧師娘、余饒理先生、甘為廉牧師、安醫師等之栽培,本人亦在雙連教會與吳威廉牧師(Rev. William Gauld)、宋雅各院長、明有德牧師(Rev. Hugh McMillan)等多有接觸,又與日本牧師時有交往,具有開明的思想、嶄新的觀念,樂於吸收歐美、日本的文化,生活現代化。他自大甲時代就乘馬,種植玫瑰花,學習池坊流插花,聘請日人家教學習速記,聘請福建人家教學習北京語,從武師學習拳術及其他武藝等。這之外,他相當關心兒女的教育,於兒女進入小學後,就在台北租屋,將兒女全部送往台北小學校,為他們建立日後升學的基礎。

觀其生涯,彭清靠出生於清貧的傳教者家庭,因承親朋的援助,讀醫學校成為醫師,經濟上得以小康,但對金錢淡泊,未有顯著的業績,有的只是平實的信仰。他的一生努力充實自己,全力照顧家屬。對病人、對社會、對教會也真誠盡其所能,熱心服務,是一個平凡的開業醫師,也是一個平凡但堅實的基督徒。

註:
1.
楊士養著,《台灣信仰名人略傳》107-111頁。
2.
記載於《鹽埕教會設教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