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許朝的信仰生活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盧錫金撰 錄自 《盡忠傳家──許朝長老生命故事館》盧恩惠、盧錫金編著 盧恩惠發行 2015年6月16日初版 380面 亞洲地區總經銷 天恩出版社 p. 283-288 親友會心齊 第4話。

獻上頭生的
外公從何時將「頭生」的雞蛋、菜瓜、蜂蜜,按照出埃及記十三章耶和華的曉諭,分別為聖,歸給耶和華呢?我無從查考。但我知道外公把大女兒謝許鉗(1923年4月3日生)—我的媽媽嫁給牧師盧賞,是出於這種信仰而來的。
外公謝許朝於1918年第十胎生下謝滿(後來夭折)。過去生十個失去四個,那麼他從1912年就任宣道師開始傳道,如何同時照顧當時滿十一歲半、五歲半、三歲半、滿一歲的四個孩子呢?
這一項,我是最近才知道,牽連很廣,都倚賴大弟恩惠在搜尋之後加以探討、發揮吧!
許朝
殷勤敬拜神
外公、外婆勤讀聖經,是子孫們都知道的,不然英國宣教師們怎麼會勸他去讀短期的神學訓練呢?但他哪兒學來的漢文教育?我從沒聽母親談過。不過,外公每主日上教會、星期三參加禱告會、星期五家庭禮拜很少缺席是事實。領薪的宣道師時期不說,就是無薪的自由傳道時期,他的讀經時間也占滿生涯中很多時光。
外公自己在家做家庭禮拜,這是他的生活習慣之一,他有獨到特色:
(1)不硬性強迫正讀書、做功課的孫子們參加,當然會先通知一聲。
(2)輪到阿嬤讀聖經時,因阿嬤讀的是白話文聖經,又使用放大鏡,所以讀得很慢。外公絕不會叫她趕快讀。
(3)接著要讀的人開始不耐煩或打瞌睡,他也無所謂,不會生氣。
(4)我們等到不耐煩離席,他也善意解釋,認為我們是回去念書。當我們離開而覺得孤單,再回來時,他只是看一眼,不會多說什麼。
(5)不解經,不唱聖詩,只讀聖經和禱告。
禮拜專用服
孫子、孫女眼中,上教會時阿公所穿的服裝是有故事的。他一律都是臺灣服,長袖短領,布扣子的上衣,寬闊的褲筒。冬天是黑色,夏天是白色的。亞熱帶的臺南,對穿黑色臺灣服之外公記憶不多,卻對穿白色麻絲臺灣服的外公,印象很深刻。
《至於我和我家》第14頁的相片是1941年1月2日謝守回娘家時照的。因為是冬天,外公穿黑色臺灣服,比起背後打著長短不一領帶的女婿們好看多了!有威嚴!第102頁的黑色臺灣服也好看!
外公一年穿五十次—即穿五十個禮拜—的白色麻絲臺灣服,是穿一次洗一次的。他拿出預先留下來的一小塊白米飯,用紗布蓋著,在八分滿的水盆中搓揉,把洗好摺成小塊的衣褲浸下去,壓出水分後拿上來,掛在衣架上,放在通風口,準備隔天拿到外面曬太陽。我很喜歡看外公星期日晚上的這一系列小動作—用手指抓、拉直或用手掌打、壓平,因為星
期日晚上不必做功課,有時間、有心情看外公的手工藝。
疼某大丈夫
我也特別想看外公如何曬阿嬤的衣服。上面已提過,阿嬤的內衣褲是阿嬤自己洗,但需要阿公舉起雙手替阿嬤曬衣服。這是女性敏感性而惹出來的問題;按照聖經,也算是「愛妻子」的標誌吧!說到「愛妻子」,我每一次看到阿嬤在客廳,坐在靠外比較有光線的地方讀完聖經,就地梳頭髮。總覺得那姿態襯托她很幸福!她梳頭髮都梳半天,梳了又梳,默默地梳,好像在按摩。有時自言自語,像是低聲唱歌。有時口裡唸著聖經經節或禱告,好像梳頭髮是她每天的「工作」之一。讓她這樣過日子的丈夫,算不算愛她呢?你說吧!
許朝
熱心助鄰舍
人家選許朝伯當鄰長,是因為至少他識字,又德高望重。他常常去關心鄰居,特別關心寡婦。右邊鄰居有一位,是沒親沒戚的老太婆,她住在白天也黑黑暗暗的房間裡。阿公常常叫我拿東西給她。阿公沒有為她特別買什麼,都是鄰居拿給外公的年糕、甜點、水果等,外公「有」就分給她。
屋子的正對面有一位寡婦,叫阿貴姨,後來變成我要叫她「四姨」。有一次這位阿貴姨打罵二姨謝笑,所說的咒詛話語很難聽,讓二姨的兒子日後還記著。原因是二姨叫自己孩子不要和對方同年齡的兩個孩子一起玩,對方的孩子照實告訴媽媽,她潛意識中認為這是對他們最大的侮辱,所以來勢「兇兇」。二姨當然不是看他們窮,乃是上「不接觸」比較好而已,只是自己兒子不懂婉轉表達,直不隆冬地拋一句:「媽媽叫我們不要一起玩。」因而惹對方的氣。
雖然如此,許朝伯不因為這樣就拒絕來往,仍然關心照顧。這一年是我從嘉義回臺南教幼稚園的那一年。因對方罵得很難聽,二姨帶孩子到六姨謝罕的墓地去哭。她不會罵孩子,只覺得命苦,遇到這樣的鄰居。那天可能哭得很厲害,讓孩子們一併記在心裡。那是六姨過世(1942年5月7日過世)滿一年前後的日子。
鄰居中有自來水的用戶不多,有的話,當然都設在自己家廚房裡。外公卻設置在門外,距離自家廚房還有至少十五公尺。他是為了鄰居方便喝乾淨的水(自來水),所以設在外面,不是喝公共井裡的水。公共井周圍都有人在現場洗衣服、洗尿桶。特定的人可以進去阿公家拿鑰匙,提水後自己記錄桶數,還鑰匙。這當然要分擔水費。到了(政府鼓勵下)大部分的家庭都設置自來水之後,外公就名正言順地把水龍頭移到屋子裡,廚房內。
恆守七德行
外公的信仰生活可細分出七項德行:(1)潔身自好、(2)遵守規則、(3)做事精明、(4)信念明確、(5)堅守所信之道、(6)對人誠實、(7)對子孫有所期待,即期待子子孫孫成為上帝的國民,為主做工。
(1)潔身自好:首先謝謝外曾祖父許斌禁止妻子謝黃意給兒時的謝許朝喝「符水」類的東西;謝謝外曾祖父帶他在「不說臺灣髒話」的環境中長大;許長老自勉不說日本人和別人壞話;自勉沉默,少說俗世話;吃飯前後都漱口;睡眠前長時間刷牙;注意衣褲的洗滌,殷勤洗太太和孫子的衣服;用心打掃房間的各角落,包括總舖的床下;果菜開始染農藥時,
他就停止蜂蜜的買賣。
(2)遵守規則:守交通,不吐痰,要繳稅。守教會規矩:聚會、讚美、讀經禱告、奉獻、開會。守聖經的教訓:不吃血,獻上初結果子。守上帝所喜悅的:榮耀主名,愛鄰舍。
(3)做事精明:洗衣、洗滌、刷牙法、防近視法、掃把用法、擦地板後防止滑倒法、防鉛板生鏽、防鉛板傳熱、防螞蟻、防蜈蜙、防盜、防颱風、防火災、風爐用法和防止風爐火消失之方法,因而整天有熱開水等等。包括種菜、煮飯菜,好像都是軍隊操練過來的,野戰救生法之一。
(4)信念明確:愛國家、恨敵人,後來轉為愛主、愛鄰人,不愛世界,只仰望天上家業。日人第二次國勢調查時(1915年),辦事員寫「謝魏饌」三個字到第二個字就停下來,可能是筆劃太多,不會寫。外公認為對方不會寫,不計較,給對方留面子,就離開。結果謄本寫成「謝魏栓」,「饌,ㄓㄨㄢˋ」變成「栓,ㄕㄨㄢ」,他也無所謂。謝許「火+乾」變成謝許「鉗」,他也無所謂。
臺灣光復後,本來在家後面約七十多臺坪的空地,被人占用,他也沒有到公所去抗爭。
(5)堅守所信之道:堅信十誡的應許,相信認罪、悔改與耶穌寶血的功效。他負責製作聖餐用的葡萄汁時,態度敬虔如同祭司。他也相信主裡的禱告必應驗,並相信復活與永生。
(6)對人誠實:孝順母親、尊重異父姊姊、守婚約、守信用、對男女老幼的恩人長存感恩心、愛太太、愛子孫、愛路旁小生命、愛孤寡。
(7)對子孫有所期待:相信主的應許、祝福到千代。故看重教育、看重感化、看重聖經教導。盼望子孫皆成為上帝國民,並為主做工。尊重傳教者,尊敬宣教士和英國姑娘(「姑娘」為當時對女性西國宣教士之通稱)。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