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父子接力寫歷史──《定根本土的台灣基督教》書介 |
|
|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諸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
||
王昭文撰 寫作於2006年3月,為介紹鄭仰恩牧師的著作《 定根本土的台灣基督教》而寫,發表於《台灣教會公報》。見於茄苳樹窠2008年12月3日;再錄於《啟蒙人心的信仰導師 :,鄭連明牧師/教授別世三十週年紀念文集》,鄭仰恩, 鄭仰生, 鄭愛玲彙編 信福出版社 2009年1月 p.250-254。
《定根本土的台灣基督教》收錄了台灣神學院鄭仰恩教授2000年至2004年陸續發表的六篇學術論文、一篇演講稿和四篇為基督教刊物所寫的文章,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宣教史為主軸,分別探討教會和台灣社會的互動、教會信仰傳統的形成、教會與台灣的民主化、醫療宣教與倫理、本土神學思潮等主題。因為文章多圍繞基督教在台灣生根發展的過程,故以此定名。
這本書,鄭仰恩題獻給他的父親──鄭連明教授(1931-1977)。鄭連明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的主編者,戰後台灣教會界的重要領袖人才,可惜英 年早逝。兩代鄭牧師都曾就讀美國普林斯敦神學院,專攻教會歷史,在台灣神學院任教,擔任台灣神學院的教務長。《定根本土的台灣基督教》這本書可視為鄭仰恩 接下父親手中台灣基督教史研究的棒子、繼續堅定向前跑的證明。
這篇必須和鄭連明的〈自設教五十週年至設教 六十週年(1923-193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第五章)一文合併來看。鄭連明率先指出1925年加拿大教會聯合的風波影響到台灣北部教 會,當時北部教會的宣教師除了偕叡廉(小馬偕)夫婦之外大多贊成歸屬聯合教會,但是1926年卻決定台灣宣教區要歸屬拒絕與其他教派聯合的加拿大長老教 會,以至於大部分宣教師紛紛離開。這篇簡要的歷史描述中,透露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問題,讓人很想問清楚。
關於加拿大教會聯合運動對台灣的影響,鄭仰恩大量使用加拿大長老教會檔案室所藏一手資料,重建當時北部教會的宣教師間因為理念不同而造成的緊張關係,並提出:「該運動對台灣教 會的實質影響,除了大幅人事異動之外,還包括宣教成效、領導模式,以及同工關係上面。」(124頁) 這樣的看法,呼應了
鄭仰恩在自序中說,北部教會信仰傳統,一方面代表西方基 督教傳統和本土文化緊密結合的果實(指馬偕與台灣女子張聰明結婚後形成的本土宣教模式),但另一方面形成著重權力掌控與操弄、以同系內聚串連為基礎的保守反動文化,若能對相關歷史事件做更深沉的信仰反省,將帶給教會政治文化更多深刻啟示。可惜這篇論文僅討論了宣教師間的問題,尚未處理台灣本地信徒對教會聯 合運動的認知和所受影響。相信這個主題鄭教授會持續關心發展。
〈她名叫「伊萊莎」!〉寫的是台灣首位女宣教師伊萊莎•庫克(Eliza C. Cooke),以往大家只知道她是李庥牧師娘,而不知其名。鄭仰恩在劍橋韋斯敏斯德學院的檔案室找到了一些台灣早期宣教師的資料,才終於知道她的名字。伊 萊莎在李庥牧師去世後,繼續在台灣推動「女學」的設立,致力婦女宣教工作,可惜在她獨力奉獻三百英鎊所建的女學落成之前,就因病而不得不離開台灣。
〈從宣教師女兒到海外宣教師〉是侯書德牧師娘蘇佑美的傳記。蘇佑美出身子女眾多的家庭,出生後為彰基的護士長、加拿大宣教師烈以利所收養,後嫁給太平境教會侯全成之子侯書德。侯書德成大建築系畢業後,到加拿大諾克斯神學院讀書,畢業後派到安大略省的原住民保留區工作,從此成了在加拿大原住民當中的宣教師。夫婦 倆奉獻大半輩子給加拿大原住民,生活十分簡樸,從不抱怨,十分令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