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有話說牧會可以不忍耐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鄭明敏撰 《台灣教會公報》 3215期 2013年10 月7 日 p. 14 牧師娘真心話-2。
鄭明敏是鄭有田長老、陳惠容長老之女,是林瑞隆牧師娘。

現在牧養的教會 (台南東寧基督長老教會),幹事和某些會友會暱稱牧師娘為「娘」,除了顯示親密,也帶有諸多倚賴與期待,因為,為「娘」的自然有許多應該與責任。這個稱謂也符合我家牧師對牧師娘的定位:就像由老闆掌櫃的店家,老闆「娘」該隱身幕後,顧前顧後,打理沒人注意的細節,最重要的是鼓勵會友參與服事,萬萬不可自己站到台上拿著麥克風出風頭。
其實,婚前曾經撂下一句狠話:「我絕對不當牧會的牧師娘。」言下之意,你要封牧就爭氣點,當個教書的牧師,我勉強可以接受,牧會免談。不過,上帝是既幽默又深具耐心的。
30多年前,新手上任時叫傳道娘,在一所座落海濱的小教會,因為先生正預備出國進修,我以跳板的心態忍耐這段牧會生活。但上帝不死心,藉由不識字的長老、矛盾糾葛的會友家庭、一群奔放不羈的社區青少年,給了我一場揪心的震撼教育。
在那沒有網咖的年代,帶著這群不想回家的青少年練唱,當他們終於能分部完整唱完〈快樂頌〉的合唱曲時,那一雙雙因驕傲而發亮的眼睛,至今仍閃爍在我的腦海。
結果是一年後,在淚光與滿懷不捨中離開。原來,牧會可以不忍耐,即便如此,仍不足以打消我的逃避心態。旅美期間,早已安逸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作息,卻在先生即將完成學業之際,再度受召牧養一所旅美台灣人教會,會友多為早期赴美留學的優秀人才,夫妻同頂著博、碩士光環的占半數以上。但再優秀的台灣留學生,一旦進入美國職場,文化差異加上少有人能百分百掌握語言和文字,極易成為被邊緣化的職場弱勢,有志不得伸的鬱卒不覺間就宣洩在家庭和教會生活中。許多父母與在地出生成長的第二代子女格格不入,夫妻爭吵不睦更是工作、生活壓力之下的常態。
有回,聖歌隊指揮與老婆大吵一架,盛怒之下夫妻都不來教會,聖歌隊事工停擺。某位長老一通電話打來,請牧師娘去關心溝通,我一個30出頭的少婦,根本不懂怎麼當和事佬,遑論終極使命是說服他們回來服事,除了禱告交託,我至少沙盤推演了二、三十次。感謝主,憐憫我的愚拙,連登門拜訪都不必,一通電話就順利達陣。
移民教會慕道友比例偏高,因為教會還兼具了「同鄉會」的功能,許多人一早來做主日禮拜就不想回家,在教會享用家鄉味的愛餐、用台語聊天,成了他們莫大的享受。這段海外牧會過程,讓我見證了教會如何以基督的愛慰藉眾多異鄉遊子,難怪有許多人會因在國外踏入教會而信主。
對我而言,人生超過一半的牧師娘生涯,也是一段自我探索的過程,其間經歷來自上帝的破碎與重建,來自內心由抗拒到降服的掙扎,終能坦然面對軟弱不足的「我」,也全然確信,上帝既無視我的「心願」,不肯放過我,就必然為我預備夠用的恩典。如今年齡漸長歷練也多了,更加認清,只要細心觀察、主動關懷、幫補三不管地帶,牧師娘也能在繁瑣的服事中應付自如。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