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人瑞陳邱阿慎女士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林昭俊撰 「百歲人瑞 陳邱阿慎女士 --台灣阿信的故事」《台灣醫界》43卷3期 2000年

林昭俊是台中縣太安綜合醫院院長;父親林元滄醫師,母親陳秀英。外祖父陳泉與陳彩龍是堂兄弟,而叫陳邱阿慎為嬸婆。


前言

嬸婆--陳邱阿慎於明治24年,清光緒17年,主後1891年3月8日 降生於台中縣豐原庄豐原街西醫館存安堂,父親張邱玉章,母親張邱林桂妹,長女。夫婿為陳彩龍醫師,育有六子三女,其中老大陳端方、二子陳端儀、三子陳端正、四子陳端堂皆為醫師,外孫詹啟賢為現任衛生署署長。自幼承受優良優統教育之薰陶。她是民族英雄邱逢甲公之侄女,名門閨秀,9個姊妹,4個弟弟,人丁旺盛。多姿多彩的大家庭,條條心路通善境,慈悲喜捨隨理性,彩繪自己之生命者。百忙中保有清明,有勇氣使一生處處都豐盈,秉持著精益求精,現實 社會之認同,攀上人生的頂峰。絢麗的樂趣人生,維持著高度的生活水平,無盡的生命航程,看人生若海闊天空,靈感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向上帝借用一盞明燈,跨越時間之陷阱。其一生充滿詩情,崇高偉大的心靈,充滿智慧與理性。

求學經過

1908年,當時17歲,畢業於第三高女的技藝科(即台北市中山女高暨北二女的前身)。因為家住葫蘆燉(今之豐原市),為了去台北念書,早晨約4到5點 鐘就由家裡出發,乘坐小轎子翻山越嶺,攀過火焰山到苗栗,轉乘火車去台北車站。當時縱貫鐵路尚未打通,火車又跑得很慢,經常在早上九點多從苗栗坐乘火車到了 晚上八點多才到達台北站。當時學校位於士林,若是沒有轉搭士林線的火車,就只有徒步走到學校。也曾經從葫蘆燉乘小轎子到台中港,大肚溪北岸,搭船到淡水, 再乘車或淡水線去士林之第三高女。

當年同窗有22位同班同學,其中三分之二多為台北市區的學生,南部有3-4位,中部只有2-3位。除了她因為是基督教徒的關係,其他同學都有纏足。但是經過學校生活以後,畢業時已經沒有人纏足了。
畢業典禮時,她代表全體畢業生領取畢業証書,風風光光的完成學業。返回家鄉時,又是經過16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才返回故鄉。當她抵達葫蘆燉的家鄉時,地方的庄長(即鄉長)警察局長、郵政局長、學校校長及老師等地方士紳,帶領著樂隊,站列在車站接迎,場面之盛大感人,令她終生不忘。

相夫教子

返回鄉里後,任職於台灣公立葫蘆墩公學校(即今日瑞穗國小),造就豐原早期無數棟樑人才。數年後,蒙主安排,媒婆介紹,與陳彩龍醫師結婚。

結婚當時,陳彩龍畢業於台北醫學校,家住南投縣名間鄉弓鞋村,家境清寒。婚後先在竹山開業,後來再遷到台中市之穎川醫院。當她們的生活安定及經濟基礎穩固後,嬸婆鼓勵丈夫再往日本慶應大學進修,榮獲醫學博士學位後,才返回台中,設立仁川醫院。這所醫院從日據時代以來都是台中市最著名的醫院之一。民國35年(1946年)叔公榮任省立台中醫院院長,兼救濟院院長。爾後又膺選二屆台灣省議員(無黨籍),為民喉舌於早期省政之興革。曾任台中市長之陳水潭醫師,正是陳彩龍之胞弟。

婚前讀了3年書,把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技藝傳授給鄉里及婦女學生,排除纏足的惡習,同時又挺身為本省婦女之參選及男女平等奔走,貢獻社會,婚後相夫教子,敦親睦鄰,是中部地區最傑出的女性。

曾經親自率領著當醫生的兒子媳婦到台中救濟院去撲滅蝨子,清潔環境,維護公共衛生,重新把救濟院改成殘障者也能享用的殘傷救濟院。後來又創辦柳原基督教托兒所及幼稚園及護理學校。當選台中市第一屆模範母親。

曾任:台中市婦女會理事長及顧問、台中市紅十字會理事、台中市柳原基督教會長老、台中市柳原基督教托兒所園長、台中市議會第一、二屆市議員。當她在第一、二屆台中市議員之任內,爭取到東海大學之創立,詳細經過有陳邱阿慎之手稿如後:

相夫教子之下,長男陳瑞方畢業於日本慶應大學醫學博士,曾任省立台南醫院副院長及台南市陳婦產科醫院院長。次子陳端儀畢業於日本慶應大學醫學士,曾任省立台中醫院內科主任及穎川內科醫院院長。參子陳端正畢業於日本大學醫學士,曾任日本美國海軍在橫須賀醫院醫師及橫濱市千代崎醫院院長。肆子陳端堂畢業於日本大阪帝國大學醫學部,先後擔任省立台中醫院外科主任,穎川外科醫院院長,西區獅子會會長,台中市市長。伍子陳端五,畢業於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曾任印尼糖廠高級顧問。六子陳端祥畢業於成功大學,曾任台中水廠廠長及自來水公司經理、處長。愛珠*、雙珠、綠珠三位女兒均得乘龍快婿,子孫滿堂,個個卓然成然。外孫 詹啟賢醫師是現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長女陳愛珠是齒科醫生,擔任過彰化縣議員,省婦女會理事三十年,她即是詹啟賢的母親]。

爭取「東海大學」設立經過(她的手稿)

一、沿革動機

民國41年時,有一禮拜日,本人在台南太平境教會參加禮拜時,聽到蔡培火先生為爭取東海大學建立於台南而舉行的早天禱告會之消息時(當時南北各地均有多處在爭取)。本人聽到此消息,馬上回台中,由於當時本人乃為第一屆市議員,所以在參加市議會之時,由本人提案,並請2位基督徒議員邱欽洲議員,盧蘇錦雀議員連署,提起臨時動議,提出爭取貴校來台中建校,茲因21位議員中,只有3位基督徒,其餘議員又對此案未知詳細,故若當時表決,可能未能得到附議通過。於是我提議保留此案,待隔日再議,請各位議員慎重考慮,於是經過本人私下加以詳細說明,再議時終於順利通過,並決議推派本人代表市議會出面接洽在台南之外國人及本國人董事。本人於接洽時,曾商請前參議員盧慶雲先生、王秀英女士陪同前往台南、台中及台北間,日夜奔波,夜宿火車。因董事會開會在即,不敢怠慢;幸宜承蒙各位董事之讚同及採納,最後終於同意設址於台中。

這個事情過後,又花了許多寶貴時間,再加上當任市長楊基先先生的贊助,而此時,東海大學籌備會董事派孫雅各牧師及美方視察人員前來台中,楊市長陪他們考察,當時首先考慮今日之台中體育場,因場地不適合,乃決定現今之校址。接著林金標市長接任後,熱心爭取這塊地皮,當時此地皮有400多戶人家,(有佃農,私人地),後經市府、地方人士及土地所有人多方合作,才解決土地問題,感謝主。不久,東海大學開始建校破土典禮,當時亦曾邀請美國副總統尼克森來此參加,本人亦有幸目睹之。

二、建校成果

我們知道,由報紙,各界人士的反應以及各國的批評,學校所培育出來的學生,不論對社會,對國家都有很多的貢獻。但是,我們必須了解,外國人士並非建了學校,就撤手不管,不負責任了,到現在,他們還時時為這所學校在禱告,更為了培育學校靈育,而加蓋了一座美麗的教堂,其目的不但增加知識,而且更要培養靈育。來達到建立這所學校的目的。

以上略記來紀念神當時的恩典,在百般的困難中,使這所大學設立在台中,來負起信福音的神聖使命,使神的名更得到榮耀。

名人逸事

家父林元滄醫師說;想當年(約1928年)去東京念書時,曾與嬸婆和陳彩龍先生同船,大家都很羨慕這對神仙美眷夫婦,夫唱婦隨。尤其是嬸婆滿口流利的日本語,男女平等自由的新思想,令同船者震撼迴盪。

家母陳秀英說:在她小時候,嬸婆常到彰化田中鎮去租收。外祖父陳泉與陳彩龍叔公是堂兄弟,常常一同去山上放牛,快樂童年樂無憂。因此,嬸婆每次到田中收租,一定到外婆家交流,或小休。

母親自幼體弱多病,居住鄉下求神 拜佛吃草藥來保命。外祖父母最欽佩嬸婆的才情,處事精明,能說會寫流利的漢字和日本語來適應環境,有愛心又熱情,特別拜託嬸婆及叔公為這獨生女兒請命,多多栽培與感應。允許媽媽經常可以塔火車去台中市嬸婆家裡走動,提高生活水平。一生緣與一世情,後來,推薦媽媽去台北市產婆專門學校進修住校,榮獲助產士執照。結交許多新朋友,假日做定點旅遊,物換星移幾度秋,不久,在雙親相親時情感交流,嬸婆的判斷成為爹娘結婚的主流。父親成為陳彩龍叔公的至交老友。想到人生變化真難料,姻緣就是這麼奇妙,只要運氣好緣份到,天涯海角,凡事都微不足道。

嬸婆與我

從我童年的記憶去追尋,省立台中醫院院長陳彩龍夫婦是我們家最重要的貴賓,他們是當代的偉人。尤其是嬸婆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國語、日語、閩南語、客家語,很流利的講演,演說的內容純真,刺激又令人興奮,台上台下熱滾滾,許多真心話令人都相信。想像力無限延伸,營造群眾的氣氛,她是一位隱藏在人間的才子佳人。

1969年1月 是我們太安綜合醫院落成,同時是我的結婚日,她上台演講的內容深具啟發性,帶一點溫柔感性,眼神靈活如寒星,其高貴風度使參加宴席者永遠讚頌。我們之間像個大家庭,因緣好像天注定,從爸爸媽媽結婚成美眷家庭,蒙受叔公與嬸婆之認同,參加定情,購嫁妝及婚紗攝影,都有嬸婆親切的身影。包括大哥大嫂的婚禮也少不了她的插花造型,包裹著多樣濃情,穿越三個世代的暖暖溫情,激起我們內心的感動,從大小處皆可見真情。

1972年10月一個下雨的星期三,陳端五舅父帶我拜訪住在橫濱市的母親,參加宴會場面感人又溫馨,我們同時受到全體親屬的關心,他鄉遇故知,一整天都令我感激不能安眠。當時,我正好在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研究所進修。適逢「中日斷交」,台灣退出聯合國,當年嬸婆年約81歲, 能從電視看遍世界,任何事都能仔細思維,望著夕陽無限美,對生命主動與被動都會拿捏。生活起居都有用頭腦思考,擁有健康看來並不老,胃口很好,能一口吞下大蛋糕。對世界局勢有新思考,情理法面面俱到,思考更長遠目標。巧妙的應變之道,對未來無窮探討,一切為家��思考,一輩子都使我忘不掉。

此後數年,每年我都去日本橫濱看她老人家,學習與受教於她的智慧理性與才華。營造留學夢和國際化,心胸中燃放出火花,領會生活中菁華,經常談話而忘了回家。人生隨季節變化,在心靈夢田來栽花,涵蓋了人間繁華。不同的人生規劃,白髮喚不醒黑髮。更多的靈感火花,在海外生活與掙扎,面對下一世紀變化,感情生活需要智慧化。曾經多次和嬸婆談心論情看造化,重溫生活再出發。經常在客廳泡壼茶,聽聽美麗的神話,和嬸婆在上帝面前祈禱。

1977年9月23日星期五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事先和嬸婆約定一同搭乘SQ-8七四七新航班機從台北飛往東京,因為黛納颱風過境,從香港出發的新航噴射客機能否著陸未定,我們一起在松山機場等候通知,在民航局服務的親屬陳玉祥多次跑來通知,一起撫慰共處,航班經過颱風而延誤,遲了數小時,能夠當天起飛就是福。嬸婆與我在眾多親屬祝福中步上旅途,飛向心靈的國度,雨聲風聲輕輕奏情詩,潛藏多時的感觸,讓生命更有價值。在機上,嬸婆一口氣寫了十張明信片。轉給空中小姐去郵遞,看嬸婆把人生交給自己,一點一滴的凝聚力,寄給家人興奮的話題,洋溢著心靈與愛的健康氣息,要幸福需要靠自己。為生活創造出傳奇,散發出獨特之魅力。心有靈犀一點通,對人生的不放棄,挑戰人生不怕風和雨。接近午夜才飛到日本,安全降落在東京羽田空港,一次絕妙之搭擋,感嘆人生之無常,未來之路還很長。三舅陳端正醫師夫婦來機場,接迎母親回橫濱的方向。母子牽扶貼面頰, 在晦暗的夜空下,把好運包回家。

尾語

白髮無言不抗辯,松樹經年似神仙,生命中滄桑與歷練,放任自己看人間。晚年,她常常在電視機前,驚嘆於人生多變。無可取代之容顏,將逼真畫面呈現,每到選舉年,我就特別用心尋找一些競選電視錄影片,送到她面前,談論選情與挑戰,引發探討新紀元,調整生活新觀念,映照幸福之笑顏。

透過筆尖擁有百萬言,生與滅只在意念間,她願我願皆相連,尋找一些小靈感,悠揚地撥動心弦,相顧欲言在心田,傾聽社會的詠嘆,世界天天在政變。生命臨終要尊嚴,山林之綠意無限,能走多遠 就多遠。在這無常之世間,偉大與平凡在機緣,張著疲倦之雙眼,看時空浩翰萬變,親情友情在變遷,此生此情天為鑑,珍重再見掛心田。

秋色入林紅又淡,健康無法用週旋,上帝給她足夠的時間,嚐盡人生酸與甜,老化跡象已浮現。悠悠走過人生百年,讓恩慈常留人間,臨終選擇在太安醫院。因此,太安醫院六合分院新建大樓特別選在3月8日(嬸婆的生日)做為開幕剪彩紀念日,舞獅響鼓辦喜宴,致上最高之禮讚。今年又是國際老人年,新時代健康理念,世間一切法在緣,祈盼好運連連。

參考資料

1. 何群英,校友之光--訪最年長的學姊陳邱阿慎女士,中山女青年21期 1983; 81-82.
2. 陳邱阿慎,爭取東海大學設立經過,手稿。
3. 台中市中區戶政事務所,戶籍謄本。
4. 先慈陳邱阿慎女士訃告。
5. 故陳端儀先生事略。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