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夫 永遠的台灣人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王永慶撰 題「永遠的台灣人」

《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梁玉芳撰 天下文化出版社 20009 推薦序。


羅慧夫院長是在民國65(1976)6月間,由馬偕醫院轉來長庚紀念醫院服務,擔任院長職務。兩年後轉往整形外科發展,從此專注於此,不論是對整形手術領域的擴充,以及整形外科醫師的培養,都下注了極大的心血和功夫,也因此而獲得了十分卓越的成效。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今天能夠居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並且造福國內外無數的病人,羅慧夫院長都是居功厥偉。可以說,是他一手打造了長庚的整形外科,同時奠定了深厚的長遠發展基礎。今天羅院長雖然已經從長庚醫院退休,離開了台灣,今後將從事醫療人力及資源短絀國家的義診工作,但是我們相信,由於他在這裡40年期間,以無私的大愛,為此地人民作出了鉅大的貢獻,他的身影及風範將長存於這個島上,並且深刻映照在長庚的發展歷史當中, 留下光彩奪目的一頁。長庚醫院上下同仁也都知道,無論他到了那裡,都將是長庚的永久名譽院長。

西元1959年,也就是民國48年當時,羅慧夫院長從醫學院畢業不久,結了婚,有一對稚齡的子女。依照一般人的生涯規畫,應該是在美國展開醫師的工作,為自己,也為家人尋求安定、快樂的生活。可是羅慧夫夫婦毅然放棄這樣的人生道路,選擇前往當時還是相當貧窮落後的台灣,擔當艱難的醫療宣教工作,可見他們夫妻都是具有慈悲心腸和博愛胸懷的人。值得順便一提的是,除了羅慧夫院長夫婦的愛心之外,他們所屬美國歸正教會及會友們在後所提供,包括精神上的鼓勵以及財物資金在內的種種支援,也是促成其完成重重善舉所不可或缺的配合條件。從這裡又讓我們可以看到,50年前的美國社會,已經具備這種強助弱、富濟貧的高貴情懷及文化特質。他們不但在口頭上提倡博愛慈悲,而且透過教會組織的力量,將其崇高理想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前往幾千里外的異地,去幫助和他們毫無任何文化血緣關係的人民,盡一切所能協助解除其身心的痛苦。這樣的一種西方文化,其中也是頗有值得一向自許為具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中國人所深深省思及借鏡的地方。

羅慧夫院長住在台灣40年,從一開始著手重建已經頻臨破產的馬偕醫院,苦心孤詣為其再造生機,終於發展成為當時最具醫療成效的醫院。其後,又因憐憫兔唇兒童身心所受的創傷,乃利用兩年時間返回美國學習唇顎裂整形手術,用來醫治無數的兔唇兒童,幫助他們身心回復正常。再因為眼見台灣許多小兒麻痺病童,只能在地上爬行,過著屈辱不幸的人生,更歷盡艱難引進疫苗,制止疫情擴散,並著手建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扶助許許多多病童重新站立起來。

雖然已經竭盡心力做出這麼多的善舉和貢獻,可是羅慧夫院長仍然時刻不停地在為台灣人民的醫療福祉設想,繼續從醫療先前國家引進種種醫療設施,諸如加護病房及燙傷病房等等,無數台灣人的寶貴生命也因此而能獲得挽救。當這些工作逐一有了良好成果而告一個段落之後,羅慧夫院長又將關注的眼光轉移到山地原住民身上,在民國60年前後即開始發動山地巡迴醫療服務,行跡遍及宜蘭、桃園、烏來及花蓮、屏東,醫療宣教的腳步從不鬆懈。

羅慧夫院長長期遠離家鄉和親友,將他人生精華的40年全心全意投注在台灣,幫助了此地無數罹患身心病痛的同胞,如此高貴的情懷及人格,值得我們台灣人民出自內心的感謝及欽佩。可是在此同時,他們卻也看到社會上許許多多反常的現象。雖然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然而有人對於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種種問題弊端,竟能採取冷眼旁觀的態度,對之漠不關心,任其問題弊端持續 擴散蔓延,甚至推波助瀾, 深化為害程度。這種現象不但看了教人心痛,尤其是如果對照於羅慧夫院長的所作所為,以一個外國人身分,為了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可以不求回報長期作出犧牲貢獻,我們實在應該感到無比的羞愧。

衷心盼望由於本書的出版,可以為國人提供一面反思的鏡子,進而有助於喚醒社會良知,故樂於為之作序。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