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夫回台訪友 (2013年9月21日—10月4日)

 

頁Home /本土信徒 / 日人列傳 /宣教師 / 洋神父 / 原住民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J / K /  L /  M  / N-O / P-Q / R / S / /  V / W  

林宜瑩報導 「醫療傳道40年 羅慧夫回台訪友」《台灣教會公報》 3215期 2013年10月7-13日 p. 2 羅慧夫醫師 ( Dr. Samuel Noordhoff,1927年6月29日-)與夫人白如雪(Lucy)在2013年9月21日返台、10月4日離開。 

今年高齡86歲、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美國歸正教會宣教師羅慧夫,9月底回到台灣,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安排下,9月29日參加了「微笑過生活」公益年曆頒獎記者會,在台大霖澤館與200多個顱顏患者重逢相聚,雖然羅慧夫用台語清楚表達,這次回台希望不是最後一次,可是知道他身體狀況的台灣友人心裡有數,羅慧夫的身體實在不堪負荷如此的長途飛行,這很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回來台灣。
被譽為「台灣的史懷哲」的羅慧夫,1959年9月28日以醫療宣教師身分來台灣,1960年3月擔任馬偕醫院院長至1975年,他在1976年成為長庚紀念醫院創院院長,1989年創辦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年來至少超過2萬5千名唇顎裂孩子,透過該基金會進行顱顏手術,獲得很好的醫療及心理輔導治療,他在1999年曾獲前總統李登輝頒發「紫色大綬景星勳章」,同年也回美定居。
這次羅慧夫是與夫人白如雪(Lucy)在9月21日返台、10月4日離開,在台期間與許多好友見面,跟許多顱顏患者相聚。今年14歲的黃煜倫,不到1歲時接受羅慧夫的最後一次唇顎裂手術,如今能不被別人投以異樣眼光,黃煜倫非常感謝羅慧夫爺爺。
羅慧夫以台語致詞時表示,台灣醫療進步,水準跟美國一樣高,可是台灣有1/4的醫師投入醫學美容,「賺錢不是壞事,但要有價值!」羅慧夫認為,能做好顱顏重建改變孩子的生命,其價值是往後6、70年患者都能有自信的活出自己的人生,雖然重建顱顏的過程是條辛苦路,卻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10月1日上午在眾人熱烈掌聲中,羅慧夫與白如雪兩人也回到當初來台服務的馬偕紀念醫院,而這也是羅慧夫1975年離開馬偕、1976年前往長庚擔任創院院長後,第一次回到馬偕來。雖然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羅慧夫行動無法自如,手腳會些微顫抖,但是在演講時口條相當清楚,他在致詞時說:「常常想念在台灣的一切。」回想當時,夏禮文院長要退休,所以寫信回美國教會,希望能有醫師來接掌馬偕醫院,他看了夏禮文的信後很感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便決定來到台灣投入醫療傳道。
羅慧夫說,當初能到馬偕服務,真的是上帝的美意,後來看到接棒的吳再成院長,十分成功帶領馬偕醫院開創新局,在台灣繼續扮演醫療傳道的重要角色,他感到很高興,羅慧夫也再次感謝馬偕醫院全體同仁,能夠讓他有機會參與馬偕的服事,他將一切榮耀歸給上主。
羅慧夫在擔任馬偕院長時,常回美募集經費與物資,提升馬偕的醫療設備與人才培育,並協助馬偕創設小兒麻痺重建中心、首創ICU(加護病房)、募集唇顎裂基金、創立自殺防治中心等,都是在他任職院長時完成,可說是馬偕醫院邁向現代化的重要舵手。
現場有許多老馬偕人紛紛前來與羅慧夫相認,大家也一起與羅慧夫夫婦合影留念,馬偕醫院也特別委請台灣傳統藝術工作者製作的兔型陶器送給他們,希望把台灣藝術品帶回美國作永久的紀念。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