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雄牧師(博士)12月12日是他逝世9週年。因有鑒於台灣社會發生一些人際關係處理的問題?所以想到他所提倡「信仰的生命」,指出信仰是和上帝有合宜關係的生命,我們應追求更美好的信仰及生命。他特別提出信仰的生命:宗教的熱情、信仰的知識(常識)、見證的能力;與一個人熱情、專業、清廉有雷同之處。他無論講課或講道篇都有強調信仰的生命,生前得到他的同意引用。所以我就以這兩篇投書在台灣教會公報「追究信仰的生命」與新眼光讀經每週「施洗約翰的角色」這兩篇主旨為架構。筆者受惠於他,受恩師影響一生,感觸良多,特以此文來紀念他。
一位台灣的舊約學教授提倡「信仰的生命」,即是謝秀雄牧師(博士);本文藉此見解來看,施洗約翰的角色。(參閱 馬太福音11章2∼11節),也就是成為上主子民應有的角色。得到信仰的生命,必須要有:
一、宗教的熱情
宗教熱情是人和上帝建立契約關係而產生的。上帝以其權能和應許來吸引人,人則因遭遇苦難和期待希望而尋求上帝。申命記作者強調,百姓應該記念、順服上帝,並做明智的抉擇。一個會記念上帝拯救和恩典的人,才會感恩和擁有宗教熱情。有人將感情表現於儀式或事工參與;有人表現於生命實質的更新改變,而有順服仰望的生活。傳教者就是因為對上帝感恩,而甘願奉獻全時間為主服事。記念與感恩,會影響人的生命抉擇和價值標準。
施洗約翰的父母聽從天使的話,來教導約翰成為屬靈、簡樸的拿細耳人;約翰順從父母教導,因而明白自己的角色。從馬太福音10章10∼11節可見,約翰之所以不落入嫉妒的試探,在於他清楚上主呼召他成為「開路先鋒」和「伴郎」角色。先鋒的角色是「為別人鋪路」,當他完成使命就心滿意足了,不會為別人比他出鋒頭而難過。伴郎的角色則是「迎接新郎」,當新郎來了,眾人焦點都在新郎身上,他也不難過,因他的角色是服事新郎。
對基督徒而言,如何從施洗約翰學習勝過嫉妒的試探呢?重要的是,須清楚上主賦予的角色。例如,有人知道上主給他的角色是做「好的配搭者」,他就歡喜地做個配搭者,這就是能勝過嫉妒的重要祕訣。
二、信仰的知識(常識)
生命不只要有感情和愛心,也要有智慧和知識。雖然信仰不是根據智慧,而在於上帝的大能和恩典,但一個有好的信仰生命的人,應正確認識福音的內容。許多有宗教熱情的人,往往信仰智慧不夠成熟和偏見,造成許多紛爭、殘忍或愚昧的事。許多時候,擁有高學歷、高地位的人,其行為卻是那麼沒愛心、脫離常軌;可見,聰明人未必有生活的智慧。身為基督徒更應該多學習真理和其他知識,以提升判斷能力,做明智決定。如保羅所提醒:「弟兄姊妹們,要有堅定的信心,對我們所教導的真理,無論是傳講的或是在書信中所寫的,你們都要堅守。」(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5節)
施洗約翰品格高潔,許多人崇仰他,要做他的門徒,他卻謙卑地說:「在我以後來的那一位……比我偉大多了,我就是替他提鞋子也不配。」約翰實在是個有正確信仰,清楚自身角色,又謙卑與上主同行的人。他擁有信仰生命,並不裝模作樣顯出鄙視世人的態度,過著簡樸而不乏味的生活。他是個有信仰的人,因為他不辜負上主和人的託付,且忠於自己的角色。
約翰知道自己只是開路先鋒,不是主角;是曠野的人聲,不是真理的本身;是僕人,不是主人。讓我們也效法約翰,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守住自己的本位,不讓人高估,也不容人低估。上主造我們並賜尊貴為冠冕,願我們能永遠在祂面前謙卑享受這份榮耀。約翰說:「我不是基督;我不過是奉差遣做他的前驅。……他必定興旺,我卻必定衰微。」(約翰福音3章28∼30節)施洗約翰的一生,單單尊主為大;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模範。
三、見證的能力
生命不只要有感情、愛心、智慧,也要有能力。我常想,上帝如何揀選僕人?耶穌如何揀選學生?除了注意其生命本質、使命感和學習潛能,也在於其見證的能力。換句話說,他們能否有效宣揚上帝的信息?「見證」的能力不是為了誇耀自己,展現上帝對自己的特別恩寵,而是要榮耀上帝。藉著我們的「見證」能力,讓未認識主的人來親近祂,讓那已信者更親近主、更愛主、更認識主。我們如何見證主呢?至少可透過我們的恩賜、才幹,發揮影響力讓別人得益處,而榮耀上主。我們有多少恩賜?我們是否適當發揮這些恩賜、才幹,去成就神的一切善工?我們不可埋沒上主給的恩賜,當我們發揮祂所賜才幹而帶來影響力,使別人因而得益處,上主因而得榮耀時,我們便擁有信仰價值的生命。
當代著名的文化歷史學家托馬斯•貝里在《偉大的事業——人類未來之路》指出,許多實現偉大事業的人,都會努力對人類冒險做出富有意義的貢獻。從今天的經文來看,約翰是世上最偉大的人;他的偉大並不是他個人的價值,而是他在上主旨意中所站的位置。「約翰就是那要來的以利亞了。」有學者說,約翰是舊制度的最後一個人,新約時代從他為主耶穌預備道路開始;所有在約翰以後的聖徒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他可說是劃分兩個時代的分水嶺。
總之,無論是從個人、教會或國家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施洗約翰的典範,必能開啟和完成偉大事業,而這偉大事業是靠主的權能達成的,就能得到信仰的生命。冀望屬上主的子民,都能得到美好的生命與信仰的生命?在於實踐「信仰的生命」:宗教的熱情、信仰的知識(常識)、見證的能力,這也是生前謝秀雄牧師常常對他學生說的。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檔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