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山地教會的風暴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胡文池撰《憶往事看神能》1997年7月 (新增訂版) 人光出版社 p.155-158

內容簡目:

一、長老會在山地急速成長─

二、救濟品的沖擊─

三、殃及池魚 ─

四、轉禍為福 (玉山神學院 得芥菜種會的補助 聘高俊明牧師為院長)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馬太福音七:24-28)

一、長老會在山地急速成長

台灣光復前,長老會信徒已經在花蓮縣太魯閣族及阿美族中秘密傳教,光復時才知道已經有四千多位族人暗中信主。光復後山地獲得了傳教自由,長老會傳教師爭先到山地傳道,接受福音的人口日漸多,數年後,幾乎一半的山胞成為長老會信徒,且在各地興建禮拜堂。當時在信徒中有熱心能幹的,也都自動出來領導聚會,受當局任命為囑託宣道師,他們每月只得到微薄津貼,但心中卻很感謝。

二、救濟品的沖擊

天主教延慢了五、六年才進入山地傳教。雖然如此,但因他們當時有豐富的美國救濟品(麵粉、奶粉及衣服)分送給山地人。只要登記姓名的,都可得到救濟品。戰後物質缺乏,所以那些因不願禁煙酒而尚末進入長老會的人,差不多全部加入天主教,使長老會和天主教在山地中成為平分的局勢。
在長老會中,有些信心不足或掛名的基督徒,也因受到救濟物質的誘引,口口聲聲說天主教才有愛心,不久就轉往而去。雖然長老會在量方面損失了一些,可是卻因而得到淨化,提高教會的品質。

三、殃及池魚

另一方面,天主教也以高薪雇用山地宣道師,使長老會部分宣道師羨慕,進而對當局抱不平,要求加薪。有一次,趁山地宣道會主管孫雅各牧師來花蓮巡迴時,有些太魯閣與阿美族的宜道師,自稱代表全部宣道師,直接向孫牧師提出了加薪的要求。孫牧師體會到戰後物資缺乏,物價高漲,他們的生活的確有困難。可是,那麼多的宣道師,加薪一事,談何容易!按照預算開支的教會,將由何處拿來這大筆經費呢?
為此事,孫牧師十分困擾、操心。最後他決定關閉千山聖經書院,將該院全部經費割愛分給宣道師來平靜風波。時為1957年的春天。

四、轉禍為福

當時,微僕為玉山神學院(舊名玉山聖經書院)董事長,所以不能坐視該院夭折, 以致影響山地教會將來傳教事工,立刻向芥菜種會孫師母求援。
上帝感動她的心,她很慷慨地當面答應每月補助二千元為玉山神學院的辦公費及二十多位學生的伙食費。山地學生食量很大,有的每餐吃五、六碗飯,幸好當時有救濟的麵粉可補貼,不致於「小僧多粥少」而饑餓。
當時在花蓮該院院舍租期已到,我們就暫時將書院搬到關山神應病院舊院舍繼續上課。前院長已離職,所以我和常務董事孫雅各、江天順、戈銳義三位牧師商量後,認為在台中山地工作的高俊明牧師條件和能力是我們唯一的人選,於是立刻寫信給他,請他來當院長,主持校務。
高牧師生長在台南富裕的醫生家庭,因為���跟從耶穌基督的腳蹤,自願放棄���適享受的生活,樂意地前往貧窮偏僻的山地,辛苦傳教,他的精神���在令人敬佩。而且高牧師是出于良好信仰世系,且有善良的性格,敬虔的生活,神學時代既被稱為「聖人」。我們能聘請到他,實在一大榮幸。以後的幾年,他所行的,證明了我們正確的選擇。
1958年,台灣長老教會總會接辦玉山神學院,並得到外國經濟上的援助,在花蓮鯉魚潭買到一片山坡地。十多年間,高俊明牧師帶領同志教員及學生半工半讀,流汗勞苦,開荒整地,興建校舍,慘淡經營,使玉山神學院繼續成長,成為夠水準的神學殿堂。
救濟品風暴,雖然一時困擾當局,結果卻使山地教會雨過天晴,更加光耀。且使玉山神學院強壯長大,能培養更多優良傳教者出來,使山地教會有旭日東昇氣勢發展至今,這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