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文 我在臉書用心寫作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王貞文撰 《台灣教會公報》 3321期 2015年10月10-25日 p. 14


網際網路改變了寫作與出版的節奏。「部落格」(Blog)或是「網誌」這種簡易的個人網頁的出現,讓許多人可以不必經過投稿、被審稿的過程,就可以輕易「發表」文章。在個人部落格用心寫作,逐漸也會得到一定的讀者群,甚至得到出版社的青睞,收集部落格文章, 成為正式的出版品。一種新的寫作與出版程序出現了:先發表,再審稿,先有讀者反應,再出版。在網路上書寫較無門檻,較無成就感的壓力。
臉書和其他的社群媒體出現之後,因為在操作上更容易,且與讀者的互動更直接、更頻繁,成為許多人愛用的媒體。在臉書上,人們發洩著情緒、閒聊、轉發新聞、對各式各樣的事發出評論。喜歡同樣事物的人會聚在一起,關心同類議題的人也會彼此結交。新聞媒體開始去查閱某些人的臉書,好了解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但是臉書的便利,也會讓人容易掉以輕心,以為不用為這隨性說出的話負責。其實,在臉書上發表想法,有時像是站在自己家門口抱怨家裡的事,然後整條巷子,或全村的人都知道了,還可以來加以評論、支持或責備。在一些團體裡, 有時就會因為臉書的快速傳播,造成快速的撕裂傷,不易醫治。謹守我們的口的操練,現在其實也延伸到在臉書上的發表。含怒時、憤憤不平時,最好不要馬上就在臉書上「討拍拍」(就是期待得到安慰)。有時很可能激發另一群人更怒氣,引起沒完沒了的爭執。
我們可以多看重臉書的公共性,以堅毅的耐心討論值得關注的事。即使大家意見相左,也盡量能以在一個公共場合的禮貌相待。
我自己多半使用臉書來分享在生活裡所觀察到的美,以及「與上帝同行」的感觸。也許只是記下一個小女孩勇敢的心,一位願意蹲下來與小小孩談話的牧師身影,一場扣人心弦的談話,或是快速地記下湧現的美好回憶。
許多朋友跟我說,他們很期待每天可以看到我在臉書上所分享的,那是他們重要的精神食糧。這讓我更不能把臉書當成情緒的垃圾桶。當然,在很沮喪的時候,在身心受挫的時候,還是會發所謂的「討拍文」啦!因為臉書上的朋友們,有時就是會形成一個很溫暖的代禱網,扶持安慰苦悶的心。
在臉書上關注某些議題,用心發言, 不知不覺也交到許多新的朋友。看著自己的短短文章被轉貼,接觸到更多的人,得到迴響,我會感到某種喜悅。這種自由自在、卻得很小心地謹守我們的心與口的寫作方式,是可能成為祝福的。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