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谷木 結盟解紛爭 夥伴接軌國際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林宜瑩台北報導 《台灣教會公報》 3193期 2013年5月6-12日 p.2

來自圖博、維吾爾、內蒙古、中國、香港、澳門等地百餘位族群青年代表,在公民力量、台灣民主、台灣促進和平、達賴喇嘛西藏宗教等基金會邀請下,(2013年)4月27至30日於天母農訓中心召開「第8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邀請多位學者與會,在討論原住民議題時,前西美中會山美教會牧師、現為民進黨原住民族事務部主任馬耀•谷木 (Mayaw Komod) 也受邀其中,分享從阿美族如何與其他族群結盟,到扁政府時代如何與原住民建立夥伴關係。
馬耀•谷木指出,在荷蘭到日治時代,泛阿美族都是以部落力量與其他族群來談判,若有共識就結盟,因此,阿美族人很清楚,要用結盟來解決紛爭,藉以維繫部落與部落、族群與族群之間的和平。日治時期,阿美族部落頭目甚至聚集與日本警察或平埔族人談判,直到彼此達成劃定地界的共識,成為夥伴關係。所以阿美族人對結盟的概念,就是延續部落生存的方式之一。
馬耀•谷木話鋒一轉談到1999年9月10日在蘭嶼島,與當時競選總統的陳水扁簽訂《原住民族與台灣新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的討論、籌畫與執行過程,當時也發函給國民黨、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可是僅有民進黨願意簽署;至於為何選在蘭嶼?「因為那裡是台灣每天太陽最早昇起的地方,也是原住民族很重要的宣示性島嶼。」
幾經波折後,該夥伴關係條約從政見形成政策,並於2005年2月5日公布《原住民族基本法》。馬耀•谷木說,這過程走來相當艱辛,因為必須讓原住民族從被國民黨長期宰制的部落,爭取原住民族族人認同轉向與民進黨合作。他致力於結合原住民傳統文化與基督信仰,無論是還我土地等街頭抗爭,多採用原住民娛樂工作中的歌謠來作為激勵士氣的媒介,也讓長老教會原住民牧長兄姊參與其中,用信仰力量托住原住民改革運動。
「每當我用阿美族語傳講部落曾經發生的事時,阿美族耆老邊聽邊流眼淚,因為母語的渲染力,足可讓人心軟化,使上帝的權能在當中運行。」如今,無論是台東反美麗灣、還是新店溪洲部落的居住正義,都是透過各原住民族的串連形成夥伴關係,一起努力、打拚。
馬耀•谷木強調,夥伴關係應與國際接軌,包括接受URM(城鄉宣教運動)、參與〈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簽署、加入原住民國際組織等,才能使原住民族夥伴結盟的力量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