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能愛主更深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王偉華、陳美玲談 家訪組採訪、郭銘茹整理 寫作於200734日,見於台北和平長老教會網站 見證分享專欄 (  )裡的年代是LES所加的。又可參見王偉華述 「同心打造上帝的國度」和平鐘聲─感恩與獻身,拓展上帝國 台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六十週年紀念200710 P.81-86

按:陳美玲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碩士論文為2世紀教會體制發展與婦女領導權的邊緣化 (2004) 詳全文


本週的為大家介紹的是本教會王偉華長老與妻陳美玲姊妹,家庭成員有父親王飛祥弟兄、就讀高二的兒子立信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雅信,在教會常常可以看到立信積極投入少契及第三堂禮拜的服事、去年他還參加了教會兩個梯次的暑期福音隊。每主日到教會是雅信最快樂的時光,經常看見她與一群快樂的兒童主日學學 生,穿梭在教堂中。偉華兄出生在高雄,成長於台南,(1974)大二時來到和平長老教會聚會。

偉華兄是初代信徒,笑稱自己從信主的第一天就開始服事,上帝的恩典讓他有機會在各樣的服事上操練成長,擔任過和平教會的國語聖歌隊正、副隊長、青年團契聯絡部、靈修部、會長等職,甚至教過兒童主日學。他於1977年大學畢業後,繼續留在和平聚會,當時教會並無可供社青聚會之團契,於是(1979)邀集幾位畢業契友成立和平社青團契。當時社青團契以服事各肢體為目標,參與教會內各部門的事工,同時關心和平出身的傳道人、宣道事工於是成立差傳禱告小組(1996年更名目為宣教關懷團契)。又因當時教會主日學只到高中生課程,為了讓成人會友也有機會接受主日學終身學習之造就,(1982)積極推動成人主日學。老大出生後(1996)開始參加夫婦團契,也擔任本教會執事、長老(1988--)

偉華兄是家裡第一個信主的人,一直深信上帝的應許「一人信主全家得救」,信主之後一直期待父母親也能信主,在禱告了近30年之後,年邁的父母親終於接受信仰,於2003年在和平教會接受洗禮,凡事有時,上帝是信實的,祂所應許的總不至於落空。偉華兄休閒時喜歡旅行、品嚐美食、與朋友聊天、看電影、閱讀各類雜誌。

美玲姐是第二代信徒,從一出生就被父母帶到嘉義救恩堂教會聚會,國中時開始參加團契,獻詩是每週例行的服事,高中時開始教兒童主日學,星期日一定參加主日禮拜,不去補習。在美玲姐的記憶中,父母認為行行出狀元,尊重孩子們的自由發展。父母對於大小聚會從不缺席,身為長子的父親是初代信徒,經營養雞場,工作全年無休,選擇基督教信仰,雖然祖母初期十分反對,但後來有時父母出門參加教會退修會或活動時,祖母反而會從鄉下過來幫忙看管家裡大小事。祖母年紀大時,因肝癌而積腹水,痛苦不堪,藉著禱告得到很大的釋放,臨終前信主受洗,並交待後事以基督教方式辦理。美玲姊雙親信仰上的敬虔、對長輩的敬重,言語的智慧、身體力行,再再展現出信仰對子女的影響及榜樣。美玲姐目前正就讀東南亞神學研究院博士班,主修教會歷史。她認為信仰的根基很重要, 例如,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迫害猶太人,德國教會能站出來講話、做一些事情,顯示教會的信仰已深層扎根。相較之下,台灣教會如何使信徒的信仰品質更扎實,仍有待努力。美玲姐平時喜歡喝老人茶、種花草、喜閱讀科學普及類、園藝、小說、漫畫等各類書籍。目前擔任成人主日學教師。

偉華兄回顧自己的青春歲月幾乎都在和平渡過,有些大學的同窗好友,因信仰選擇不同,人生際遇早已疏離,漸行漸遠,早年看著和平學青如候鳥般來去,大學畢業後因升學、就業等緣故分散各地,真正留下來和平聚會的人不多,這種現象曾讓偉華兄一度感到寞落,但近幾年留下來的人漸多了,有屬靈同伴一起同工、一起服事才逐漸感到踏實。偉華兄深刻體會到真葡萄樹的真理,生命若沒有連結於主,若沒有從神來的祝福,一切的勞苦都是枉然,好比約翰福音第151節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服事的路上,難免有遇到挫折、灰心的時候,但每當吟唱聖詩第338首「願我能愈愛你我主基督」(More love to Thee),誠如歌詞描述「世間雖有艱苦、憂悶煩惱,義人有主可靠歡喜讚美,我心吟詩無離,愈久能愈愛你,能愈愛你,能愈愛你。」回想自己在主裡所做的一 切,心裡還是充滿了倚靠主服事的甘甜。也總是再一次的激勵自己要愛主更深。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