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藝術家廖繼春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蕭瓊瑞 撰 『上帝身邊最美麗的彩虹 基督徒藝術家廖繼春』《新使者雜誌》 100 期 2007年 6月 10日 p.44-47 撰者此文 時是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廖繼春在他的時代,講究繪畫的純粹性,面對他那彩虹般的畫面,人們應該記住:他是一位基督徒。     
日治時代成名的台灣油畫家廖繼春(1902~1976)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對基督信仰的接觸,主要來自夫人林瓊仙女士的影響。     
出生台中豐原 (古名葫蘆墩)圳寮的廖繼春,在家排行老么,家中貧困,母親在他上公學校後不久,便因病猝死。父親務農,無法栽培他,全靠兄長的協助,才得以完成學業,並以優異的成績,在1918年進入台北國語學校(後改稱師範學校)就讀。     
※ 自習油畫      
從小就喜愛畫圖的廖繼春,沒錢買紙筆,經常用父親帳簿後的空白頁來畫畫,鉛筆則是他背著哥哥的兒子,沿街叫賣油條換來的。進入公費的台北國語學校後,廖繼春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雖然被稱作「台灣新美術運動導師」的日籍畫家石川欽一郎(1871~1945),在這段時間,還沒有展開他在台灣的正式教學活動(這要等到1924年);但在校園及台北新公園,廖繼春可以看到許多從日本回來的學長,揮灑專業的油畫顏料在寫生。他也託人自東京購得一套油畫顏料與用具,以及一本油畫創作的入門講義,開始了油畫自習的課程;這和一般接受石川指導的學生,是從水彩開始,然後再進入油畫創作,基本上是不同的路徑。     
1922年3月,他自台北國語學校畢業,分發返回故鄉豐原公學校服務;在這裡,他見到日後成為妻子的學校同事林瓊仙小姐,並展開了追求。     
林瓊仙也是台中豐原人,父親林慈先生是豐原地方著名的仕紳,熱心地方公益,是著名的台中第一中學的創辦委員之一,同時,也是台南長老教會女學校(後改稱長榮女中)的理事。她的三哥林朝棨,日後成為台灣大學著名的地質學教授,也是台東八仙洞史前遺址重要的發現者之一。林瓊仙在彰化高等女校創校之前,就被父親送往台南長老教會女學校就讀,俟彰化高女創校,她也就回到故鄉,成為彰化高女的第一期生。     
林瓊仙個性堅毅、處事踏實,並不是一個講求羅曼蒂克氣氛的柔弱女子。據傳成績優異的她,在畢業時,總成績竟輸給一位日本同學,她認為是種族歧視作祟,就在畢業典禮上,將第二名的獎狀公然撕毀,表達抗議,其個性之強,可想而知。     
家境狀況天壤之別的廖、林兩家,論及婚嫁,自然是頗為突兀之事,但個性沈默的廖繼春,愛上英氣逼人的林瓊仙,似乎也是上帝巧妙的安排,只是必須多走一些曲折的道路。     
當廖繼春託人到林家說媒求婚時,遭到婉轉的拒絕,廖繼春竟因此害了相思病,臥床不起。這種深情的誠意,反而感動了林瓊仙,答應了婚事;但附帶一個條件,便是廖繼春必須再前往日本深造,取得更高的學位。     
熱愛藝術的廖繼春,果然在第二年如願考入東京美術學校的圖畫師範科,並在同年暑假返台,和林瓊仙小姐成婚,廖繼春對基督信仰的接受,應是在這個時候。     
三年後,廖繼春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同班同學中有陳澄波(1895~1947)、顏水龍(1903~1997)、張秋海(1899~1988)等人,日後都成為知名的藝術家。     
返台後的廖繼春,在台南長老教中學(1939年改稱長榮中學)理事長林茂生(1887~1947)的引荐下,進入該校任教,擔任美術(圖畫)、習字、作業等課程,還兼任學校舍監的工作,因此和學生之間有相當親密的接觸。為了生活上的相互照顧,林瓊仙也隨廖繼春遷往台南定居,並開設美術用品店,貼補家用。教會學校濃厚的宗教氛圍,加上夫人家庭的信仰傳統,廖繼春應是在此時,對基督信仰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進入長老教中學任教的同一年(1927),廖繼春就以【裸女】、【靜物】兩件作品,入選當年剛創辦的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其中【靜物】一作還獲得了「特選」的榮譽。當時學校的刊物,大幅報導,也期待廖老師能更上一層樓,不久能入選「帝展」(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   
果然,第二年廖繼春就以一幅【有芭蕉樹的庭院】入選第九屆帝展,這是日本當時最具權威的美術展覽會,也奠定了廖繼春在台灣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後,他又獲獎無數,並在第六展台展((1932年)時,成為審查委員,這是台灣人擔任此一職務的第一人。同年,他也受推擔任「台灣基督教青年會聯盟」的第一任會長,可見他在教會中受看重的程度,也為基督教青年會在台灣的發展,奠定最早的發展基礎。     
※ 與陳澄波等共組「台陽美術協會」     
1934年秋天,廖繼春和陳澄波等人共同創組「台陽美術協會」,並推出「台陽美展」,成為台灣最大也是延續歷史最長久的民間美術團體。     
由於廖繼春在美術創作上的成就,1942年,被台南州立第二中學延攬,仍任美術教師。1945年,台灣光復,州立二中改為台南一中,廖繼春代理短時間的校長職務後,轉任台中師範教師,再轉往台北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擔任美術教授,以迄退休。此間,他也曾擔任教育部美育委員會委員(1957~),更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歐洲考察美術;並兼任國立台灣藝專(今台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等校美術系教授,培養學生無數。     
在後來學生的回憶中,廖繼春生性沈默、木訥寡言,但作品風格活潑、色彩豐美,甚至對西方抽象主義的吸收,也是同時代畫家中的第一人,在他的鼓舞下,學生組成的「五月畫會」,更成為戰後台灣影響歷史走向的重要團體。   
追溯廖繼春藝術的形成,其實早逝的母親給他極大的影響,母親擅長刺繡,刺繡前勾勒描繪圖形的舉動,激發了童年繼春畫畫的衝動;而刺繡豐美多樣的色彩,也成為廖繼春之後創作中最重要的色感元素。   
至於廖繼春的性格,寡言木訥或許是一種天性,但以他對夫人的追求、戰前對各種公共事務參與的熱心,他日後給人沈默的印象,似乎也與1947年的歷史變局有關。這一年發生不幸的228事件,他生平最好的兩位朋友,陳澄波和林茂生,同時一夕受害,帶給他極大的打擊和傷害。     
然而作為基督徒的廖繼春,他以沈默代替抗爭、以包容代替怨恨、以關懷代替報復,他用生命換取永恆。在他的藝術中,散發著無比美麗、多彩,卻又和諧、自由的形色;專業的美術史家,會分析那是得自台灣民間藝術,乃至西方野獸派的啟蒙、影響。但瞭解廖繼春的親近人士,必更清楚:在那形色背景裡,作為基督徒的廖繼春,有著來自信仰的寬容與平安。     
1976年2月3日,廖繼春以氣喘轉為肺氣腫蒙主恩召,告別式在台北東門長老教會舉行,靈魂歸主天家,生命換取的藝術作品,化為上帝身邊最美麗的一道彩虹。     
2006年6月,廖繼春一幅30號的油畫作品【運河】,在台北舉行的羅芙奧春拍會中,以台幣8085萬元的天價拍出,成為目前為止,台灣前輩畫家中畫作成交的最高價格。     
廖繼春在他的時代,講究繪畫的純粹性,他沒有用特定的題材,來表達對他人生的看法、對上帝的信仰,但面對他那彩虹般的畫面,人們應該記住:他是一位基督徒。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