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毅參選國民參政員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蔡有義撰 《同志社台灣校友流芳錄》2002年12月 自刊本 p.70-71 。此文也見於「愛玉香采子的家」網頁。1946年9月,台灣省補選8名第4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廖文毅是四十幾個參加競選者之一。間接投票結果:林忠22票,林宗賢18票,羅萬俥16票,林獻堂14票,廖文毅13票,林茂生、楊肇嘉、陳逸松、吳鴻森、杜聰明,都得12票。照理,第五高票的廖文毅該當選無疑,但是...... 

台灣光復後政府為提早實施自治,在本省辦理各級民意代表的選舉,基隆的林漢忠、台中的黃演舫、高雄的許寸金等校友們,也都參與了各縣市的參議會議員選舉(民35,1946年)。縣市參議員選舉結束,省參議員的選舉接著登場,則有屏東林邊的林璧輝校友當選高雄縣的省參議員,之後他又當選了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赴南京參加制憲國民大會,以及擔任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的省議員。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競選國民參政員的林茂生及廖文毅此兩位校友了。「國民參政會」原是抗戰時期政府招集各黨派人士而成的暫時國家民意機構,可以說是行憲之前的「暫時國會」。二戰結束時國民參政會已是第四屆,依據條例規定,台灣得補選參政員八位,來參加第四屆的國民參政會。
此次的選舉(民35,1946年)採間接選舉,由省參議員投票選出,林茂生、廖文毅也參加了這次的選舉。在有意競選的四十餘位候選人中,廖文毅獲得13票位居第五高票,已在當選安全名單內;至於林茂生得12票位於第六高票,不過同樣票數者有五人,抽籤抽出三人即可。問題就出在有一張廖文毅選票的「廖」字因墨跡未乾被弄髒,另外還有一張得12票的楊肇嘉的「肇」字多了一劃,這兩票是否有效,監選當局不敢決定轉呈中央裁示。在這遲疑不決的時間,台灣各報紙也都刊登民間的啟事,為廖的當選資格以及楊的抽籤資格提出合情合理的論據。
然而中央決定疑問票作廢,因此廖文毅變成只具抽籤資格,楊肇嘉則是落選。此種不合台灣選舉習俗的處理方式,不僅當選人不服,民間人士亦是為其抱不平,因為「記名」的投票方式在日據時期既已實施,只要辨認出為某人即屬有效為台灣的選舉慣例。就在抽籤前一晚,個性率直的林茂生,發表聲明不論是否當選都將辭退參政員的職務,並且也在他主持的「民報」上刊登棄權的消息。抽籤的結果僅有廖文毅落選,其餘的四人包括林茂生皆當選,與原先當選的四人共計八人。
由於這次的選舉處理不當,造成廖文毅對於政府的失望是可料見的;而制憲國大代表選舉的再次落選,也再度的打擊了他。對於接管台灣的陳儀新政府諸多的施政不當,甚至把台灣再次視為「殖民地」使得社會動盪不安,因此為文在自編的「前鋒」雜誌上提出批判。果不其然台灣終於爆發了震驚社會的二二八事件,許多知識份子繫獄、下落不明、冤死,包括當時為了參政員選舉的問題選票,宣佈放棄抽籤,時任台大文學院代理院長的林茂生,也遭約談遇害下落不明!提出忠言逆耳的廖文毅事變前離台,事變之後竟也在通緝名單之列,於是他避居香港未被逮捕。
一連串的打擊終於促成了廖文毅的政治走向,於香港提出了「託管論」日後又在日本京都成立「台灣民主獨立黨」當選為主席,不久即遭盟軍憲兵逮捕,他以非法入境罪名拘禁七個月。後來他又在東京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議會」任名譽會長,和「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當選(又有一說是自封)大統領。和國民黨政權對抗十餘年的廖文毅,最後才在家族財產及親族性命的現實條件與親情煎熬之下,(1965年5月14日) 突然宣佈放棄他所從事的台獨運動回到台灣。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