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懷義:牧埔里教會19年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廖懷義撰 2007年4月15日筆 為慶祝埔里教會設教 60週年而寫的 錄自 埔里教會婦女團契的部落格。


想不到一來埔里竟是47年了。我們於1960年8月1日大水災後,隨即裝上簡單的行李,跟著埔里教會派來的許明道長老、劉慶長老前來赴任的。
其實為什麼我會選擇偏僻的鄉下教會牧會呢?當時的台中忠孝路教會正如旭日升天,向上發展之中,怎麼我會突然轉變心意,下鄉到埔里來? 親人、朋友都覺得有點怪異、失常。
我們前往埔里的當時,剛是所有的道路都被大水災肆虐過。橋樑斷裂、馬路柔腸寸斷,我們只好有時乘車接駁通車,有時爬山越嶺,這樣足足從早上8點出發到下午5點,才到達目的地─埔里教會。
當時我選擇牧養埔里教會,不是輕舉盲動決定的。其實我也為此決定掙扎著,也經過漫長的時間沈思熟慮後,才下了決心的。
當時我還是個33歲的小伙子。明知這份工作隱埋著許多的困難,複雜且繁瑣磨練人,可是想到自己獻身為主的工作時的熱血心情,還是毅然接受這個新的挑戰。如保羅所說的:「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立比書一章:21節。
這個新的任務對我來說並不是為了興趣或是享受,而是使命。因為眼看著在附近山區有41所的山地教會,他們正如剛出生嗷嗷待哺的嬰孩,又當時能夠用日語和他們接觸、教導他們的除了我還有誰呢?又當時埔里周邊的小教會也陷於無牧之苦,身患孱弱、深覺無力感。其實連埔里教會也陷於低迷之中。所以看到這種艱辛處境,益發激起我對這個地方的使命。這雖然是十架,是苦難,可是也相信,在天裡的主咱們的上帝保佑之下,必會克服一切的困難。
竟然我來了,所負荷的重擔實在也不輕。好在我還年輕,且背後有強有力的上帝的巨臂之助,才能苦撐下去。當時的工作,總會委託我關心41所的山地教會,每年至少去巡視、指導一次之外,自己的教會我也得竭盡心力拼之。前3年是鞏固教會的內涵,例如找尋失落的羊群,造就信徒的靈命。當時有上午、下午的禮拜,也負責青少年的造就,家庭禮拜、週間禮拜的主持。星期六也要去霧社為學生中心做佈道工作。當然人是軟弱的,有時候也會覺得身心交瘁無力。好在上蒼之主,咱們的上帝賜我一股力量蠻幹下去,甚至有愈戰愈勇的感覺。這一點非常的感謝主。
轉瞬之間3年也過去了,教會的興起讓我重新思考對教會的認識。當然教會不是指著那個巍峨屹立、美麗堂皇的教堂。教會是主所召一群仰望主、渴望主赦恩的罪人的團體;是主所設立,本身是教會的頭的團體。我們在這裡用心、用真實敬拜上帝。這裡也是培養信徒信仰的搖籃,是咱們生命的避難所,同時也是為十字架戰鬥、犧牲的教會。 對社會我們有做光、做鹽的責任。教會有時給人的印象,看是保守的。可是不要忘了,教會在激變的社會裡,仍要不斷地反省、革新、改進。好像有先輩說:「真理不變,傳道可變」。在這種原則之下,改進著教會的興起。路得馬丁也說,信徒人人皆祭司。每人對上帝都有責任,但也不容教會中造成霸權、階級意識而高高在上的歪心裡。
以上簡述的前提之下,盡心為主做忠心的僕人,方是應有的心態。
19年 算來也是不長不短的時間。可惜,據說教會議事錄,因為921大地震的災殃,統統遺失了。無奈,只好憑著我還留於腦裡的記憶,略述一些。
1、 長執會是眾同工中的精銳集團,對教會的興衰影響甚大。我們每月的第一禮拜的星期一晚上召開長執會,一次在教會,另一次在長執的家中。每次會議有報告、檢討 與議事。時間僅限一個鐘頭,為了促進和諧團結的氣氛,會後的時間是交誼、懇親。當時的上午禮拜(末期)平均130人─140人左右,晚上90人─100人左右。
2、 設小組聯絡網:長執負責做區長,小組委員由熱心愛主的會友中選出。星期六要分週報、探訪,然後報告所得到的信徒消息給牧師。
3、 響應總會PKU活動 (倍加運動):本會負責關心及設教會於霧社、萬大、太平頂、魚池等地方。太平頂教會是美籍宣教師馬喜樂個人所奉獻的。魚池是由本會所設立。當初我們都利用秋天氣候好的時候,每週星期四晚上組隊去街頭佈道,而禮拜堂是德籍謝存慈教師所獻的。當時聘請傳道,經營幼稚園、設義務補習班來吸引家長的關心以及造就青年。
4、 信徒的造就:每年四次聘請外地名牧師來做培靈佈道,每次三夜,白晝則是對長執們特別的宣講。有時候也特別聘請韓國牧師來興奮培靈。偶爾也聘著日本的牧師, 或名佈道家來宣道。本會也設慕道班,由李繡鶯長老每週禮拜前教導。如果還進一步需要的話,李長老和婦女會的幹部也會到當事人的家裡去作工。
5、 家庭禮拜定於禮拜五夜,每一個家庭都有分,這是互相交誼的絕好機會。看季節,有時候分作一組,有時候分作兩組、三組。信徒有了家庭禮拜,互相有了交誼,比較有親密感,也較能互相瞭解,宛如一個大家庭的聚會,是大家可親可愛的地方。
6、 聖歌隊也頗受眾信徒的尊重和歡迎,人數保持在20多名。當時就曾演唱彌賽亞的歌曲。指揮曾有何榮明醫師、林紹良老師,也曾請過音樂大師李君重教授來指導聖樂以及發聲法等。以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由埔里基督教醫院的賴誼照總務負責。
7、 主日學是培養第二代要緊的機構。柯玉美長老做校長。當時的教室都利用信愛幼稚園 的各教室。最為人懷念的地方就是通稱香蕉市的大教室。幼稚園的老師全部都獻身為主日學老師,所以人才濟濟。學生人數保持著30多名。青少年人數也不少,大約有20多名。他們聚會的地點在前面的老師辦公室。這一班的老師 由牧師自己負責。我們當初也有教材研討會、主日學班級會、家長會、主日學遠足, 有時候也利用夜光夜舉行主日學祈禱會。
8、 青少年團契:當初因為缺乏領導人才,青少年的人員也寥寥無幾。所以宛如雨傘店似的斷斷續續。幸好上天的安排,差遣了一位甚有領導才能的醫學院學生羅聯生君 (現任台北大安教會牧師)前來輔導。後來人數暴增,大約有40多名。教會方面也為了鼓勵他們,教會大門開放讓他們自由使用。並且也編列優厚的預算給他們用。後來因為外出台北的人數增加,所以就分做本會的TKC以及台北分會的TKC,總數大約達到60多人。台北分會的人員,現在都任教會及社會的要職,有的當了校長、牧師、長老、執事等榮銜。
9、 婦女會:早期叫做女宣,是一群愛主的馬大姐。她們很喜歡到教會來。她們除了諸事的服務外,也分組去探訪造就初信者認識道理。又一有空也很喜歡到牧師館,樂 融融地聊天。她們快樂笑聲連綿不絕,天真無邪,不亦樂乎!至今給我印象深刻。可惜當時的健將,大部分都凱旋歸天了。
10、 信愛幼稚園:當時的硬體設備簡陋不堪,可是因為過去悉心的經營,又歷史悠久,名聲響遍整個埔里,是獨一無二的好學園。學生家長、老師的素質高人一等,是其他的幼稚園所不能比擬的。況且有教育經驗豐富的王美容長老的悉心經營,幼稚園達到顛峰時,學生人數曾突破300名。這對咱們教會而言是一大榮幸。也聽到培養的幼兒中, 人才輩出,有教授、博士、碩士以及社會傑出之士。
以上簡略陳述過去的歷史。願所做的一切,榮耀歸於主聖名。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