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能哲 少年我在淡水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葉能哲自述 「少年我在淡水 」 《淡水牛津文藝》季刊 創刊號 1998年10月15日 p.1-4。

民國35年(1946),那年我12歲,個子很小,我考進淡水中學(今天淡江中學)。母親與大姐帶我從台北搭車到淡水,那是我初次到淡水,內心非常高興,當火車爬行在蜿蜒的北淡路上,行在遠近的群山中,綠樹間,一站又一站,使我感到很新奇,興奮極了。
踏進淡水中學的校園,走在紅磚鋪地的小徑上,看那兩邊的青翠花木,整齊的校舍,非常有文化氣息,這獨特風味與台北的熱鬧景象迥然不同。淡水當時給我的感覺,心想將來我的前途,也許會從這裡出發。這種美感的氣息,帶給我極大的抱負,增加很大的信心。
學校附近有很多外國傳教士住的房子,這些建築的格式,使我感覺好像到了外國,這裡環境特別,我很喜歡。學校的老師,都非常的好;教學認真,對學生的課業、生活、起居都很細心的關懷照顧,我在這裡讀了3年,也享受了3年美好的初中生活。
記得從校園到中正路的街上,有很多從大陸溫州、褔州來台灣的人,他們做生意,經營海產買賣,他們的貨品都擺在地上,蹲在那兒,叫賣招攬客人,每個人都很忙碌的樣子,看起來也都蠻快樂。海邊有很多很漂亮的漁船,在煙霧中歸航,提著魚貨上岸有滿載而歸的滿足感。街上的行人,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相互打招呼,都很有禮貌,好像彼此都認識似的,人情味很濃厚,這樣的風味,這樣的社會景象,我感到很溫馨,很有意義。
我每天上下學都是和很要好的同學坐火車來回在北淡之間,我們常常趕不上火車(有時候是故意的),在火車開動時,便在後面追、趕、跑、跳的爬上火車,這樣我感到很刺激,很好玩。火車離開淡水站後,會很吃力的爬行,噗噗噗的冒著黑煙,到竹圍時,車外四周的景物,突然換成一處新天地,觀音山一片綠,淡水河一片清,真是青山綠水,一番新氣象。兩邊林木蔥鬱,海邊的漁帆徐徐航行,海鳥啄食飛翔,令人感到心曠神怡,目為之眩,情為之傾,山川景物之美,這驚奇造化的彩筆,讚嘆上帝的神功。
那一段通車的日子,讓我對淡水留下深刻的印象,對那樣大自然美山水的留戀,培養了我對自然美欣賞的能力,使我自幼就懂得為什麼應該對自然生態的愛惜。
那時候搭火車回台北,車速要一個小時,當車要到江渡(關渡)經過隧道時,因為有彎度,有坡度火車上不去(要先倒退後再開,才往前衝上去)我便和同學下車用力來推,車上的服務人員見狀,便過來大罵我們,說「火車你們怎麼能推得動,簡直是蜻蜓啣大石」。調皮的我們便躲起來,待火車慢慢開動時我們��來追、趕、跑、跳上火車,心頭又是��陣喜悅。
在淡水海邊,可以看到很多大海龜,也有很多人在河岸上釣魚,他們平心靜氣悠然自得的樣子,這些情趣是我親身體察的景物,我親眼目睹的淡水真實風光,片片段段的生活體驗與領會,使我對大自然的流戀愛惜,對善於��賞大自然美的情懷,變成後來喜歡到水族館欣賞魚兒的生態,愛到山林花園沐浴園林的芬芳。
我們淡水中學校園周圍的環境,不但有山、有水、有園林、有鳥鳴、有蟲聲、有鷺鷥飛、有蝶舞,生活在這個空間中,我感覺是與這些生物共生存,我體會到「萬物靜觀皆自然;四時佳興與人同」,天人一體的寫照,人與自然是融為一體的宇宙。
半年後,母親因為我每天追趕火車上下學,太辛苦了。便要我跟馬偕博士的次女偕以利女士,同住在馬偕故居的宿舍內(亦即今天真理大學「國際學術交流會館」的小白宮)。這棟荷蘭式的房舍,格調古雅清幽,右邊無人居住,碧藍的天空,如茵的草坪,院子內花木扶疏,周圍蜂飛蝶舞,蛙叫蟬鳴,真是鬧中取靜的好環境。對面遠眺觀音山,俯視淡水河出海口,真是「動觀流水靜觀山」水天一色,這景緻美極了。
在夜間推窗看去,一半是綠樹織成山的牆壁,一半是迷迷濛濛的海灣雲霧,雲月在天,樹在窗前,花影搖曳,清風徐來,可謂「爽借清風明借月」,真是人間天堂。
淡水中正路電信局後面的河邊,河水清澈,河岸整齊,好多小孩子在那裡戲水游泳,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好高興,好快樂。我們可以下去挖蛤蜊、撈魚蝦、捉螃蟹,那個時候的小孩的生活是多麼自然幸福。到如今水不清、河不淨,誰也不敢下去。古早的情景不再,如今的兒童沒有那些福份接近大自然,更沒有我們從前那麼幸福了!
又過了半年我住進學校宿舍,舍監是神職人員的牧師,管理很嚴格。那年淡水戲院放演的電影,「火燒紅蓮寺」是一部連續影集(好像是12多集),晚場是下午6:30開演。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但因住校不得外出,前集看了,想看續集,因為每集在演的精彩的關頭,便打住不演了,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集分曉。我為了要看下集,只得偷偷的溜出校門,回來時已經很晚了,要走夜路回校,但必須經過黑暗沒有路燈而又狹窄的馬偕街,街的旁邊是一片墳墓,我天生怕看到墳墓,沒有辦法,只有硬著頭皮,閉上眼睛,摸索著向前走,因為抓住方向,待睜開眼睛一看,以為是到了,發現赫然站在墳墓旁,嚇出一身泠汗,急忙奔回學校,爬牆進入宿舍,又被舍監抓住了,被痛打一頓,回想起來,五十多年前的往事,那個時候,雖然物質條件不豐富,但過的生活是多采多姿,回想起來蠻甜美的,感覺真好,我永遠忘不了。
我常常藉山水風物,尋找我童年的靈魂,將我記憶中留下的一些記憶,往事回味,想捉住過去的擁有。淡水這片土地,竟然蘊藏著這麼多的甘甜,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從生長地出發,所謂山明水秀的地方,物華天寶,才是人傑地靈。我生長在這塊土地上,我深愛這個地方,這塊泥土裡有我的生命,我是在這淡水小山丘上長大的,這是我生命與泥土的結合處。這裡孕育了我,有了今天。
現今淡水街上鄰居們,六十歲以上年齡的人,大多是我以前那個時候的朋友,我們上山下海、游泳戲水、撈魚捉蝦的玩伴。五十年前的歲月,我玩遍了淡水的大街小巷、淡水的山河、市集田野,這種情懷,午夜思維,感慨良多,也回味無窮。
想起來很惋惜,淡水的街道,如清水街、重建街(米市)、中正路等,我再走過去,已不是過去的模樣了,使我心緒起伏,莫可言狀,我懷念過去的樣子。
幸好現在我們淡水的當政者,注意到這些古蹟的保存維護,淡水街道重新整修規劃,交通的管制,行道樹的栽種,市鎮周圍的環境都在慢慢的好起來。
但願淡水河魚蝦再生,蛤蜊再現,恢復以往的生態舊觀,讓淡水古鎮的聲名更響,讓今天的少年,能有以往情懷,擁抱大自然的生活,享受他們的人生。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