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應推崇的台灣女性精神

曹長青2011年6月20日於美國寫 見於「楊基銓中心」網頁 2011年6月29日

文末附楊劉秀華撰「從矢內原忠雄得到啟示」(《自由時報》 2011年 6月17 日)一文。


女性從政、關心政治,都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什麼樣的女性精神更令人欣賞和欽佩呢?台灣不是沒有榜樣:90歲高齡的台灣女性楊劉秀華,就是一個頗具特色的關心政治、關心台灣前途命運、展示真正女性精神的典型。

第一,頭腦清晰的高壽者。楊劉秀華上個月剛過90歲生日。台灣高壽者很多,但楊太太與很多人不同。這把年紀的人,一般都是頤養天年,跟兒孫享受天倫之樂了。但楊劉秀華不一樣,她的心思全在台灣的前途上。她用自己的積蓄,把自己在台北臨沂街的 住宅,改建成一個活動中心(楊基銓中心),很多綠營的活動,尤其是深綠的,都在這個中心舉辦。去年以來,還定期舉辦「楊基銓中心講座」,還創辦了中心網頁:http://www.ccycenter.org

去年五都選舉我回台灣時,曾去參觀她的「獨派中心」。當時就感嘆,這楊老太太代表的,才是真正值得推崇的台灣女性的精神:她不僅有一份真正為台灣打拼的心, 更有清晰、堅定的理念。在這把年紀,比許多小她半輩子的人頭腦更清晰!而且更表現一種女性的執著。我曾多次在文章和《長青論壇》上說過,女性一旦關心政治,她們的特點經常是比男性更清晰、更堅定、更不妥協理念、更一往無前。男性中為謀權力,左右逢源的政客太多。而女性要麼不關心政治,要麼為理念而敢做敢為。理念的追求,超過對權力的謀求。這是西方女性從政的特點。楊劉秀華女士雖然沒從政,但她的表現,是和西方女性心理吻合的一種精神,也是和我所認識、瞭 解的大多數關心台灣前途的女性心理吻合的精神。如果綠營政壇的女性們,都能有楊劉秀華女士這般清晰、堅定,這種真正的女性精神,那我就對台灣的前途一派樂觀了。

第二,奮力傳播理念的勇敢者。楊劉秀華女士不僅建「獨派活動中心」,還經常在台灣《自由時報》上發表政見。90歲的老人仍為報紙寫文章的,恐怕全世界都不多見。上個週末(6月17日)楊劉秀華女士還在《自由時報》發表了「從矢內原忠雄得到啟示」一文。這篇文章是促使我寫這篇短文、介紹她文章觀點的原因之一。這篇文章(附在下面)主要是強調人的獨立思考、敢講真話的精神。矢內原忠雄在三十年代是日本知名的教授,是研究亞當斯密《國富論》等 自由經濟的權威,在日本二戰侵略中國之際,他不顧學界和日本全國的強烈軍國主義氣氛,敢於公開站出來反對戰爭,並敢說出這樣的話:「這樣的日本國家寧可滅 亡」!

結果他被迫離開東京大學。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的楊劉秀華,當年曾到這位教授家裡一起做禮拜、做他的家庭學生。這篇短文不僅寫出有良知的日本教授敢於說真話的精神,也寫出戰後日本大學如何向矢內原忠雄「道歉」,懇請他復職回到大學的「認錯」精神。在這篇短文中,楊劉秀華想傳遞的信號是,「無 論在日本或台灣,都需要有像矢內原教授這樣的人」:敢於站出來,說出心裡的真實,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台灣不屬於對岸的中國,台灣也不屬於中華民國,台 灣只屬於台灣人民自己! 第三,強烈地主張「體制外」的智慧者。所謂體制外,就是台灣必須從中華民國「獨立」出來,結束中華民國體制。能說一口流利日語的楊劉秀華,有很多日本朋友,其中一位是小田滋(Shigeru Oda),曾任海牙「國際法院」法官(後任副院長),並是日本國際法協會會長。楊劉秀華女士曾寄給我小田滋的書《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灣」——台灣在國際法 中的地位》。該書作者的三個觀點令人深刻印象,一是北京所謂「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的說法是沒有法律根據的政治幻想;二是台灣必須通過制憲正名,成為正常國家;三是「兩中一台」構想∶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大陸,中華民國遷到金門、馬祖;台灣人民擁有台灣。楊劉秀華的「體制外」、結束中華民國統治,其構想跟她的日本友人小田滋相當一致。後來我在演講中,還引用過小田滋的理論,認為兩岸三地成為三個國家,是最好的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大陸, 中華民國搬遷到金門馬祖,台灣歸台灣人民。我當時還開玩笑說,國民黨搬去金門馬祖,金溥聰掌金門,馬英九管馬祖,皆大歡喜。 一個90歲高齡的 人,還這樣為堅定的台灣理念而打拼,實在是令人肅然起敬。當然能這樣做,還得有一個本錢,就是身體硬朗。朋友們都說,楊劉秀華女士看上去好像只有六十多歲。她思路清晰,表達流利,充滿激情,還能長途旅行。上週末,她又來到洛杉磯。致電問她,時差倒過來嗎?老人家笑呵呵地說,睡一覺就好了(比許多年輕人適 應力還強),然後興致勃勃地談起她最近發表在英文《台北時報》上的文章。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國人圈子,有些人看了很感動:一個90歲的台灣女性,在執著地向國際世界訴說台灣人的悲哀(被中華民國統治),台灣人不懈的追求,和台灣人的夢想(建立一個新國家)。

----------------------------------------------------------------------------------------

下面是楊劉秀華女士發表在《自由時報》上的最新文章: 從矢內原忠雄得到啟示 ◎ 楊劉秀華

蘆溝橋事件發生,中日兩國進入全面戰 爭,當時東京大學的教授分成兩派,一派以土方成美為中心,主張大學應配合時局之進展協力戰爭,贊成打中國;另一派矢內原忠雄和一些教授,反對日本打中國。 矢內原教授發表「國家的理想」論文,論述戰爭之不對,並呼籲和平解決,後來矢內原教授說出很有名的一句話「這樣的日本國家寧可滅亡」,引起很大爭議,導致 矢內原忠雄辭掉東京大學教授職位。

矢內原教授在日本是當時亞當史密斯自由經濟論的權威,他也是一位基督徒,辭了東京大學教職之後,在家裡免費指 導少數學生,並召集一些傾心愛國的年輕人傳福音,我於一九四○至一九四一年(昭和十五至十六年)參加矢內原教授的傳福音聚會,他們為著真理、公義完全不妥 協、乾乾淨淨的心,使我感動,深深覺得那一段時間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時期,一直到現在,我仍感謝那段時間的學習與收穫。

一九四二年,矢內原教授在 東京一次的演講中,他強烈地警告日本政府不應再繼續進行戰爭,還來得及停下來,他說,不然日本將會戰敗而滅亡。當時他雖面對有生命威脅的場面,但他仍抱著 決心,為他所信的主,為他所愛的國家而犧牲,堅持著愛國的魄力和勇氣。戰後不久,東京大學當局派代表去找矢內原教授,向他認錯、道歉,並且請他恢復教職, 他深思後才答應,最後矢內原教授還做過東京大學總長。日本戰後能夠迅速恢復國力,我想是日本人勇於認錯、追求真理的緣故。

在矢內原教授的身上, 看到是一位充滿公義而追求真理的學者,他雖身無寸鐵,手無縛雞之力,但他卻不怕死,不拘於榮辱,敢公然對不義挑戰而終獲勝。我想真正的愛國是內在的而非表 面的,如能為著真理、正義,願意犧牲自己,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無論日本或台灣,都需要有像矢內原教授這樣的人。為台灣的將來,盼望所有台灣人響應李敏勇 先生的呼喊(建立台灣新國家),學習矢內原教授純淨、真心的站在真理、公義上,才能蒙神的祝福,獲得最後的勝利。

——原載《自由時報》2011 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