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153 阿猴首任傳道彭根

首頁Home / 史話總目錄 / 教會史話題字/史話第一輯 史話第二輯 / 史話第三輯  /  史話第四輯 / 史話第五輯 / 史話第六輯 / 史話第七輯

教會史話 101-125

教會史話 126-150

教會史話 176-200


  1. 吳葛多產而聞名

  2. 阿猴教務的拓展

  3. 阿猴首任傳道彭根

  4. 彭士藏長老

  5. 竹仔腳教會起源

  6. 劉沃出身劉厝庄

  7. 里港劉謀一家

  8. 東港何來發家系

  9. 胡肇基傳道師

  10. 自澎湖來的讀書人

  11. 「上帝十命」

  12. 尤羅伯編譯十誡

  13. 奉祀「上帝」的民

  14. 敬天敬神.敬上帝

  15. 吳寬裕讀第五誠

  16. 木柵早期領洗者

  17. 跛腳的剃頭匠

  18. 加吶埔蔡炭家系

  19. 彭士藏家傳

  20. 根姆張鉛之生涯

  21. 鳥松腳庄的黃家

  22. 林色黃受惠母于

  23. 下庄仔的阮氏

  24. 寡祖母汪陳氏

  25. 黃香的眼淚


 

 

 

《自由的滋味》(A Taste of Freedom)一書,是彭明敏的回億錄。其英文版刊於1972年,而中文譯本於1984年初成書,由加州「台灣出版社」出版。彭氏云:「我對於祖先所知有限。我幽默的老祖父總是愛說,他的祖父只穿一件單薄的褲子,抵達南台灣窮得連一件衣衫都沒有。他在晚年喜歡草擬家譜自娛,但是衹能從那位只穿褲子沒有上衣的祖先寫起……」。

彭氏流亡海外多年,或者因資料不在手,記其先人之處確實不多。例如,他只能說「我的曾祖父據傳是早期歸依基督教的人士之一」,但不能進一步指出曾祖父彭根是本地最早期傳道者之一,即是阿猴(屏東)教會首任傳道師。

按:彭根祖籍福建泉州,父彭慶,其先代於嘉慶年間渡台,定居於土庫(在台灣有多處名土庫,虎尾溪西岸之老鄉街今屬雲林縣較聞名,但所指者或是屏東平原里港之北偏東小集村),而以販賣種子為業。彭慶傳11女,男名彭根,女名彭受。

彭根17歲時來阿猴(今屏東市)投靠二叔彭山,受雇於布店。23歲時結婚,翌年生1女幼而亡,1861年生彭吉生,土名毯,後人都以字士藏稱之;後來再生1女名彭鶴年。毯3歲時,彭根與阿猴戴順者合夥經營「金隆盛」,販賣鹹魚,約1年有餘,因虧本而歇業,轉務農。不到2年因細故(據傳因長工巡田地,被鄰地地主誤認為是來偷竊)發生糾紛,甚而動武,鄰人遂揚言控告。彭根受恐嚇甚憂慮,聽外傳「番仔勢好靠」,乃決心逢禮拜日天未亮便步行到埤頭(鳳山)聽道理做禮拜。時是1867年間。或者鄰人報復之心漸漸冷淡,彭根也就不必提心吊膽了。本來是求保護而出入教會,但信心由淺入深,遂由李庥牧師(Rev. Huge Ritchie)領洗,也逐漸參加報揚福音之列。妻蔡甘不信,家裡常有口角云。32歲時妻死。

1871年,李庥牧師同意在阿猴街街尾,租耀米的陳姓之店設福音堂,乃雇彭根看顧頭拜堂,兼做傳道;所以彭根就是阿猴(屏東)教會首任傳道師了。繼阿猴之後,彭根也在里港、南岸、杜君英、鹽埔、竹仔腳、加蚋埔、埤頭(鳳山)、東港、觸階(在後山即東海岸)等地任傳道,於188411日因病死去,享年49歲,葬於台南北門外。其子彭士藏,後來也成為傳道師 [參見《教會史話》 154 彭士藏長老]。彭士藏長男夭折;次男彭清標亦任傳道;三男彭清約、四男彭清靠、五男彭清良、六男彭清泉均業醫。關於彭根續絃,另述(見《教會史話》 170根姆張鉛之生涯)。

 

《台灣教會公報》 2048 主後19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