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銅鐘:愛比鑽石堅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蘇銅鐘撰 錄自美國愛家協會(familychina.org)中文網站 。蘇銅鐘和謝守于1941年1月2日在古台南太平境長老教會舉行了結婚典禮; 2001年12月30日,在美國南加州 Alhambra 和平台福基督教會,舉行「鑽石婚」(60周年)感恩禮拜。[請參見《教會史話》200 「至於我和我家」]。謝守,1915111日生,2007825日去世 [請參見蘇謝守的天路歷程]  

「當!當!當!當!當!當!」冬日午後和煦的陽光下,象徵我們結婚60周年的六響禮鐘,悠揚撩亮地響徹美麗的教堂內外。六位小孫子在那座與阿公「同名」的古老大銅鐘旁一字排開,興奮地輪候每人撞一下鍾槌。兩百多位親朋好友,鼓掌喝采,歡笑聲與祝福聲洋洋盈耳。那是去(2001)年12月30日,在南加州 Alhambra 和平台福基督教會,舉行我們老夫婦倆「鑽石婚」感恩禮拜的開場情景。
清秀佳人
「長命」也才能「長愛」。感謝上帝讓我們與內人謝守存活至今,曆經戰亂、飄洋過海,同甘共苦、攜手偕行,經曆了人生無數的風波艱難,得以眼見四代齊聚一堂歡慶,得以回顧全能的上帝在我們這平凡的夫婦身上所行的奇妙大事。
初次見到謝守,我才17歲。記得那是1931年的夏天。加拿大宣教士劉忠堅牧師(Rev. Duncan MacLeod)借我家舉行佈道會,鄰近民衆對這金發碧眼鷹鈎鼻、台語流利得不得了的洋人極爲好奇,將台南西門城下的蘇家老厝前庭擠得水泄不通。而前來爲劉牧師助陣的謝許朝先生,就帶著他的第五千金、當年芳齡16的謝守小姐,跟一群信徒坐在我家廳堂裏。
這位住在我家近鄰的清秀佳人深深吸引了我。當時她就讀長榮女中,每逢下大雨,爲了繞過積水,她就必需行經我家,而我必定會雙手插在中學生制服口袋裏,站在門前對她行注目禮,從不錯過。然而,據謝守說,她當時一意充實學問、追尋生命的意義,根本就沒有把我這幺一號人物放在心上。
真正的進展發生在1936年春天。當時我已在日本東京藥學專科求學,有一天家兄來信中突然提到謝守小姐也要到日本來深造,並寫明她出發的日期。我這鄰家男孩出現在人潮洶湧的東京火車站月台上,使初次負笈異國他鄉的謝守大爲驚喜,就與我行握手禮。
翌日早上我請她一起去做禮拜,禮拜結束後又請她到我宿舍坐坐。不料我的室友一見她,就說:「蘇君懷念你已經多年,今日終于實現願望了。」猝不及防,就這樣揭露了我自青春年少以來深藏在心底的秘密。從此開始了我們長達5年的交往。這樣的「自由戀愛」,在當時的社會並不多見,我們也算是「進步青年」了。
歲月爲師
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抓不住,上帝命定的時候一到,必會成全。我和謝守于1941年1月2日在古都台南的太平境長老教會舉行了結婚典禮。
歲月是很盡責的老師。回憶60年前,我們還是一對涉世未深、單純稚嫩的年輕人。無論是婚姻生活、養育子女或經營事業上,我們都是屢敗屢戰、邊做邊學的。雖然如此,感謝上帝隨時隨地的保守,讓我們能夠突破一切難關直到今日,上帝的恩惠真是訴說不盡的。
「鐵磨鐵,磨出刃來」,雖然相愛這幺多年才結婚,但是婚後個性磨擦的激烈真是出乎意料。真正對婚姻真谛的曉悟,是在內人一次奇妙夢境後的祈禱中才獲得的。 那就是:「心靈在上帝裏完全合一,才是真的結婚。」從此她甘心樂意放下那「知識女青年」自負好辯的個性,學習與我互相切磋、協調,兩人齊心朝家庭的目標前進。
自婚前的1939年至退休的1984年,我一直經營著一家小小的(中央)西藥房,內人則是全職家庭主婦,加上食指浩繁,物質生活始終不能算是富裕;而兒女們所選擇的人生道路,也大多不是在世人價值觀中能賺大錢的行業。所以我們辛勞半生,所積聚的財富極爲有限。
箭無虛發
然而,上帝所賞賜給我們的心靈財寶,卻是超乎所求所想的。正如聖經所說,祂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心上富足,並承受祂所許諾要賜給那些愛祂之人的珍寶。靠著上帝的力量,透過兒女們所做的文字工作、神學教育工作、教會牧養工作,所影響、所幫助的人遍及全世界。我相信,再豐厚的財力也買不到這種具有永恒價值的收成。
1941年,長子文隆出生,自此15年間,8個小孩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生養衆多是上帝的恩賜,我們爲人父母的,只有盡己所能作祂忠心的好管家。
聖經「詩篇」有雲:「兒女是上主所賞賜,子孫是祂賜給我們的福份。」又如此宣告:「人在年輕時所生的兒子,就好象戰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著這種箭的人,多幺有福啊!他在城門口跟仇敵爭辯時不至于失敗。」 美國詩人朗費羅(Longfellow)所作的「歌與矢」如此描述:「我向空中歌唱,歌聲飄溶在空氣裏,不知到那裏去了?但是有一天,我聽見我所唱的歌在朋友口中繼續吟唱著。我向空中射箭,箭去如飛,霎時杳然無蹤。但是有一天,我發現我所射的箭在林中大樹上牢牢插著,並沒有折斷。」——盡己所能,努力耕耘,將結果交托給上帝,這正是我們養兒育女所秉持的理念。
同心同行
以下是我們老夫婦倆在60年婚姻生活中獲得的幾點小小心得,特與讀者們分享。
家庭要有共同目標。內人自19歲起就極力尋求上帝對她人生的計劃。結婚之初的摩擦適應期過去之後,夫妻二人就照著在信仰中所尋求而得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訂立共同的家庭目標,包括夫妻關系、子女教養、金錢支配、家庭傳統,然後在實踐中不斷一起檢討調整。有沖突、起爭執時,就一同來到上帝面前禱告,從這位比我們倆都更有智能和能力的「第三者」得到最正確的解答。
夫婦感情需用心培養。恩愛夫妻必須互相敬重。我們在居家生活中常常說「請」、「謝謝」、「對不起」、「我愛你」。多年來我們早晨起床後相遇必微笑互道早安,用聖經的話彼此祝福,有時也會行阿拉伯式擁抱禮。如此兒女就有安全感,長大後也會有樣學樣。
互助互勵
家事宜分擔。我雖成長于大男人主義的舊時代,孩子自生下來到幼兒階段總是由我幫他們洗澡,平日也常幫忙洗碗、收拾。一來體貼妻子照顧兒女、買菜做菜的辛勞,二來也可以使她感受到丈夫的關懷和溫暖。
身心健康要兼顧。無論清晨讀聖經或做早操,我們夫妻都互相鼓勵、互相督促,不半途而廢。這是夫妻攜手享受人生、同心同行的根本大計。畢竟,「心中有神」 才能「目中有人」,才會夫妻恩愛、親子和樂;而「長命」也才能「長愛」,才有足夠的年日和精神體力來攜手完成家庭的目標。
生命長河
孩子還未長大外出時,每天清晨內人帶孩子讀過聖經後,就由我喊口令帶全家運動。去年12月下旬,我們借洛杉矶郊外一營地舉行家族團聚。我雖已年老力衰,兒女們還是遵照老傳統,央請我帶大家做早操。看到4代共三十幾人在清晨陽光下,按我的口令和示範做早操的場面,腦海中不禁浮現近半個世紀之前,在太平洋彼岸台灣小島上的台南市民權路小木樓上,帶著幾個小男孩小女孩做早操的情景。
當年內人每天必奏的風琴「起床曲」似乎猶在耳際回響,孩子們天真可愛的笑容和動作也仿佛就在眼前。恍惚間,蓦然驚覺我們倆已是老態龍鍾的86、85高齡;兒女們也都進入中年,甚至有的也作了阿公阿媽。
光陰似水滔滔流逝。一切爲人處世的成功和失敗、所有婚姻路途上正確和錯誤的舉措、任何親子互動上正面的建造或不經意的傷害……,都毫不容情地一去不返了。惟願不久的將來,我們來到上帝面前交賬時,能無愧地說:「我們雖不完美,但已盡了全力。」
我們祈求上帝,讓這道由我和內人承續自先人的生命長河,能繼續滋潤、喂養、濯浴我們的兒孫,和世世代代所有出現在河上及河岸的人群。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