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演字輩和同志社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蔡有義撰 《同志社台灣校友流芳錄》2002年12月 自刊本 p.79-80 題: 黃演熾家族。此文也見於「愛玉香菜子的家」網頁。 

黃家為石岡九房村(厝)的望族,黃家先祖生元公在清乾隆時期隨父親渡海來台,生有五男五女。這五個兒子的名字的第三個字分別以榮、華、富、貴、全命名,為五大房,於是稱為黃五常派。五大房的演字輩,以及士字輩的子孫,有多人留學同志社,動機緣由大致呈現以下的樣貌發展。
黃家子弟中首推同志社之門的是一房的黃演淮,長老教中學在學中的他,根據筆者合理的推斷,不僅是受到畢業自同志社的長中師長、學長的影響,另一方面他的堂哥四房的黃演烺,當時也在京都帝大攻讀博士學位,彼此有所照應下,因此選擇了京都,並且進入了與長中關係不錯的同志社中學。
屬於組合教派的同志社,雖然與長老教派的長老教中學派別不同,不過彼此親善的關係,台灣的南北兩個教會學校,都願意推薦學生前來就讀。至於神學院的部分,這二校有志神職的學生,則大多往東京的明治學院大學,或者是日本(基督團立)神學校及此校改制後的東京神學大學攻讀。同志社校友周再賜的哥哥,台人第一位留學日本的學生周福全即是一例,他在擔任台北大稻埕牧師的父親周耀彩的鼓勵下,1895年的12月赴日就讀於明治學院普通科,返台後畢業於總督府醫學校。
黃演淮同中畢業(昭2,1927年)升入同志社專門學校高等商業部,再考入同志社大學法學部,畢業後(昭8,1933年)由偽滿政府的法政大學派往京都帝大研究所研究2年,著有《國際法概論》乙書。歷任東北長春法政大學教授、台中縣立民眾教育館館長、台中縣立圖書館館長、以及台中縣立家事職業學校校長。在大學的末幾年,他的弟弟黃演敏,也從長老教中學轉到同中就讀了兩年,演敏同中畢業後(昭8,1933年)考入滿洲醫科大學,後服務於該大學附屬醫院擔任內科醫師、歷任鐵路醫院的醫師、分院的院長。民國38年 ( 1949年) 回台,在故鄉石岡開設博愛醫院。
同樣屬於一房的黃演馨、黃演舫兩個親兄弟,哥哥黃演馨由京都中學校轉入同志社中學,畢業後(昭6,1931年)考入同志社大學法學部,預科讀完後轉考立教大學經濟學部。立大畢業後曾在日本外務省服務,返台歷任華南銀行業務部調查科長、各分行經理、總行業務處長。歌喉相當不錯唱男高音,他受到學習音樂的堂嫂,即四房黃演燎(大阪帝大醫學博士,台灣大學醫院副院長)日藉夫人的影響,對於音樂頗有造詣。曾在台北參加了他的同鄉呂泉生籌組的「台北文化研究社」的合唱團,1949年加入的時候,也就是呂泉生發表膾炙人口的『杯底不可養金魚』的那一年。
至今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杯底不可養金魚』這首歌曲主要是闡示二二八事變之後,台灣居民應該不分本省、外省的地域觀念,有如喝酒「剖腹來相見」敞開心胸---豁潐啦!這般豪邁爽快才能彼此融合一起。
黃演舫公學校畢業,也循兄長的路線,負笈日本進入同志社中學,五年的學業修滿畢業後(昭9,1934年)返台。他曾擔任石岡庄役場的書記、九房厝部落會長、石岡鄉民代表、以及台中縣的第一屆參議員。
二房的黃演熾讀長老教中學後,晚他的堂哥黃演淮一年進入同志社中學,同中畢業(昭3,1928年)再入同志社專門學校高等商業部。大正14年至昭和9年期間,他們九房村的黃氏就有五位的堂兄弟,在同志社的各個學校就讀。畢業後(昭6,1931年)學成歸國,黃演熾先在工商界發展創業,再參加台中縣議員的選舉,從第三屆蟬連至第七屆,在第七屆時並膺選為副議長,後又更上一層樓的以該選區最高票當選增額國大代表。
在『同志社政界校友』篇中,筆者曾介紹過蔡江寅與黃演熾兩位校友,以全票連袂當選過該縣的正、副議長,增添了一段同志社台灣校友的佳話。其實他們兩人分屬台中縣的紅、黑兩派,這是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制衡台灣本土政治勢力的一種槓桿原理,所設計出來坐收漁翁之利的方法呢!雖然經由時任第一屆縣議員的蔡江寅提出質詢,一黨獨大的台灣各縣市政治生態,似乎都逃不了這種為求恐怖的平衡,讓上位者隔山觀虎鬥的畫面。
一房的演字輩,光復後曾任官派石岡第一屆鄉長的黃演懋,在日據時期他的兩個兒子也曾留學同志社。長子黃士章石岡國校畢業後留學於同志社中學,畢業後(昭18,1943年)返台曾任九房村村長,石岡鄉公所秘書十餘年,為家鄉服務貢獻不少。次子黃士丕也循兄長的升學管道,在昭和20年(1945年)自同中畢業,光復後擔任富春國民學校的老師,將一生的青春奉獻於教育工作。
在校友會上,筆者見過相貌堂堂的黃演熾,與多位名重一時的校友,如監察委員的林亮雲、宗教界大老的陳溪圳、運動界大家的柯子彰…不分名望一同拿著歌譜,真誠的大聲唱著同志社的校歌,溫馨的畫面彷如回到學生時代的情景,真是令人感動!這種不為名譽、金錢所拘束的平等心,就如同許多台灣校友經常回憶起學生生活時所說的:「在同志社的校園裡,感覺不出與日本學生有什麼樣的差別。」原來『新島精神』陶冶了同志社的每一位學生,就是出了校門仍保有一貫自由、平等的思想的緣故吧!
[LES順便錄之] 黃演渥,1902年6月10日生,別號三松,畢業於台中一中及台南高等商業學校,後曾赴香港從商。因志在法學,即棄商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法學部就讀,其後並通過「高等文官考試」。1932年起歷任台北、嘉義、台南地方法院判事;1944年升任高等法院判事。二次大戰後,歷任台灣高等法院推事兼庭長、最高法院推事等職。1958年任中華民國第二屆大法官,1967年連任,1971年3月病逝於大法官任內。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