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國不割髯的隔水英雄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方嵐亭撰 《台灣教會公報》 3431期 2017年11 月27 日-12月3日 p.4  

5月初的加拿大多倫多,清晨5點多,攝氏5度。林哲夫教授(Albert)為了歡迎我,已經在機場等候多時。我藉由現代通信科技,終於抵達會面處。一路愉快交談,約莫半個多小時,我們抵達Albert家;這裡也是無數心向「新而獨立」國家同志們的祕密基地。
建國未竟,長鬚不離
從台灣出發前,我有滿滿的構想,要如何訪談林哲夫教授和夫人,但對他們來說,如何服事、招待我才是重點。短短數天中,兩人帶我一道到多倫多、渥太華,拜訪城鄉宣教運動(URM)及台獨建國路很重要的人與事。
一開始我非常緊張,不能好好作業,然而近身觀察、自然發問下,我卻更認識了充滿正義、堅忍持久又充滿感恩的林哲夫,像是「箍桶」,凝聚著指日可待的公義與和平之建國力量。
認識林哲夫教授的人都知道,他那滿臉長鬍是不到台灣建國不離身。但是,與他見一次面、交談一次,都會感受他的笑容是不被長鬍淹沒的。
200公尺走了17年
18歲那年,林哲夫參加學校200公尺短跑比賽得了第二名,但是有一段200公尺的路卻讓他走了17年。從1965年在加拿大就已經開始的加拿大草根社區組織者訓練班(Canadian Urban Training Project for Christian Service),一直到1982年,他才得知加拿大做此訓練的辦公室距離他任教的萊爾森大學(Ryerson University)辦公室僅僅200公尺之遙。
從1982年在多倫多開始,至今已有上千台灣人受過URM訓練,透過草根組織與社會議題分析,實際操作農民、原住民、勞工、婦女等許多面向的台灣社會改造。那天,林哲夫陪著我走了一趟這令人感嘆的200公尺,想起以色列人莫名、太冤枉的40年出埃及路,我們相信上帝對台灣的建國路定有其美好旨意。
他鄉奮鬥30年,回國貢獻所長
林哲夫從1960年離開台灣,到1990年再踏上台灣土地,再回首已30年。台灣在海內外共同努力下,打造了1980年代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國民黨情治單位或多或少知道URM訓練的成效。1990年2月林哲夫的母親去世時,他仍舊是列管的黑名單,想要回台奔喪的他,被要求寫下切結書,並且承認在加拿大所做一切不利國民黨的事都是錯誤,他百般不肯。最後,在駐美代表處副代表林俊賢的幫忙下,他於4月回台,葉菊蘭親自到機門外迎接,民進黨首任主席江鵬堅則守候於入境大廳。在這一年,他開始接觸吉恩•夏普(Gene Sharp)的愛與非暴力理論。
1996年至1999年,林哲夫擔任台灣不分區僑選立法委員,推動台灣的公民防衛、多軌外交與替代役政策,之後也致力於軍訓教育改革、國家軟實力的發展,更注重軍中人權。此外,他也發現了URM的瓶頸,因此又協力發展出衝突管理的中性第三者、有效改造及活化組織的開放空間技巧,以及全民國防等非暴力行動工具與理論。
2005年再度回到加拿大居住的他,沒有清閒下來,反而更加忙碌,繼續凝聚大家,也實際地培育後進、募集資金,誓要完成台獨路。
與主同行,公義的代言人
造訪加拿大的一天中,林哲夫夫婦帶我拜訪陳星旭弟兄。這位台獨前輩把親手摺的「加拿大鵝」送給我,是摺得恰好可在雙翼見到Taiwan的紙鵝,象徵台灣人要融入整個加拿大社會、加拿大人要協助台灣爭取成為獨立國家的意思。
陳星旭當著林哲夫的面前交代孩子,當他離世時,記得將身後部分的款項,交給林哲夫長期關心募資的和平公義基金。林哲夫取得眾人的信任,宛如公義的代言人。
我好奇問林哲夫,加拿大人的自我尊嚴與自信是什麼?他想起1960年到加拿大時的驚訝:為何只有極少數警察還能這麼安全,校區沒有圍牆也那麼安全?回答我說,加拿大人會驕傲他們沒有美國人的汲汲營營,卻急公好義、尊重多元。
林哲夫憂心台灣的社會都是「魚頭」,但真正領導人的氣魄是要讓白日夢落實,運動能成功,更要有一群務實的人看出夢的價值,施展戰略戰術。而這過程會有批判者出現,要認真分析是真的有理、還是罵爽的而已。運動的完成與運動成長的關鍵,在於審慎考慮大眾的反應,以及智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
對林哲夫來說,身為基督徒,就是要互相謙卑提醒,不斷追求上主的旨意,放棄自私與自專的心,聽上主聲音,也聽人民哀求之聲,同時提醒執政者的角色以及權力來源是人民。他對創造的觀點是:「與主同行是上主創造的一部分。」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