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伯父郭雨新(林衡哲)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林衡哲撰 摘自《人生七十漫長路》林衡哲回憶錄 第一章 蘭陽之子 《台灣文學評論》10卷1期 2010年1月15 日

身為宜蘭人一直是我最大的驕傲,因為在台灣民主運動發展上,宜蘭曾經孕育出三位劃時代的歷史性人物—蔣渭水、郭雨新和林義雄。而且他們都與我有著或深或淺的關係與緣分。
年紀最輕的林義雄是我在宜蘭初中的同屆同學,蔣渭水則是我八姑丈石煥奎的妹婿,但他屬於更上一代的人物,對我而言只有無盡的崇拜和敬仰,無緣親近與了解;但我對郭雨新的感覺和印象就不同了,他是真正讓我看到與接觸得到的具體人物,他可以說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一位很重要的承先啟後的人物,也是光耀我們家族的人物。
郭雨新的母親是我祖父的妹妹,我要叫她七姑婆,稱呼郭雨新為「阿新仔伯」,郭雨新本來家境不錯,後來因他父親給人做保被倒掉了,才家道中衰,念宜蘭農校時,祖父曾幫忙過他,念帝大農學院時,祖父去拜託板橋林家的林松壽幫助他學費,郭雨新是很懂得感恩的人,因此每次來宜蘭,一定會來拜訪祖父。我從很小開始,就明顯感受到他對宜蘭人的影響力。他當了二十五年宜蘭地區的省議員,對地方貢獻無數,尤其對弱勢的農、漁業以及外省老兵族群特別照顧。當年每次發生水災,他往往比蔣經國早一步到達現場關心災民。在議會質詢時,他是一個言詞鋒利,說話鏗鏘有力的民意代表,因此他以省議會的「小鋼炮」而出名;但私底下的他,卻是一位溫文儒雅、風度翩翩的謙謙君子。誠如司馬文武所言:「郭雨新是台灣政壇最後一位紳士。」此話至今仍然適用。
郭雨新於1908 年8月20日 出生在台灣宜蘭,1985 年8月2日 病逝美國華府。在他77年的人生歲月哩,曾有兩次遠離故鄉的紀錄,而且兩次都是因為政治因素而出走。第一次是不滿日本人的統治,遠赴中國經商7年,第二次則是不滿中國國民黨的統治,來到美國安度晚年。和吳濁流一樣,他31歲到達大陸時,以為中國是他的祖國,經過7年的生活,才領悟到台灣才是他的祖國,因此一得知日本人投降的消息,便立即結束經營得相當成功的煤行,束裝返台。回台後先後擔任台灣區青果輸出同業、製榮工業等工會理事長等要職,若是別人,早就成了家產萬貫的鉅富,也許是為了追隨蔣渭水的腳步,實現他少年時代的理想,他走了另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彷彿當年蔣渭水放棄行醫賺錢之路,投入「台灣議會請願運動」和創立「台灣文化協會」創刊「台灣民報」之路。潛藏在郭雨新內心深處的革命心靈終於復活過來,因此在1948年,他正式棄商從政,加入青年黨,翌年便一舉當選省議員。
郭雨新的英雄時代
郭雨新25年的省議員生涯,是他一生從政的黃金時代。他不僅是宜蘭人心目中的拿破崙,也是全台灣黨外人士的精神領袖,更是台灣民意的代言人。他開創了宜蘭黨外選舉不用花錢的傳統,僅需一副「春牛圖」(郭雨新送給縣民的一張月曆,上面印有十二生肖與二十四個節氣,中間則是郭雨新的照片),鄉親父老便知郭雨新要競選連任了,宜蘭人投給照片中人就對了。
郭雨新在文化上橫跨了四個時代背景:兒童的漢文私塾時代、日本人統治時代與國民黨統治時代、晚年的美國流亡歲月。在政治上,他曾經歷了省議會極盛時期的「五虎將時代」—郭國基、郭雨新、李萬居、吳三連、李源棧。有人甚至加上許世賢稱為「五虎一鳳」的時代,他們都是台灣戰後歷史進程中的重要角色,更為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留下珍貴的歷史紀錄。
然而1975年的立委選舉,國民黨明白張膽的「瘋狂大作票」的行徑,以五萬多張廢票,硬是把郭雨新的十三萬多張選票拉到八萬張,這很明顯的就是蔣經國主政下的國民黨動手腳做票的結果,此舉打破了全世界選舉史上廢票的最高紀錄,也使郭雨新以最高票落選。在群情激憤之下,約有兩萬多宜蘭民眾包圍宜蘭縣政府,眼看一場類似中壢事件的暴動一觸即發,而一向心有慈悲,且為虔誠基督徒的郭雨新為避免宜蘭鄉親做出無謂的犧牲,在他的安撫與呼籲下,民眾才逐漸冷靜下來,危機才得以解除。在國民黨的選票箱裡,他落選了,但在千千萬萬選民的心目中,他是當選了。這一晚,影響了很多人的政治命運,陳菊與她所帶領的數十位年輕人,就在這一夜決定投入台灣民主運動的潮流,而林義雄與姚嘉文則為郭雨新仗義執言,為郭雨新打了一場「虎落平陽」的選舉官司,官司雖然沒有打贏,卻激起了台灣民主運動的浪潮,因為林義雄與姚嘉文都變成了郭雨新的接班人,後來他們二位都因美麗島事件而進國民黨政府的黑牢,而出獄後,變成台灣人民的英雄,後來都擔任過民進黨的主席,對台灣的民主運動產生深遠的影響。至於郭雨新本人,那一晚他的內心五味雜陳,鄉親對他的支持令他感動莫名,但面對蔣經國接班後的高壓政治環境,卻讓他升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念頭,終於1977年多方努力,才國府許可,赴美與子��團聚,繼續另一階段的奮鬥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客死異鄉美國。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