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牧師娘許瓊枝 單純的微笑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葉啟祥撰 《台灣教會公報》 3141期 2012年5月7-13日 p.22 雲彩見證。

紀彰龢牧師娘許瓊枝於2012年3月31日去世,享年82歲。


牧師娘許瓊枝是一個單純、少話的人。記念她時,很難想起她曾說過什麼金玉良言,也想不起她曾用什麼聖經話語來教導我。

40年前,在少年團契時,牧師娘擔任指揮,嚴謹地像訓練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每回練唱詩歌,都將我們當做專業團員般的訓練,一聲部、一聲部的練唱。殊不知,對我們這年紀的孩子來說,去教會團契:朋友第一、桌球第二,練歌是不得不的選擇。我們總在私下說話或作亂,或模仿牧師娘的指揮,後來,很多人談起,總不忘記牧師娘結束一首歌後的手勢、神情。

牧師娘用嚴格的訓練,將我們這群小孩「獻聲隊」,磨練成一群水準奇佳的詩班。後來,我才明白,牧師娘示範出一種「不必說」的態度,也是長老教會長期以來孕育的品格──敬畏、認真的服事態度。

少年時,我與團契同伴都萌生許多信仰問題,也對信仰產生極大的熱情,喜歡流連在牧師館問牧師問題。紀彰龢牧師習慣泡茶,為了陪伴我們,就從晚上10點泡到凌晨2、3點,與我們討論聖經,也討論黨外、228;在那個肅殺、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牧師館是我們資料的來源。後來,這群常流連牧師館的青年,幾乎都跑去讀神學院了!

牧師娘總是無言地、微笑著在旁邊靜靜地聽,偶爾也提出疑問和看法;她聽著我們和牧師的對談,聽我們年輕的好奇、懷疑和嘆息。

常常一談便談到半夜,牧師娘總習慣地從冰箱或櫥櫃一直拿出零食,餅乾、花生、瓜子。偶爾聽到打盹,然後突然醒來,面帶微笑地問:「你們會不會餓?」接著就下廚炒麵或煮麵,讓年輕人繼續和牧師談論下去。牧師館餐桌上�������著一個吊燈,昏黃、溫暖的燈光,灑在年輕人的臉上���牧師理性地討論聖經和時事,伴隨牧師娘的炒麵,一口又一口地一起被年輕人吞下、吸收���

漸漸地,我們從單純聽���師說話,慢慢變成有了回應,用自己的想法和牧師交換新��。牧師娘笑著對我���:「啟祥!你以前都不太會說話,現在變得那麼會說話了!」「小孩子多大了?一切都好嗎?」「回去跟你爸爸媽媽請安!」不太說話的牧師娘,總以簡短的問候代替,沒有矯情,也����有多說。

教會的牧師娘總是成為眾人的焦點,許多的苦楚也在這一句話���結束:「上帝攏知!」如此簡短,透露出她對神的敬畏。

我們和一個人的相遇,就像攝影一樣,每遇見一回,就照一次在心底,在心中留下影像;一次又一次,我們會遇一個人,留下一張又一張的圖像,重複出現的圖像,就成為一生的記憶。牧師娘對我而言,一次又一次的圖像,總是在心底的底片洗出真摯的微笑,我喜歡這個畫面,想起來心底就暖暖的。我喜歡這個畫面,因為有很多的鼓勵,也想將這個畫面變成一生對她的記憶。

我們的生命,有人以話語鼓勵我們向前,像紀牧師;但是,也需要有人用微笑使我們知道,他對我們的良善和期待,使我們心底滋生更多愛的力量。

走筆至此,乍然想起,也許因為牧師娘不擅言詞,所以以微笑代替話語;也許因為她單純,所以笑起來格外的真摯吧!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