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錫信牧師生平略歷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翁錫信牧師生平略歷: 志賢 素貞 志道 志文 志明。 吳義德牧師於2024年12月15日提供。


 

我們所敬愛的爸爸、阿公、阿祖 -- 翁錫信牧師,主後 1934 年 5 月 12日出生於彰化縣福興鄉萬豐村,日治時期稱「福興庄台灣溝」。先祖父翁頂長老,先祖母莊樟女士。家中六男六女,先父是次男。

先父於主後 1954 年 12 月 20 日與彰化縣社頭鄉美雅村蕭惠慈女士結為連理,兩家皆為篤實農夫虔誠的基督徒。婚後含辛茹苦的養育四男一女:長子志賢,長女素貞,次子志道,三子志文,四子志明。

長子志賢得雙碩士任電機工程師,娶鄭怜姿女士,育一女二子:美佳、德禮、德義。長女素貞北神教會音樂畢業,適張正成醫師,育三女:恩新、詠惠、立淳。次子志道攻讀土木博士也任工程師並完成神學教育服事於教會事工,娶江桂美女士,育一子二女:立德、立安、立維。三子志文攻讀純數學博士任教於交通大學,娶葉孟宜女士,育二子:均暐、均晟。四子志明職耳鼻喉科醫生一直服事於西屯門諾教會,娶紀宜齡女士,育二子:立新、立廷。目前為止總共有七個曾孫子女。

先父於主後 2024 年 11 月 21 日凌晨 2 時 18 分在台中市北屯家中安詳的蒙主恩召。其一生在先祖父翁頂傳道帶領下傳奇性的扭轉了大家族的命運並共創神國大業。此經歷多彩璨爛值得我們回味與學習。

先祖父直性子聲音大粗壯勤奮,十三歲喪父即扛起一家之主的責任,帶領翁家大家庭長幼有序。希望父親國民小學畢業後,學裁縫得一技挑起大家庭生計。一日父親陪朋友到彰化市考試,被遊說當場報名,竟考上了省立員林農校,經鄉親勸說祖父同意讓父親繼續念書,從此開啟了他人生的新方向。14 歲入初農並直升高農,畢業後參加特考及格,分派到鹿港福興鄉公所當公務員。

父親 17 歲領洗並決志獻身做牧師,奈因家境不能如願,他認命必須賺錢養家。鄰近社頭一位蕭姓少女小小心靈立志將來要當牧師娘,雙方基於現實都將這個心願深埋心頭無人知曉。後來媒人來說親,注意到父親整齊的書架,料想將來必有發展,於是少女芳心暗許於此有志青年。婚後還是住在整個大家庭裡面。

後來父親升遷轉職到林務局,帶著妻小三人到新竹山林管理所大湖分所,服務三年間擔任大坪林及虎山工作主管。其間母親回「台灣溝」生素貞後四人再團圓,獨立的小家庭生活就此展開了。不料耿直的父母無法容忍林場的黒暗面,一心祈求恩主開路帶領前程。一夜父親見異象哭醒後與母親分享,兩人所見雷同,就朝獻身傳道目標而行,從此再次扭轉了人生的大方向。

稍早祖父已決意要獻身全時間傳道開創西屯門諾教會,大家庭經濟來源受挫,造成父母獻身額外的難度,幾經周旋與伯父翁修恭牧師的支持,就勇敢踏上人生最精彩的一段,父母親少年時的心願終於得償。1958 年 8 月,父親帶著妻子及兩位兒女遷居西屯加入祖父的服事行列,母親擔任司琴開啟了牧師娘生涯。當時父親仍在林務局卓蘭鎮服務,週末才回西屯幫忙教會事工。

主後 1959 年父親考進了臺灣神學院,辭去公職又開啟了另一個人生的旅程,一切歸零從頭開始,門諾會宣教師們為父親募得獎學金,加上打工賣書來支持家庭開銷,1965 年神學院畢業接替祖父牧養西屯門諾教會。那六年公職經歷讓父親學到牧會時如何與政府溝通和各機構協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這一切豈不都是神美好的安排嗎!

1959 年志道滿月後,著名的八七水災泛濫,教堂淹水,全家徹夜逃至較高地勢的會友家,清晨整排街倒了,門諾會募款買地就在稻田中興建紅磚的西式教堂,志文、志明也先後在此出生,西屯門諾教會給我們深深的記憶從此開始,今日現址是新道路貫穿原地的新建大樓。

初期教會設備還是挖井取水及鄉下傳統廚廁。父親收集資料自己設計水塔供水管及鄉下沒有人有的化糞池,又規劃花園跟噴泉魚池,提高生活品質也節省許多時間。教會種很多樹,主要是尤加利樹與榕樹,有小鳥棲息樹梢鳴聲不絕於耳,教堂成為西屯一景,許多新人喜歡來這裡拍結婚照。

媽媽雖大爸爸一歲卻小巧可愛,他們夫妻鶼鰈情深我們都深深體會到。讀神學院時父親很少回家,媽媽口述讓我寫信給他,他用紅筆批改後再寄回來給我看。父親相當手巧,有時回來就用現成的材料親手做玩具給我們玩,看著他在土塊上刻飛機模型,用熔錫灌入變成玩具。有時看父親跟叔叔們拿著空氣槍去打鳥,我們童年的日子是豐富的,我們的生活節儉卻不覺得窮。

父母親與眾親友關係良好,除了同住的小姑、小叔,在外的叔叔們也常回來聊近況,跟故鄉親友們常有來往。漸漸的父親成為大家庭的核心總管,他規劃大小事宜與伯父商量後再由祖父批准執行。我們在西屯落腳穩定後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親友同鄉,大姑、二姑及故鄉許多親友相繼搬來西屯,還有陳金樹長老是父親故鄉的摯友,也搬來西屯互相扶持。在艱難的環境中大家庭互相協助,全家大小曾幫信德表哥縫紉機零組件加工,叫我暑假在他生產線做工。

父親熱心關懷社會,逢甲初期學子生活不便,教會辦學生中心宿舍,逢甲團契都在此聚會。父親關心城市打工原住民生活,新建的大樓又增加了原住民的宿舍。父親更關心榮民轉任的自立傳道,一有消息就騎著摩托車去探訪考察,並報請基督徒企業家提供協助。

翁錫信牧師熱衷於跨教派福音事工,服事台中 YMCA 多年擔任理事長,並熱心參與台中聯禱會、更生團契、耕耘會。為信徒奠立良好的信仰基礎,推行跨教派三福談道訓練班。會內推行增長小組、小組長的訓練及核心小組聚會,查考新約聖經,親自編著馬太、路加、約翰福音教材成書。父親更喜愛騎摩托車載媽媽到處訪問會友。

我高中時父親前往美國門諾會神學院深造一年(1972-1973),祖父再回到西屯教會幫忙牧會。父親為人公正,面對社會的不平之事,敢於仗義執言,又是個說到做到的行動者。他健談口直心快又愛說政治話題,當年白色恐怖,我也見過情報局高官來家庭訪問,爸爸戲稱我們一介草民實在不配國家這麼的關心照顧。但母親耽心會出事壓力很大。奇怪的是他竟被選上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暗訪大陸,回來之後,他說大陸人民很窮但青年很上進,我們可以助他們一把,並應允神學生獎學金,暗自託人經香港轉送,我到美國留學後就直接寄錢到武漢中南神學院。當時在三通之前,這是一段被消失的秘史。

由此經驗,三通之後他就知道如何幫過世榮民的親人,從中國大陸接過來參加告別禮拜。

祖父母退休後住逢甲附近,後來父母親就接他們同住親自照料,但長期照顧他們實在身心疲憊。志道跟我長住美國,父母有機會就來美國看孫子,最後一次來看我們時就感覺媽媽的身體情況不對勁,往後異鄉遊子的我回台時,他們總在病痛中,卻是毫無怨言。爸爸説媽媽照顧他一輩子,現在換他煮飯照顧她來回報,但他們身心一年比一年脆弱,終至都須請外勞看護。

爸爸不處罰孩子,説不要被孩子恨一輩子,一切處罰交媽媽用眼淚管教。

爸爸媽媽最欣慰的是子女學有所成,在教會服事神、在職場貢獻社會。

父親牧養西屯門諾教會四十年(1965-2005),其中有甘有苦與甜美的回憶,我們總是回味無窮,爸爸媽媽為我們留下的是生命的榜樣。父母親晚年大多是素貞與志明在照顧,志文也常來看他們。至親好友教會兄姊們時常來探訪他們。特別感謝長青團契這兩年來每月最後禮拜二都有聚會探訪,一直到臨終前一週都來陪伴爸爸。我們非常感謝印尼籍看護 Leni,七年多來用愛心對父母的照顧,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先父於主後 2024 年 11 月 21 日凌晨 2 時 18 分在北屯家中告別世間親人,在天堂與愛妻相會。息了世上 91 年的勞苦,結束了病痛,帶著榮耀的生命回天家。爸爸媽媽我們想念您們,心裡雖有萬般的不捨,來日我們也終將在天堂相會,有此盼望我們不懷悲傷,而帶給我們極大的安慰。

長子 主末 翁志賢 恭敬代表分享

2024.12.5 寫於台中北屯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