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翁修恭牧師(陳金興)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陳金興撰 紀念翁牧師安息主懷2週年,收錄於《懷念敦厚主僕─翁修恭牧師》紀念集,2017年9月出版。 

許多事,如過眼雲煙,消失在眼前;有些事,卻歷久彌新,懷思在心田。
我們所敬愛的信仰前輩—翁修恭牧師(1927-2017)已經榮歸天家。除了令人感到不捨之外,更增添許多懷思。翁牧師對教會與社會的貢獻,以及對台灣政治前途的關心與付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們都感念在心。其生前的嘉言懿行,正如其名「修」為「恭」良一樣,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基督徒楷模。
承蒙翁牧師娘潘富美老師的疼惜與不棄,囑咐我寫一篇關於翁牧師的追思文。沉思多日,時光又回到從前。謹就個人與牧師相識,直到見他最後一面的私誼往事,回憶這40年來既難忘又感恩的生活點滴,以為懷念。
溫馨濟南情
1976年我到台北念大學。大一上學期到過許多教會禮拜,但都沒有固定下來。1977年1月的寒假,我去台南神學院參加第四屆「聖經神學研究班」時,遇到許多濟南教會的青年,包括盧俊泰、陳慧中、闕盟昌、姚貴玲等人,他們知道我正在尋找教會聚會,就一直誠懇力邀我加入濟南的行列。於是,下學期開學之後,我也正式成了「濟南人」。從此,平易近人的翁牧師走進我的生命中。
翁牧師聽說我來自彰化,眼睛為之一亮,對我說:「我也是彰化人,在萬豐出世!」接著,他詢問我的家庭狀況時,我說我在南投鎮出生,幼時因家境清寒,曾受到南投教會的謝緯牧師、牧師娘楊瓊英醫師,及謝綸長老、汪蕙蘭長老夫婦之接濟與照顧十多年⋯⋯。牧師一聽,更是驚訝地說:「啊!我認識謝緯牧師,我在台中三一教會擔任總會宣教百週年紀念叢書幹事時(1962-1965),曾與他共事過,謝牧師是很好的同工。同時,我也直接、間接接受過他的指導與幫助。我跟謝綸長老也很熟⋯⋯,翁牧師娘早年也曾在埔里工作⋯⋯。」
也許是因這兩層關係(彰化與南投),我與牧師及牧師娘更覺親切,在我心中,高攀地更將這兩位長輩視同我的父母,有事沒事就往牧師館跑。有時候,牧師邀我與他們一起用餐。牧師娘的廚藝甚佳,讓異鄉遊子的我,口齒留香之餘,也感受到「家」的溫馨。聖經上記載:「耶和華保護出外人,扶持孤兒寡婦。」(詩篇146:9)牧師夫婦真正將這句話落實於現實生活中,是信仰的實踐,更是愛心的展現。
就因為翁牧師賢伉儷視我如己出,又牧師講道內容讓我的信仰得到更深的造就,所以我就一直留在濟南教會禮拜,參加各項活動。
1979年9月(大四),我擔任青年團契(TKC)會長。1980年3月29日,我在牧師舘前的小廣場舉辦「第一屆台語演講比賽」,題目為「教會與我」,請翁修恭牧師與許石枝長老當評審。比賽結果,盧俊泰兄弟獲第一名殊榮。翁牧師講評時,對於台語的正確發音,提出很多寶貴的教導。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說,環境的「環」台語要唸khoân,不是hoân;信仰的「仰」要唸 gióng,不是 ióng。多年以後,我再次請教牧師要如何學正確的台語?他不假思索地說:「要學台語,就要讀白話字聖經。」
信仰的導師
翁牧師的書房裡,藏書甚豐,他學養俱佳,又勤於寫作。主日講道,條理分明,簡潔有力;神學演繹,旁徵博引;對聖經的詮釋,鞭辟入裡,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
牧師講道時,一向鼓勵會友和他一起思考經文的內容,所以不下結論,而留一些空間,讓會眾能夠進一步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去定結論。我喜歡有挑戰性的講道,因此,我常反覆思考牧師講道的內容,並認真研讀與查考聖經。遇有不清楚的章節或內容,我會私下請教他,牧師隨即耐心地為我做深入淺出的解釋。這不但滿足了我的求知慾,更為我的信仰扎根。上帝對我的恩寵何其大,在適當的時機特別安排了一位「亦師如父」的學者牧師,當我的天使!
翁牧師在濟南教會牧會21年(1973-1994),每一主日都會將上週的講道文,單張付印,再連同週報分給會友,俾在禮拜後閲讀複習,加深印象。教會並預留多份,在年底時裝訂成冊,分贈會友及其他教會的朋友,做為研究聖經的參考資料。我想,這是「濟南人」的共同記憶。而由於每年的講道合訂本有限,加上各教會會友索取量大增,不敷所需。因此,翁牧師特將其靈修心得,於1993年由大光出版社另行出書《與主交談系列》,共 9冊。
虛己款待人
許許多多的教會青年要結婚時,常會邀請翁牧師為他們證婚、證道或勉勵。1983年我要結婚時,卻拜託他擔任「男方親友代表」在結婚禮拜中致謝詞。問完日期、時間之後,他臉上掛著笑容,立刻答應,一點都沒有「大牧師」的架勢。顯現出來的,反而是一種疼惜與祝福晚輩的喜悅!
我結婚當天,翁牧師前來彰化參加我的婚禮。濟南教會聖歌隊也由指揮楊旺順老師帶領團員好友一起來為我獻唱〈祝婚歌〉祝賀。翁牧師這種「虛己」的風範,後來回想時,我才深覺當時真是天真大膽、不知禮數!
此外,因為在我心中視翁牧師夫婦是自己的親人,所以,當我女兒要結婚時,2009年也特地帶女兒及女婿到台北,介紹給牧師及牧師娘認識,並一起聚餐,得到兩位長輩的誠摯祝福。
2012年2月18日我第二回北上到天母牧師寓所探訪兩位老人家,一樣受到熱情招待。臨別時,牧師夫婦跟第一次一樣,堅持陪我走到公車站。於是,順著一路灣坡,在寒風中抖擻伴行了15分鐘,又依依不捨地看著我上了公車,他們才去自助餐店吃晚飯。
同年2月25日,我受濟南教會松年團契會長闕盟昌長老之邀,於上午11時前往分享「謝緯的生命故事」。席間,翁牧師夫婦坐在第一排,專程來聽晚輩演講,我甚為感動。
一樣是同年的12月6日,我為了要做口述歷史而上台北。已經87高齡的翁牧師,很樂意地答應幫忙,並身手矯健地帶我搭捷運,上上下下,又轉來轉去,先到聖經公會,再前往受訪者家中。牧師走路很快,有時候我都幾乎趕不上,真是慚愧!
回天家真好
翁牧師的么妺淑美,與我在彰化同一間教會禮拜。透過淑美姐,她經常跟我轉達牧師及牧師娘對我的關心。讓長輩主動問安,我為之汗顏,但也感到溫暖。然而,正如牧師在《濟南教會講道集》中的篇名:〈朋友在乎時常關懷,兄弟在乎分擔憂患〉(1990.12.2)一樣,這是主內肢體溝通,彼此關懷的具體表現。
今年(2017)8月6日下午,我和內人驅車前往竹北探望牧師及牧師娘,他們與公子志文及媳婦孟宜已坐在客廳裡等候。牧師坐在輪椅上,眼睛微閉,仍然真歡喜又耐心地聽我們説話,大部份都是點點頭做回應。但當我對他說:「牧師是1927年3月5日出生」時,他突然好奇地半開眼睛,以微薄的氣息問:「是啊!你怎麼知道?」隨即閉上雙眼。我沒有回答,只是拍拍他的肩膀微笑著。將近一小時之後,牧師感覺身體疲憊,遂進入房間休息。牧師娘忍著身體的病痛,繼續陪我們聊牧師的病情。我和內人要告辭時,牧師娘突然要我為他們禱告。直覺上我感到不配,卻不敢推辭,我禱告上帝保守一切,並祈求上帝減輕他們的身體病痛。
不料,翁牧師因身體不適,於8月8日住院治療。8月29日晚上10時30分,我在臉書上看到翁牧師親撰的文章〈回家的心情真好〉。8月30日清晨7點,即有幾位關心翁牧師的好朋友,陸續通知我:翁牧師已於凌晨3時19分停止呼吸。
在〈回家的心情真好〉一文中,牧師提到:「...回家之前要有準備,才會有一份期待,想要和自己的親人相聚相親...上帝做我們的父親,最後我們都會回到那裏去。在那裏還有許許多多過世的人,正過著很幸福的生活,他們也在等我們回去,所以我們要有準備心回天上的家。朋友,你準備好了嗎?回家的心情應該是『真好』才對!」
是的,回家的心情應該是真好!將來,當我回到「天頂的祖家」時,我們會再見面,可以泡茶敘舊,沒有悲傷,不再痛苦,享受天堂「永遠活」的日子。
親愛的翁修恭牧師,我永遠懷念您!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