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教會第一位信徒嚴清華

 

 首頁/  English / Japanese Entries/ 本土信徒 / 史話 / 家論述 / 宣教師 / 外國神父修女 / 原住民 日人列傳 / 賴永祥著作 馬偕周邊 / PCT/  劉家雜錄

蘇文魁主編《滬尾江河 淡水教會設教120週年紀念冊》1992年10月 p.138-141

按:嚴清華(1852-1909)是馬偕的首位學生,也是首席助手,《教會史話》有多篇談他,不一一列出,就請看250「嚴清華的身世及弟妹」及 263「嚴清華之後半生涯 」


1872年 (清同治10年) 4月19日早晨,那是一個梅雨未至陰晴不定的禮拜五,馬偕博士到淡水已經四十餘天,落戶於距今禮拜堂北側3公尺處一所租來的斗室裏(原擬為馬廄)。當時他正在勤練台語和漢文,其日記如此記載:   

「早上,有一位年輕人來訪,進來時很仔細地看看四週」同時提出幾項問題臨走時,我說:「晚上如有空,請你再來」。他回答:「好吧!」

……剛研讀完畢(漢文)他才來,一坐下,他注意我的書,我即將一本聖詩送給他。他人緣好,我真希望他以後繼續再來。

那就是嚴清華(Giam Chheng Hoa ),本教會的第一位信徒,也是北台灣教會初熟的果子,更是首位本地傳道、牧師。馬偕博士常暱稱他為「阿華」。

神預備的器皿

阿華1852年10月23日生於淡水。父親嚴某10歲時,隨同全家從福州遷來台灣。母親陳氏是台灣東北部龜山島人,13歲時移居淡水,5年後嫁給嚴某,她在他們的長子嚴清華未出世時,就守了寡,生活相當艱苦。

阿華自幼就體弱多病,母親曾帶他到城裏問神,所得的結果是「讓他做佛祖的兒子,給他起名「佛仔」(Hota)」這個名字以後轉變為「福仔」(Hok)。 再訛為「華仔」。

阿華長大後非常孝順,母子二人相依為命,10到17歲專心求學,晚上和「先生」讀漢字。後來擔任某個官吏的雜役,逐漸升為其私人秘書,也因此遍遊中國大陸, 從福建到天津,增長了不少見聞。他也曾在北京住過半年,學會了官話(北京話);這些對他將任的工作有莫大的助益。上帝就是這樣為自己預備有用的皿器,因阿 華回到淡水不久,就與馬偕晤面了。

他第一次訪問馬偕時,溫文儒雅的談吐,真摯直爽的態度,給予馬街深刻的印象。雖尚無信主的跡象,但馬偕卻非常有把握阿華就是上帝為他所預備 的,因他已為此事禱告甚久。

此後幾天,馬偕博士日記中談及:

4月20日/今晚阿華領了幾個文人前來,他們與我談論好幾樣事,我盡我所知的回答問題……徹夜未眠, 我準備即將與他們辯論的資料。

4月22日/……晚上阿華又帶了6位文人來。我一開口就談論他們的宗教--道、儒、佛。他們似乎很驚訝,我盡我所知的和他們論辯,不久他們就回去。

今夜再度徹夜未眠,準備辯論的材料。

4月23日/今晚阿華與昨夜那些文人及另六位新的文人,都穿長袍進入我的房子。

我讀經、唱詩、禱告,再與他們談論。昨夜來的人靜坐聆聽,但這些新來的就攻擊基督教,我逐一辯解。後來我提出問題,與他們討論中國的宗教及基督教的差異, 他們都答不出來,甚至連自己所信的宗教也不瞭解,他們面面相覷,站起來就回去了。

今夜睡的很少,專心研究佛教及孔子的教理。

4月24日……

今晚一個尊貴的舉人與阿華一班人同來,他們非常的傲慢,我免不了又與他們激辯一番。起先他們逞強,後來知道自己不懂、理虧,就很客氣的請我講論基督教的道 理給他們聽。  

有了這個好機會,我就告訴他們上帝是造物主。一連講了兩三個小時,他們都是全神貫注。聽完之後才禮貌地告辭離去。阿華也跟他們一起走,不久他自己又折回來,於是我們一同唱詩,唱到一句:「與家鄉愈近」。他大受感動並表示,雖然遭受痛苦,他也要學習天國的事。他說:「你所讀正合我的心意,那些話安慰我,我 服事偶像已經厭倦了,而且又受傳統束?……」。  

我說:「明天你應該再來,我有事情交待你,你可以幫我整理房屋,充當廚師。而當我分配藥品給人時,你也可以幫忙,並趁此學點藥理常識。」他說:「我明天早 上再來告訴你我的決定。」

決志歸主眼界大開

結果第二天,他高高興興的來到馬偕家中,並決心歸順基督主所用。

他就這樣成為馬偕再傳道、醫療和教育上的好幫手。

阿華不僅是個誠實、勤奮的幫手,也是個靈敏而好學的學生,他學習「白話字」進步之速實在驚人。他更是一位好老師,馬偕向他學中國話,獲益匪淺。發音的困 難,自然更容易克服,他們整天陶醉在讀書、唱詩、研究和練習中,期興奮和喜樂,讓鄰人都以為他們發神經呢!

決志歸主眼界大開

馬偕不僅教阿華聖經、甚要真理、信仰常識,更傳授他西方的學問與知識,如天文學、歷史、地理等。某次馬偕向他展示並解說一幅世界地圖,阿華非常驚訝,知中 國不過是世界的一小部份而已,長城和大海之外,竟然還有一片廣闊的天地。

1872年5月24日晚上,馬偕請阿華作歸主一個月以來,也是生平第一次的出聲禱告。他有點緊張,在一把搖晃的舊椅前跪下,手攀著扶手禱告說:「上帝阿! 你是又真又活的神,幾個月前我不認識你,但是現在我已經認識你了,求你幫助我。我知道偶像一點用處也沒有,他們不會救我的靈魂。我從內心感謝你,因為你引 領馬偕牧師來到台灣。求你的聖靈也引領我的父母(註:他母親已再婚),使他們也能屬你,求你幫助我,也幫助我的父母。誠心所願!(註:早期信徒不是用「阿門」)禱告完畢,他才發覺那把椅子早已被他推移了半個房間。」

首次公開見證  

他不僅是馬偕生活上的同伴,也是為福音同受逼迫的患難之交。他們多次經歷土匪、生蕃、暴民和毒蛇,又身蹈江河、深山之險,並且受盡辱罵、驅趕、唾臉、棍打、投石、潑糞等凌辱。他們都勇敢的承擔下來,而且信心愈挫愈堅,更努力傳福音,做見證。  

1872年9月27日他們首次到基隆,在大廟門口,他們和往常一樣唱起讚美詩,立即引來大批人圍觀,將廟埕團團圍住,群眾怒目逼人。其中有些是阿華舊識, 看到他居然和洋蕃混在一起,更是憤惱。這時馬偕請他講話,這真是個大考驗,因他從未公開想人作見證,特別在這種場面,他有點猶豫。馬偕見狀吟起一首詩『我認救主無驚見羞(Kia’n-Siau),好膽干證道理,稱呼耶穌恩典奧妙,歡喜趁祂教示』(現聖詩254詩)阿華也跟著唱,然後抬起頭來面對憤怒的群 眾,勇氣十足的見證道:「我是一個基督徒,信奉真神,不能崇拜老鼠也能毀壞的偶像。我毫無恐懼,我愛耶穌,他是我的救主和朋友。」  

這是北台灣的本地基督徒,首次向那世代的同胞所作的宣言,言簡意賅、勇敢而實在,而且出自一位知識份子的口--他們當時所要面對的環境,比起我們今日艱難 何只百倍!

首次施洗、聖餐

1873年2月,當時淡水教會已具雛形,主日禮拜往往逾百人。9日馬偕牧師宣佈要給首批信徒5人舉行洗禮,隨後舉行禮拜,以馬可16章16節為題證道。禮拜時,憤怒的群眾聞訊趕到,把聚會地點圍得水洩不通、喊打、喊殺聲震耳欲聾。但他們毫無畏懼,唱詩讚美主,以嘹亮的歌聲壓過他們,而牧師就在險象環生的景況中為他們施洗。禮成後阿華率先做見證,雖有人衝到講台前張牙舞爪準備揍他,但他不僅不怕,見證也講得很好。

我們淡水教會就由正式成立,嚴清華榮登淡水教會成人會員名冊上第一人。

翌主日5位信徒(另4人:吳益裕、林杯、林孽和王長水)和馬偕牧師,同坐於桌前享受基督的筵席。這是淡水教會,也是北台灣首次的的聖餐禮。

首位傳道  

隔天後(2月18日) 大家都到渡船頭,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他們要歡送「嚴清華傳道」前往五股教會牧會,從這天開始,他終其一生為主所用。  

阿華相當有才幹,路人坦誠,人緣又好,在五股很得眾望,他在陳塔嫂(北台第一女信徒)的協助下,牧會很成功;1874年6月轉往新港教會,後來再駐新店牧會;1882年牛津學堂成立時任該神學院教員;1885年5月17日他與陳火(榮輝)一同受封立,成為北部第一批本地人牧師。

基督所重用

由於他辦事能力強,也最早協助馬偕工作,較熟悉教會人、事、物,加上他懂官話,和官吏較有來往,因此後來全時間辦理北部60所教會的事務。如設教14 週年大會就是由他主持。

1892年來台協助馬偕的加拿大宣教師吳威廉牧師 (Rev. William Gauld, 1861-1923),和阿華同工後,在報告中有如下的評語:『我們時常商量事情,從未有磨擦,和他愈相處愈覺得他可靠、可敬。每逢有糾紛時,他必親自調查調解。回來時面帶笑容就知己經調解成功,然而他每月的薪金不過銀幣20圓而已』…… 『他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熟悉福音真理,能做有力的講道,富有很高的辦事才能,有20年的經驗;也很熟悉他的同胞,上自達官顯要、下自抽鴉片的乞丐,都能感 化他們,他在佈道界的工作是非常寶貴的……』

嚴清華不僅在傳道上盡心\竭力,對社會也頗有貢獻。曾因中法戰爭有功獲五品軍功獎。信主後, 33歲時台灣巡撫為其保奏盡先守備堅賞藍綾,而後唐景崧撫台也 為之保奏侯知縣。日據時代,日本當局曾授紳章,並任其台北廳參事和維新公會幹事等公職。  

可惜他晚年輕忽身體的健康,被病痛纏累甚久,1909年5月間,他到宜蘭巡視各教會,返家數日後,即因惡性痢疾臥病在床、咳血不止,雖經全力醫治仍藥石無效,終在6月2日息了他地上的工作,蒙主召回,享年58歲,葬於淡水附近的公墓裡。他的家人因他的歸主而全都得救。

母親陳氏桃姆,59歲(1891.12.20)受洗歸主1920年6月23日蒙主恩召;妻子王氏緞,20歲(1876.9.17)受洗,1927年4月 27日別世;其弟嚴彰當過教會的長老。  

以上記載,都保存在本教會成人會員名單中。  

 

 首頁Home/ 本土信徒總檔 / 教會史話總 / 宣教師人物總檔 / 外國神父修女列傳 / 日人列傳總檔 / 原住民信徒 /  諸家論述